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台基与园林古建筑工程施工的关系

台基与园林古建筑工程施工的关系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房屋的木柱和墙体都是建立在台基上,因此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艺术造型都与台明有密切关系。进深:明间面阔通常为1.25~1.8510廊深,约为2/5檐柱高。平水不但决定整个建筑群的高度,也决定着台基的实际高度,因此平水与台基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门道台基的高度应与第一层院子中的正房台基高度一致。表5-1 正房台基的高度2.中如果说“平水”决定了古建筑的标高,“中”则决定着古建筑的方位。

台基与园林古建筑工程施工的关系

施工必备知识点

台基、墙体和屋顶是建筑的三大组成部分,台基是基础部分。其形制的高大雄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突出特点,因此它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1.概述

台基露出地面的部分叫做“台明”。由于房屋的木柱和墙体都是建立在台基上,因此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艺术造型都与台明有密切关系。台基各部尺寸,受着屋顶出檐深度和檐柱径等的制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所以说整座台基的长度和高低,其尺度是根据屋顶和木架设计出来的,因而对于台基必须有个明确的认识。台基各部的名称、尺度与上部建筑的关系如下(图5-1~图5-3):

978-7-111-45651-3-Chapter05-1.jpg

图5-1 小式封护檐硬山台基平面

如果上檐出的尺寸超过了步架(檩中至檩中的距离),则应减去一些,就是说,不能“过步”,这时下檐出也要相应地减去相同的尺寸。如果因木材长度的局限而不能与理论上的尺寸相符时,下檐出也应相应变化。总之,在着手设计台基时,要因地制宜,因材制宜,各工种之间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考虑到在移地翻建时要涉及建筑物的面阔、进深等问题,现将面阔、进深及柱高之间的关系叙述如下(不包括杂式建筑):

978-7-111-45651-3-Chapter05-2.jpg

图5-2 庑殿、歇山台基平面

978-7-111-45651-3-Chapter05-3.jpg

图5-3 庑殿、歇山台基一角

(1)宫殿建筑:

面阔:明间为七或九个斗栱空当;次间为五至六或六至八个斗栱空当;稍间为四至七个斗栱空当;尽间为二至七个斗拱空当。

应注意:明间面阔须大于次间面阔,次间大于或等于稍间,稍间大于或等于尽间;如只一间,可按三或五或十一个斗栱空当;斗栱空当为十一斗口。

进深:通进深和通面阔比例通常为5∶8。斗栱空当须坐中。

檐柱高:60斗口。

(2)无斗栱之大式建筑:

面阔:明间面阔比柱高可按7∶6算,也可以按5∶4算,又可按1∶1算。柱高的多少,取决于建筑物的性质。

次间面阔应比明间面阔减少1/8、1/10或1/20。稍间、尽间依次递减。次间面阔也可与明间相同。

进深:明间面阔通常为1.25~1.8510廊深,约为2/5檐柱高。

柱高:不小于8尺。

(3)小式建筑:

面阔:明间面阔比柱高可按4∶3算,也可按5∶4算。柱子的高矮,取决于建筑的性质。

次间面阔应比明间减少1/8、1/10或1/20,稍间、尽间依次递减。次间面阔也可与明间相同。(www.xing528.com)

进深:明间面阔通常为6∶50廊深,为4~5倍檐柱径。

柱高:一般取7.5尺~1丈之间。无论是无斗栱的大式建筑还是小式建筑。一般都是先定面阔。然后再决定柱高和进深。面阔的决定程序是,根据材料定檩长,根据檩长定明间面阔,根据明间面阔定其他各间及通面阔。最后根据地形和设计要求进行调整。

如因地势或材料局限,面阔和进深均可酌减。但柱高不可降低。

2.整修台明

台明的整修可分为石活安装和拆砌台明。局部石活的整修复位叫石活归安;整个台明的拆修叫拆砌台明。这两项做法基本类似,因此将这两项修复工程统述如下:

在整修之前应先检查柱顶石和柱根是否牢稳。经检查或加固确认牢稳了再拆除阶条石或陡板。如果两端的“好石头”或“角柱”(角:音“绝”)发现损坏或位移,应先行更换或归安。

操作时以两端好头石外皮为标准拴一条横线即“卧线”(俗话说,“巧眼不如拙”,无论何种工程,修缮中凡能拴线操作的都应尽量拴线)。陡板、阶条石的更换或归安都要以线为准找正立直(古建筑中凡立置的砖都叫“陡板”)。阶条石里口下面要用大麻刀灰锁浆口。

