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车辆电磁兼容基础:仿真流程与建模方法

车辆电磁兼容基础:仿真流程与建模方法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立正确的仿真模型是汽车电磁兼容仿真预测最重要的一步,所建立的模型与实际样车的匹配程度将直接决定仿真结果的精度与实用性,建模往往占据整个仿真过程70%以上的时间。但不论是何种模型,核心都是要先确定潜在的骚扰源、敏感设备及耦合路径,然后再对这三要素一一建模。要根据仿真的频率范围确定电磁面网格的划分精度。图7-3 电磁兼容仿真流程敏感设备 对敏感设备的建模主要是为了判断它是否发生了干扰。

车辆电磁兼容基础:仿真流程与建模方法

完整的电磁仿真流程如图7-3所示。建立正确的仿真模型是汽车电磁兼容仿真预测最重要的一步,所建立的模型与实际样车的匹配程度将直接决定仿真结果的精度与实用性,建模往往占据整个仿真过程70%以上的时间。针对不同类型的汽车电磁兼容问题,建模也要有针对性。例如,信号线间的串扰分析、车载天线方向图的分析、车外辐射源对车身线束的干扰分析,这些问题的建模就不尽相同。但不论是何种模型,核心都是要先确定潜在的骚扰源、敏感设备及耦合路径,然后再对这三要素一一建模。

(1)骚扰源 现在的仿真软件大都提供各种类型的激励源——点源、平面波高斯波、电流源、脉冲等,对理想模型的仿真可以根据需要直接采用。而对于实际车况的模拟,可以使用示波器测量骚扰源连接导线上的电压/电流波形,从而建立骚扰源的时域波形;或者使用近场探头测量骚扰源附近的电场分布,再作为仿真计算的激励源。

(2)耦合路径 主要是对汽车车身和线束模型化。要根据仿真的频率范围确定电磁面网格的划分精度。计算频率越高,网格划分要求越精细。同时在骚扰源和耦合路径附近的车身电磁网格也要适当提高划分精度。线束的建模一般是利用传输线理论建立电路模型。对于电信号影响不大的汽车结构参数精度要求并不高,对结果影响不大的结构可以忽略。

978-7-111-37107-6-Chapter07-3.jpg(www.xing528.com)

图7-3 电磁兼容仿真流程

(3)敏感设备 对敏感设备的建模主要是为了判断它是否发生了干扰。判断对比敏感设备的电磁兼容阈值和通过耦合路径耦合的电磁干扰大小。对于传导干扰,可以通过分析到达敏感设备的电压/电流峰值、持续时间、周期等参数而判断是否发生干扰;对于辐射干扰,可以通过敏感设备处的场强的频域分布判断是否发生干扰。

建立模型后,采用易于得到测量结果的简单例子进行仿真,将仿真结果与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对模型进行反复修正,增强模型的匹配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