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北京市古建筑类国保单位的社会文化价值优化策略

研究北京市古建筑类国保单位的社会文化价值优化策略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筑遗产的社会、文化价值与现有功能具有密切的联系。相比清华大学早期建筑、西什库教堂、大栅栏商业建筑等近现代建筑较多地延续了原有功能,北京市古建筑类国保单位的现有功能大多不同于原有功能,对这类文保单位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探讨也更有意义。有的文保单位三权混乱、不对外开放,这些都会直接损害建筑遗产的社会价值,也难以向公众展示其文化意义。图4北京市古建筑类国保单位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评估策略

研究北京市古建筑类国保单位的社会文化价值优化策略

北京历史悠久,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拥有7处世界遗产(均为文化遗产)与1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同于陕西、河南等其他文物大省(市)拥有大量考古遗址,北京市拥有的建筑遗产占不可移动文物总数的比例更高,古建筑类国保单位75处,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另有39处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建筑遗产的社会、文化价值与现有功能具有密切的联系。遗产的现有功能指古建筑在当代的实际使用功能,与特定人群发生联系,因而具有社会功效,也表达着某种或某几种特定文化的延续或变迁。相比清华大学早期建筑、西什库教堂、大栅栏商业建筑等近现代建筑较多地延续了原有功能,北京市古建筑类国保单位的现有功能大多不同于原有功能,对这类文保单位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探讨也更有意义。

建筑遗产的现有功能可能与其建造时间、地理区位、所属类型〔6〕、文化主题与管理利用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度,这些因素之间也会彼此影响。借鉴世界文化遗产的“时期—类型—文化主题”框架[14],可以以类似的策略来评估我国建筑遗产的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从建造时间来看,北京市古建筑类国保单位的始建年代由周至清,明清时期存留下来的建筑遗产最多,占总数的近80%(图1)。从类型来看,建筑遗产的类型丰富,寺庙、塔、坛庙、衙署、宅邸与城郭是其中数量较多的几类,尤以寺庙类最多,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图2)。早期文保单位(明清之前)以佛塔居多,仅有的例外长城与运河;明清时期建筑遗产的类型更为多样。

图1 北京市古建筑类国保单位始建年代统计(作者自绘)

图2 北京市古建筑类国保单位所属类型统计(作者自绘)

建筑类型是对建筑遗产的原有功能进行分类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外观、建造结构与空间,同时也与遗产所表达的文化主题具有密切的联系,这些要素客观上决定了遗产可能的当代实际功能。当然,建筑遗产的现有功能还受到它的地理区位以及管理利用的影响。比如同为寺庙,位于城郊的寺庙建筑(如碧云寺)较之旧城区的寺院(如智化寺),前者因其所处的环境为自然风光优美的风景区,因此又携带了城市公园的性质,其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也更加多样。又如,同为寺庙的雍和宫以及与之毗邻的柏林寺,现有功能却大相径庭,前者仍作为重要的藏传佛教寺院来使用,延续宗教功能与文化传承;后者则变为行政办公场所,其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也因之受损。

图3 北京市古建筑类国保单位在各行政区内的数量分布图括号内数字表示该区所辖古建筑类国保单位数量,作者自绘)(www.xing528.com)

从地理分布来看,中心城区(西城区与东城区)拥有的古建筑类国保单位数量最多(图3),占北京市总数的57%;海淀区也是文物大区,拥有12处国保单位,因此使得近郊区(海淀区、朝阳区、石景山区与丰台区)拥有该类文保数量占总数24%;而远郊区虽然辖区面积广大,但古建筑类国保单位数量很少,仅占19%。如果将地理分布与建筑类型建立联系,我们会发现中心城区与海淀区所辖文保单位类型较为多样,其他郊区的建筑类型以寺庙与塔为主,另有村落(所属类型为建筑群落)、长城与大运河。如前所述,这些郊区文保单位除遗产本身的价值之外,还与所处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它们承载的功能更为多样,与之相联系的人群也更广,因此社会效益更多元,文化意义也将自身文化与环境景观等要素相融合。对于这些遗产,地理区位对价值评估的影响可能大于所属类型的影响。

建筑遗产所表达的文化主题与遗产的文化价值密切相关,也间接影响了遗产的社会价值。遗产的文化主题不仅仅是该建筑在历史上所展现的特定文化,还包括从当代角度看待历史文化,是历史与当代的叠加。借鉴世界文化遗产的主题框架,针对北京市古建筑类国保单位的特征,我们可以将其文化主题归为宗教信仰(包括佛教、道教及其他)、儒学与礼制(以坛庙为主)、城乡生活(如宫殿、王府、住宅、乡村聚落及相关公共建筑)、技术与管理(包括城市规划、防御体系、交通水利天文等)等主题。建筑遗产的文化主题与所属类型有很强相关度,如塔与寺庙均表达宗教信仰的主题,而城乡生活的主题一般通过衙署、宅邸与建筑群落(聚落)等类型来表达。如果能将二者结合,对现有所属类型的划分进行细化,对应于相关的文化主题〔7〕,将有助于我们理清建筑遗产的社会、文化价值。

建筑遗产的管理利用方式对社会、文化价值影响很大,它直接影响到遗产的现有功能以及对公众的开放度。可以从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以及是否开放、是否收取费用等方面来考察遗产的管理利用情况。有的文保单位三权混乱、不对外开放,这些都会直接损害建筑遗产的社会价值,也难以向公众展示其文化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北京市古建筑类国保单位的独特性与普遍特征,我们可以发现建筑遗产的现有功能受所属类型、地理区位、文化主题与管理利用四个因素的影响颇大,也与不同的人群发生联系,可以从这几个层面来评估其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图4)。

图4 北京市古建筑类国保单位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评估策略(作者自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