砌筑完毕后应灌“桃花浆”,浆应分几次灌,每次不要太稠。最后用干灰砂填缝并用笤帚守缝扫严。

实践技能知识点

1.平水

平水是指进行建筑施工之前,先决定一个高度标准,然后根据这个高度标准决定所有建筑物的标高,这样一个高度标准,就是古建筑施工中“平水”。平水不但决定整个建筑群的高度,也决定着台基的实际高度,因此平水与台基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古建筑群在未破土动工之前,应先在建筑群的中轴线位置上用砖砌成并用灰抹好两个砖墩,这两个砖墩叫做“中墩子”。在中墩子的正面弹放一道水平的墨线和一道与水平方向垂直的墨线。垂直方向的墨线就是整个建筑群的中轴线,水平方向的墨线就是“平水”。平水线的高度就是建筑群的正房或正殿的台基高度。那么平水线的高度又是怎样决定的那,一般情况下,我们应该先决定整个建筑群东南方向上的“沟眼”的高度位置,即沟眼的最低处应高于院外自然地平。决定了沟眼最低处的高度后(这个高度也可称为整个建筑群的平水),再根据这个高度逐渐往里增高,越往西北方向应越高。增高的原则是,如果海墁院子是细墁,高度与长度之比应为5/1000,如果是粗墁院子,应为9/1000。根据上述原则,就可以决定正房(或正殿)的土衬金边上的棱的高度,然后加上正房台基的高度(表5-1),就是平水线的高度。请注意,这里所说的平水线的高度,是指正房(或正殿)台基的高度。同一建筑群中不同院子的正房的台基高度,也应根据越往西北方向越高,越往东南方向越低的原则,先定土衬金边的高度,再加上台基的高度。在同一个院中,应注意,耳房比正房矮一“级”,一“级”即为四寸。东、西配房和南房比正房也矮一级。门道台基的高度应与第一层院子中的正房台基高度一致。

5-1 正房台基的高度

978-7-111-45651-3-Chapter05-4.jpg

2.中

如果说“平水”决定了古建筑的标高,“中”则决定着古建筑的方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古建筑施工中的许多规矩,都要以“中”为本。比如,刨槽、放线、砌基础墙要先找中,决定门道位置要先确定全院中轴线到门道面阔中的距离,排瓦当也要先找中。总之,是“万法不离中”。可以说,只要是想确定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就要先找到中。

古建筑施工中所使用的中有:整个建筑群的中轴线,各种面阔中线和进深中线,各种墙体的中线(即柱中)。使用这些中时应注意下面三个问题:①凡是房屋的面阔或进深的尺寸,都是指柱子中到柱子中的距离,即古建筑施工中常说的“中到中”的尺寸;②中在瓦作中有时含有平分的意思,有时则没有,比如山墙或后檐墙的“墙中”就不是平分墙体的中心线,而是柱子的中线;③按照古建筑施工的传统,北房或南房的进深中线不应与建筑群中轴线相互垂直,调整的方法是移动进深中线而不动建筑群中轴线,即“断横不断竖”。南、北房的其他各条中线当然也要随进深中线而作相应的移动,以保持与进深中线的相互垂直或平行。移动后的北房东山墙应向北偏转,即应“抢阳”。南房的东山墙向南偏移,即应“抢阴”。

3.升

“升”在古建筑施工中的含义是倾斜。“升”可分为正升和倒升。向室内方向倾斜为正升,反之为倒升。为了增强建筑的稳定性,柱子和墙体一般都要有正升。在个别情况下,比如某些房屋的墙体的室内一侧,可以有倒升。升的大小(即倾斜度)一般不超过柱高5/1000。

柱子要不要升应视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檐柱和金柱应有正升。如果有耳房,山柱不应有升;如果没有耳房,山柱也要有正升,柱不但要向室内方向倾斜,还应向檐柱方向倾斜。使柱子倾斜的方法是将柱子的下脚往外挪动即“掰升”,挪动的尺寸应为柱高的5/1000。

为了能使柱子“掰升”应在砌柱顶石时就将升掰出。当然,掰升所需的尺寸,应在刨槽放线、码躁之前算出。

由于基础工程在古建筑修缮中很不常见,而且由于基础并不露明,在修缮中完全可以用现代先进的施工方法代替,所以本书就不再叙述了。

应该指出的是,古建筑基础工程中往往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灰土步数过多,二是基础过浅。因此在修缮中如遇有上述情况,应加以改正。如仍用灰土基础,灰土的步数应根据建筑的荷载重新设计。灰土标高低于冰冻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