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超越归类模式的混合艺术

超越归类模式的混合艺术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10-13世纪是第二个时期;因为过于辽阔的帝国已经显示出开始解体的离心力,王朝逐渐地各自为政,艺术开始多样化起来了,东方和西方的穆斯林各自表现出它们的特点。[31]从中可以看出之后摩洛哥的建筑风格和“勒里碣”瓷砖设计与欧洲和亚洲的长达近千年的混合关联。实际上khamsini和miini由48和96点组成。

超越归类模式的混合艺术

在摩洛哥得土安大区,面临大西洋的拉勒老城的东北有一处公元前12-前10世纪腓尼基人的遗址利克苏斯(Lixus),仅从名字就能看出它的罗马特征。从遗址的规模、范围和城内的布置看,不仅有和古希腊卫城相类似的相当规模的剧场,还有祭祀和祭天等各种明显的地中海爱琴海文明特征。从这些远超出当时普通文明特点的建筑结构和文明特征上看,不仅是两千年之后摩洛哥境内罗马城市国家瓦卢比乌斯遗迹(图23)无法与之相比,就是与相同时期地中海欧洲国家的文明相比也毫不逊色。这种地中海和古罗马式的拉丁文化构成了在伊斯兰特征出现之前的摩洛哥文明视觉上的主要特征。在利克苏斯这片巨大的遗址中,还保存有相当完好的罗马式的马赛克(图24)。可以这样理解,在伊斯兰文化统治摩洛哥之前的近两千年,摩洛哥应该是离地中海文明更近的拉丁文化,最起码地中海文明也是构成摩洛哥前期文化的主要部分。

图23 11世纪瓦鲁比乌斯马赛克

图24 前11世纪的雷克苏斯马赛克

公元前12一前10世纪,腓尼基人是在摩洛哥西海岸登陆的第一批地中海人。他们建立了利克苏斯(Lixus)城。公元前2世纪中叶,迦太基覆灭以后,罗马开始征服北非,在摩洛哥北方建立了两个罗马的行省。摩洛哥历史上的古代时期,或者说古希腊罗马时代就这样形成了。在古代作家的著作中,在公元1世纪的老普林尼的《历史》和斯特拉波的《地理》中,能找到的只是一般的关于北非居民的回忆,当时北非被称为利比亚。斯特拉波在这部名著的第十七卷中写道,在西利比亚的格拉克洛维石柱附近“居住着同伊蓝人起的称为马弗路西人,而同罗马人和本地人一起的称为摩尔人。这是很大的一支富裕的利比亚民族,海峡把它同伊比利亚隔开了”。[30](www.xing528.com)

从利克苏斯发掘的马赛克与罗马的马赛克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以白色底为主,用黑色和蓝色的小石块配以褐红色的红陶块围出希腊神话的形象,白色底是白色大理石,石块尺寸被切割成1厘米左右见方。很显然,画面的细腻程度与石块的大小成正比,但也与制作时所化的时间成正比(图24)。从公元前12世纪的利克苏斯,一直到伊斯兰化的摩洛哥形成,近两千年的真空使得我们无法看到一个真实的摩洛哥,但毋容置疑,最少在建筑空间方面,对马赛克拼贴的记忆一定植入到摩洛哥本土的记忆中,并在伊斯兰教进入之后的建筑装饰中逐渐发生作用,直至在13世纪的马林王朝形成伊斯兰化的“勒里碣”马赛克。

