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满洲日报》的创办与成功

《满洲日报》的创办与成功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片朝三是推行侵华政策的急先锋,担任《满洲日日新闻》副社长期间积极主办中文版而意外获得成功。1922年7月24日,《满洲日日新闻》中文版改为《满洲日报》,并将其发行权转让给西片朝三。从此,西片朝三退出《满洲日日新闻》,自任满洲日报社社长。当时《泰东日报》的定价是每月大洋1元1角,《满洲日报》却是大洋1元。正因为注重中国人的感受,《满洲日报》一度曾是中文报纸的魁首。

《满洲日报》的创办与成功

渤海饭店正门对面现地铁位置原有一座六层洋楼(原动物园东门南侧)。据地图记载,这里既是大阪府贸易馆旧址,也有日本侵占时期满洲日报社旧址,旧楼是座钢筋水泥楼,建于1930年。满洲日报社原在人民路上,由日本人西片朝三经营。西片朝三是推行侵华政策的急先锋,担任《满洲日日新闻》副社长期间积极主办中文版而意外获得成功。1922年7月24日,《满洲日日新闻》中文版改为《满洲日报》,并将其发行权转让给西片朝三。从此,西片朝三退出《满洲日日新闻》,自任满洲日报社社长。

西片朝三办报很有一套,他知道报纸的成功必须依赖中国人,所以一直宣称“《满洲日报》是中文报纸,须要迎合中国人心理,不得骂中国人。”当时《泰东日报》的定价是每月大洋1元1角,《满洲日报》却是大洋1元。为了迎合中国人的口味,《满洲日报》还请来中国人金念曾、杨华亭等分别做主笔和编辑。正因为注重中国人的感受,《满洲日报》一度曾是中文报纸的魁首。1929年,满洲日报社还编辑出版发行了一部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志书籍《东北人物志》。西片朝三非常精通营销手段,他请不动张学良,便特地邀请张学良夫人于凤至题写书序,因此而名利双收。

20世纪50年代的中山路(www.xing528.com)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殖民当局加强了对新闻事业的管制,《满洲日报》便以宣传“日满一心一德”、“共荣共存”为主。为了吸引读者,又开始连载张恨水长篇小说,一度声逾《盛京日报》。“七七事变”后,日本殖民者开始加强新闻管理,原则上大城市只留一家报纸,《满洲日报》因此被勒令停刊。

解放后,这里成为驻军某部所在地。2006年中山路扩建改造,此处被拆。作为置换,渤海饭店东面蓝星宾馆则成为军产。历史上,中山路经过多次改造。中山路第一次改造是在日本侵占时期。那时,交通枢纽常盘桥(青泥洼桥)一带因为道路狭窄,经常堵塞。1934年2月6日,日本人召开第二次大连市都市规划委员会,决定将老动物园至化物所路段裁弯取直,道路拓宽至33米。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段中山路街里便是那时改造留下的。作为大连华丽的衣衫,她就如大连的服装节一样,每年都要更换上新的时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