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藏高原东缘滑坡灾害研究揭示成果

青藏高原东缘滑坡灾害研究揭示成果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青藏高原东缘滑坡成灾背景调查与分析,揭示了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气象水文等要素对滑坡灾害形成演化的控制作用和影响规律。青藏高原东缘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决定了区内滑坡灾害类型的多样性,并且不同区域滑坡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青藏高原东缘滑坡灾害研究揭示成果

(1)通过青藏高原东缘滑坡成灾背景调查与分析,揭示了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气象水文等要素对滑坡灾害形成演化的控制作用和影响规律。青藏高原东缘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决定了区内滑坡灾害类型的多样性,并且不同区域滑坡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2)研究总结了青藏高原东缘降雨和地震诱发滑坡灾害的成灾机理及形成模式,定量描述了滑坡灾害的地震后效应。滑坡灾害具有显著的沿活动断裂带、河流和交通沿线密集发育的特征;地震作用增加了震后滑坡灾害强度,提高了震后滑坡灾害易发性,在进行强震区震后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中,应该特别关注滑坡灾害的地震后效应。

(3)统计分析了滑坡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及其与成灾背景的关系,提出了青藏高原东缘地形急变带滑坡灾害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地形坡度、地形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与断裂的距离、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河网密度、极端平均降雨量(年24h最大降雨量)和人类工程活动强度8个因子;结合传统信息量模型和Logistic逻辑回归模型,建立了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的加权信息量模型,实现了降雨和地震后效应的滑坡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表明地震效应对滑坡灾害易发性具有显著影响。

(4)结合青藏高原东缘现今构造活动强烈的特点,以鲜水河活动断裂带为例,采用Newmark累积位移模型开展了地震诱发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潜在地震诱发滑坡具有沿鲜水河断裂带呈带状展布的趋势,在断裂两侧3.5km范围内是地震滑坡高发区。(www.xing528.com)

(5)以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为例,探索开展了基于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诱发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价,着重剖析了雅鲁藏布江直白-扎曲段地震滑坡-碎屑流堵江的危险性,并进一步探讨了该段50年超越概率2%地震滑坡-碎屑流堵江的危险性,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建议,为滑坡灾害防灾减灾、应急救灾和重大工程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6)在青藏高原东缘古滑坡复活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以川西北松潘县上窑沟古滑坡和滇西北冲江河螺丝湾古滑坡为典型案例,通过诱发古滑坡复活相关因素分析,初步提出了古滑坡复活机理、演化模式及稳定性评价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