首页 理论教育 地形测量技术学习成果

地形测量技术学习成果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立镜员在碎部点立棱镜后,观测员及时瞄准棱镜,用对讲机联系、确定镜高及所立点的性质,输入镜高、地物代码,确认准确照准棱镜后,按回车键。测记法数据采集通常分为有码作业和无码作业。要分析地物图形的几何特征,对能用几何作图计算方法确定的点位可不予测量。立镜员要找一个已知点重测进行检核,以检查施测过程中是否存在误操作、仪器碰动或出故障等原因造成的错误。

地形测量技术学习成果

无码作业又称“草图法”,草图法全站仪数据采集,每作业组一般需仪器观测员(兼记录员)1名,绘草图领镜(尺)员1名,立镜(尺)员1~2名,其中绘草图的领镜员是作业组的指挥者,需技术全面的人担任。

进入测区后,绘草图领镜(尺)员首先对测站周围的地形、地物分布情况大概看一遍,认清方向,及时按近似比例勾绘一份含主要地物,地貌的草图(若在放大的旧图上会更准确的标明),便于观测时在草图上标明所测碎部点的位置及点号。仪器观测员指挥立镜员到事先选好的某点上准备立镜定向;自己快速架好仪器,选择测量状态,输入测量点号和定向点号、定向点起始方向值和仪器高;瞄准定向棱镜,定好方向后,锁定全站仪度盘,通知立镜者开始跑点。立镜员在碎部点立棱镜后,观测员及时瞄准棱镜,用对讲机联系、确定镜高(为保证测量速度,棱镜高不宜经常变化)及所立点的性质,输入镜高(镜高不变直接按回车键)、地物代码(无码作业时直接按回车键),确认准确照准棱镜后,按回车键。待仪器发出响声,即说明测点数据已进入仪器内存,测点的信息已被记录下来。

一般来讲,施测的第一个点应选在某已知点上,测后与原已知点坐标比较,若相符说明测站设置正确。否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查找出错原因:①测站点、定向点的点号是否输错;②现场坐标是否输错;③用以检测的已知点的点号、坐标是否有误。若不是这些原因造成错误,再查看所输的已知点成果是否抄错,成果计算是否有误,还有仪器、设备是否有故障等。总之,不排除错误,绝不允许往下进行。

《工程测量规程(GB 50026—2007)》规定,仪器安置的对中偏差不大于5mm。设站后实测其他控制点作为检核,检核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不大于0.2M×10-3m(M为比例尺),高程较差不应大于1/6等高距。

碎部点测距的最大长度一般应按照表4.5的规定执行。如遇特殊情况,在保证碎部点精度的前提下,碎部点测距长度可适当加长。

表4.5 碎部点测距长度  单位:m

野外数据采集时,由于测站离测点可能比较远,观测者与立镜员或绘草图者之间的联系离不开对讲机,测站与测点两处作业人员必须时时联络。观测完毕,观测员要告知立镜者,以便及时对照手簿上记录的点号和绘草图者标注的点号,保证两者一致。若不一致,应查找原因。

测记法数据采集通常分为有码作业和无码作业。有码作业需要现场输入野外操作码,无码作业现场不输入数据编码,而用草图记录绘图信息。绘草图人员在镜站把所测点的属性及连接关系在草图上反映出来,以供内业绘图处理和图形编辑之用。(www.xing528.com)

草图的绘制要遵循清晰、易读、相对位置准确、比例一致、属性记录完整的原则。草图示例如图4.16所示。图中为某测区在测站1、2上施测的部分点。测点时对同一地物要尽量连续观测(如图中6~9点、12~16点),以方便草图注记和内业绘图,又要兼顾测点附近其他碎部点的测量,争取把一块块的小区域测量清楚。绘草图人员对每一测站的测量内容要心中有数,不要单纯为测量一个地物跑得太远。

图4.16 草图示例

在野外采集时,要按《工程测量规程》(GB 50026—2007)的规定,对要素进行取舍。要分析地物图形的几何特征,对能用几何作图计算方法确定的点位可不予测量。对需要测量的点位则要尽可能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或照准偏心法测出。实在观测不到的点可用勘丈法测量,将量测的数据记录在草图上,室内用交互编辑方法成图。采集线状地物时,要适当增加碎部点密度,以保证曲线准确拟合。

在进行地貌采点时,可以用一站多镜的方法进行。一般在地性线上要有足够密度的点,特征点也要尽量测到。例如在山沟底测一排点,也应在山坡边再测一排点;测量陡坎时最好在坎上和坎下都测点,这样生成的等高线才没有问题。在其他地形变化不大的地方,可以适当放宽采点密度。

若进行空间数据库建库项目的测绘,应根据需要或建库要求采集所需的属性数据。属性项的数据类型、代码和记录格式可自行规定,并应在技术设计书或相关技术文件中说明。

一个测站上的测量工作完成后,绘草图人员对所绘的草图要仔细检核,主要看图形与属性记录有无疏漏和差错。立镜员要找一个已知点重测进行检核,以检查施测过程中是否存在误操作、仪器碰动或出故障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检查完,确定无误后,关闭仪器电源,搬站。到下一测站,重新按上述采集方法、步骤进行施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