今天的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以及西班牙的南部一起构成了马格里布帝国,归属伊斯兰教但人员组成以柏柏尔人为主,包括一部分的阿拉伯人、犹太人等。但几乎所有关于摩洛哥的文献都是与穆斯林联系在一起的8世纪之后的记忆,摩洛哥被强行与伊斯兰的摩洛哥联系在一起,而被伊斯兰征服之前的摩洛哥则完全地忽略了,这段记忆消失的时间甚至比伊斯兰化的摩洛哥的时间还长。现在看来这些消失的记忆一定储存在于当地的柏柏尔人的集体记忆中,并在10世纪柏柏尔人建立国家后逐渐隐形地释放在阿拉伯化的文化和艺术中。乔治·马赛在《伊斯兰的艺术》中把摩洛哥艺术的演进同伊斯兰历史发展联系起来,将其分为四个时期:他直接认为第一个时期就是从7-10世纪的伊斯兰征服时期。从10-13世纪是第二个时期;因为过于辽阔的帝国已经显示出开始解体的离心力,王朝逐渐地各自为政,艺术开始多样化起来了,东方和西方的穆斯林各自表现出它们的特点。第三个时期(13-15世纪)帝国解体分崩离析的时期;虽然古兰经还是最高法则,但这是一个不受任何节制的宫廷总监统治时期。摩洛哥的的伊斯兰艺术在这个时期极端“繁荣”起来了,因为每一个分裂出来的霸主,都力图把他们的业绩或信仰,通过个人化的建筑物来垂诸永久。这个时期不断地有摩尔人被赶出西班牙,这些几百年来生活在西班牙的穆斯林把承袭西班牙文艺复兴艺术的题材带到了北非。根据作家伊本·赛义德在1281年的记载:“阿尔摩哈德王朝的元首优素福和雅各布·曼苏尔从隶属于马格里布帝国的安达卢西亚诸省招来建筑师,从事他们在摩洛哥、拉巴特、菲斯……的建筑。所有建筑师都是安达卢西亚地方出生的人,连泥瓦匠、木匠、油漆工、花匠也不例外。建筑物的图样是安达卢西亚人设计的,或是照他们故乡的建筑物抄袭来的。”[31]从中可以看出之后摩洛哥的建筑风格和“勒里碣”瓷砖设计与欧洲和亚洲的长达近千年的混合关联。从而导致世界美术史和世界工艺美术史很难去对摩洛哥艺术的风格进行总结,除非是以一种人类学田野调查的角度形成的鸿篇巨制,否则很难清晰地理出完整的轮廓。

第四个时期是奥斯曼时代,看似强悍的奥斯曼帝国并没有对摩洛哥造成太大的影响。18世纪中叶在摩洛哥发生的葡、西、摩三王之战以摩洛哥萨阿德胜利结束,彻底结束了基督教十字军对东方穆斯林国家的威胁,也使奥斯曼人放弃了征服摩洛哥的想法,这使摩洛哥成为唯一不受土耳其影响的国家。因此摩洛哥在阿拉伯世界里保持了它的纯正和真实性,摩洛哥仍然能够按照原来的风格从事营建,未太受外国的影响,如摩洛哥梅克内斯城的清真寺及其宏伟的城门(图2),非斯城的卡拉维因清真寺等。“不过这时的马格里布阿拉伯艺术已来到它的最后阶段,这种艺术以其灵感的一致,以其制作的多样性和所表现的热诚的信仰,以其生气勃勃和细巧雅致而显得十分伟大。就其曾经有过的优秀的艺术成就而言,迄今仍是阿拉伯天才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明。”《马格里布通史》[法]马赛尔·佩鲁东。

图25 zellige教师资料

据得土安工艺研究所专家阿里讲“勒里碣”的图案有上千种,这上千种图案在实际使用时会被老师根据不同场景和空间尺寸组合设计(图25),所以“勒里碣”图案看似简单,但仔细到不同地方和不同时期研究时却是万千变化,这还不包含随机复杂的全排列,在绘制时主要星形名称由它们的点数确定:ishrini 即20、24点, khamsini为50点,miini是100点等,但是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表述,不一定为正确。实际上khamsini和miini由48和96点组成。因为在设计时几何绘图要求这个序列中的任何星星点的个数能被六整除。(也有以五和八的序列)组成一个单一但通过色彩变化形成丰富色彩组合的星图,“勒里碣”几何理解和拼贴方式受到了今天以几何为核心的数字艺术的研究兴趣,尤其在大场面的譬如皇宫或大寺里,在阿罕布拉宫看似简单的“勒里碣”星形花纹里,往往隐藏着各自不同的图案和形状变化,有手工切割出的门入口,或团状(furmah)拼花等,不过“勒里碣”的装饰要点是从中心向四周发射,所以通常庭院的地面会先从中心的喷水池开始。文字主题通常采用伊斯兰库法体书法,而几何图案往往集中在庭院中央的水池中心。对几何的设计差不多是学生最主要的基本功(图26),这个几何的基本功可能要大于具体对陶瓷制作的基本功,学习几乎是在用尺子圆规和铅笔,而非陶瓷工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