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男装服装结构设计:背部立体造型技巧

男装服装结构设计:背部立体造型技巧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背部造型处理,是男装衣身平衡的重点。1.男子人体的背部动静结构男装的背部结构不仅是肩胛骨突出的立体形态,更重要的是男装的背部动态结构。图6-26男子背部动态结构2.男装背部立体设计的技术手段根据本章第二节中的衣身平衡理论,把背部造型处理量化为后浮余量的处理,而后浮余量的处理在男装结构设计中,有结构手段和工艺手段两种。③ 后背两侧作褶裥,褶裥量=最大变形量=d 部位的变形量。

男装服装结构设计:背部立体造型技巧

背部造型处理,是男装衣身平衡的重点。

1.男子人体的背部动静结构

男装的背部结构不仅是肩胛骨突出的立体形态,更重要的是男装的背部动态结构。男装的背部动态结构如图6-26所示。

图6-26 男子背部动态结构

2.男装背部立体设计的技术手段

根据本章第二节中的衣身平衡理论,把背部造型处理量化为后浮余量的处理,而后浮余量的处理在男装结构设计中,有结构手段和工艺手段两种。

(1)结构手段:

①肩胛骨省:在男装衣身平衡中,后浮余量的核心实质上就是肩胛骨造型省的形成和处理,常采用肩部横向分割线的形式。

②褶裥:利用褶裥解决背部松量和背部造型。

(2)工艺手段:

①肩缝吃势:把大部分后浮余量转移到肩部,进行吃势处理(图6-27)。

图6-27 后浮余量在肩部缝缩处理

②袖窿归拢:部分浮余量在袖窿进行归拢处理(图6-28)。

图6-28 后浮余量在肩部和袖窿处工艺处理——缝缩

③转入背缝:将肩缝缝缩处理不了的后浮余量转入背缝处理(图6-29)。

图6-29 后浮余量转入背缝处理

④归拔推的组合:将归、推、拔工艺组合处理肩部和背部造型(图6-30)。

图6-30(www.xing528.com)

图6-30 后背缝造型优化组合处理

3.男装背部结构优化设计

(1)动态优化设计:人的躯体与上肢运动时,从前述人体运动的表面变形分析可知,上肢与躯干的接合处是上体运动变形的主要部位,尤其是人体背部的运动变形量最大,分析该部位的变形与衣服松量的处理对提高上衣的运动舒适性至关重要。

在男体裸体表面敷贴薄膜后,将背部纵向画出a、b、c、d 四条水平线(图6-31),其中a 位于BNP 下7cm 处,b 距a 2.5cm,c 距b 2.5cm,d位于后腋点,用未拉伸线法,在a、b、c、d 四个部位的左右点敷上未拉伸线,上肢作静止下垂、水平前举、两上肢交叉水平前举、180°上举四种动作。观察运动前后的未拉伸线长度之比,即为背部各部位的运动变形量。其变形值如表6-5所示。

图6-31 背部动态拉伸线法的实验

表6-5 背部各部位的运动变形值 单位:cm

(2)男子背部运动变形的结构处理技术(图6-32):人体背部变形量在原理上的结构处理可用两种方法可以解决。一是将变形量放在袖窿处,即在a、b、c、d 所对应的袖窿部位处理,一般袖窿线要圆顺,故很难完全消化各部位的最大变形量;二是在背部将各变形量加以解决,一般只考虑解决d 部位的松量,因其量最大,此量解决了,其余量亦可解决。

图6-32 背部优化结构设计

(3)背部变形量的处理方法:人体背部变形量在结构上处理的方法可有下列几种(图6-33):

图6-33

图6-33 根据造型的纸样变化

① 在袖窿底部和侧缝处解决一部分量,另一部分量在后袖山上解决。

② 背中线处作褶裥,褶裥量=最大变形量=d 部位的变形量。

③ 后背两侧作褶裥,褶裥量=最大变形量=d 部位的变形量。

④ 在袖窿处放出最大变形量,且将侧缝放出,使侧缝与袖窿成90°左右,一般用于宽松服装的结构处理。

⑤ 在后衣身处放出松量,使松量≥最大变形量(d 部位的最大变形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