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形测量技术:成果检查与资料整理

地形测量技术:成果检查与资料整理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单位成果质量要求所有检查项的检查。

地形测量技术:成果检查与资料整理

测绘产品的检查验收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测绘产品的质量保证,是对测绘产品的质量评价。为了控制测绘产品的质量,测绘工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才能。因此,完成数字地形图后必须做好检查和质量评定工作。

6.2.1 检查验收的基本规定

1.检查验收的依据

有关的测绘任务书、合同书中有关产品质量特性的摘录文件和委托检查、验收文件。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技术设计书和有关的技术规定等。

2.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

对数字测图产品实行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和验收制度,过程检查有生产单位中队检查人员承担,最终检查由生产单位的质量管理机构负责实施。验收工作由任务委托的单位组织实施,或由该单位委托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验收。各级检查工作必须独立进行,不得省略或代替。

3.检查验收的内容及方法

(1)数学基础检查。将图廓点、千米网交点、控制点的坐标按检索条件在屏幕上显示,并与理论值和控制点已知坐标值核对。

(2)平面和高程精度的检查。

1)选取检查点的一般规定。数字地形平面检查点应是均匀分布,随机选取的明显地物点。平面和高程检测点数量视地物复杂程度等具体情况而定,每幅图选择20~50个点。

2)检测方法。检测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采用外业散点法按测站点精度施测。用钢尺或全站仪量取地物点间距,量取边数每幅图应该不少于20处。检测中如发现被检测地物点和高程点具有粗差时,应视情况重测。当一幅图检测结果算得的中误差超过“数字测图成果质量要求”中位置基准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的规定,应分析误差分布的情况,再对临近的图幅进行抽查。中误差超限的图幅应重测。地物点点位中误差(平面位置中误差)按式(4.2)~式(4.4)计算。

式中 m——检测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m;

mx——纵坐标x的中误差;

my——横坐标y的中误差;

Xi——第i个检测点的纵坐标检测值;

xi——第i个检测点的纵坐标原测值;

Yi——第i个检测点的横坐标检测值;

yi——第i个检测点的纵坐标原测值;

n——检测点数。

临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按式(4.5)计算

式中 img——第i个相邻地物点实测边长与图上同名边长较差;

n——测量边条数。

高程中误差按式(4.6)计算

式中 Hi——第i个检测点的实测高程值;

hi——数字地形图上相应内插点的高程值;

n——检测高程点个数。

(3)接边精度的检查。通过量取两相邻图幅接边处要素端点的距离是否等于0来检查接边精度,未连接的要素记录其偏离值;检查接边要素几何上自然连接情况,避免生硬;检查面域属性、线划属性的一致性,记录属性不一致的要素实体个数。

(4)属性精度的检查。

1)检查各个层的名称是否正确,是否有漏层。

2)检查各个属性表中的属性项是否正确,有无遗漏。

3)按地理实体的分类、分级等语义属性检索,在屏幕上将检测要素逐一显示,并与要素分类代码核对来检查属性值、代码、注记的正确性。

4)检查公共边属性值是否正确。

(5)逻辑的一致性检查。

1)用相应的软件检查各层是否建立拓扑关系的正确性。

2)检查各层是否有重复的要素。

3)检查有向符号,有向线状要素的关系表示是否正确。

4)检查多边形的闭合情况,标识码是否正确。

5)检查线状要素的结点匹配情况。

6)检查各要素的关系是否正确,有无地理适应性矛盾,是否能正确反映各要素的分布特点和密度特征。

7)检查水系、道路要素是否连续。(www.xing528.com)

(6)整饰质量检查。

1)检查各要素是否正确,尺寸是否符合图式规定。

2)检查图形线划是否连续光滑、清晰、粗细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3)检查要素关系是否合理,是否有重叠、压盖现象。

4)检查高程注记点密度是否满足每100cm2内8~12个的要求。

5)检查名称注记是否正确,位置是否合理,指向是否明确,字体、大小、字向是否符合规定。

6)检查注记是否有压盖重要地物或点状符号。

7)检查图片配置、图廓内外整饰是否符合规定。

(7)附件质量检查。

1)检查所填写的文档资料是否正确、完整。

2)逐项检查元数据文件是否正确、完整。

6.2.2 地形图成果的评定

对地形图成果进行检查以后,根据检查的结果,对单位成果和批成果进行质量评定,并划分出质量等级。

(1)概念。

1)单位成果。为实施检查、验收而划分的基本单位。宜以幅为单位。

2)批成果。同一技术设计要求下生产的同一测区的单位成果的集合。

3)概查。对单位成果质量要求的特定检查项的检查。

4)详查。对单位成果质量要求所有检查项的检查。

5)样本。从批量成果中抽取的用于评定成果质量的单位成果集合。

(2)单位成果质量评定。单位成果质量评定采用单位成果质量分值评定质量等级,质量等级分为优级品、良级品、合格品、不合格品四级。概查只评定合格品和不合格品两级。详查评定质量分为四级质量等级。工作内容如下。

1)一般以一幅图或几幅图作为一个单位成果,每个单位成果由多个质量元素组成,每个质量元素又分为几个子质量元素,每个子质量元素又分为多个检查项,根据质量检查的结果分别计算每个检查项的质量分值。

质量元素位置精度分为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两个子质量元素,又分为平面位置中误差、高程注记点高程中误差、等高线高程中误差等多个检查项。分别计算平面位置中误差、高程注记点高程中误差、等高线高程中误差等所有检查项的质量分值,其中平面位置中误差的质量分值,用式(4.7)进行计算

式中 s——检查项质量分值;

m0——中误差限差;

m——检测中误差。

其他检查项质量分值计算参照《数字测绘成果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当质量元素不满足规定的合格条件时,不计算质量分值,该质量元素为不合格。

2)根据某个质量元素所有检查项的质量分值,将其中最小的质量分值确定为这个质量元素的质量分值。再根据质量元素的分值,将其中最小的质量分值确定为单位成果质量分值,最后评定单位成果的质量等级,见表4.7。

表4.7 单位成果质量评定等级

(3)批成果质量判断。通过合格判定条件(表4.8)确定批成果的质量等级,质量等级划分为合格批和不合格批两级。

表4.8 批成果质量评定

6.2.3 检查报告

检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1)任务概要。

(2)检查工作概况(包括仪器和人员组成情况)。

(3)检查的技术依据。

(4)主要技术问题及处理情况,对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

(5)质量统计和检查结论。

(6)检查验收的记录及存档。检查验收记录包括质量问题的记录、问题处理的记录以及质量评定的记录等。记录必须及时、认真、规范、清晰。检查验收工作完成后,必须编写检查验收报告,应随测绘产品一起归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