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驼背状态下紧身衣结构的差异性

驼背状态下紧身衣结构的差异性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28背部分割结构样板叠加示意图用原型板制图,设一条后公主线。

驼背状态下紧身衣结构的差异性

(一)模拟驼背状态的实验设计

驼背体的背部造型以拟定的肩胛骨省尖点所在水平围度线为界,上部坡度较缓,下部平面以肩胛骨为主要形态,将斜方肌与背阔肌加以填充的形态,在模型驼背体省尖点所处背部造型矫型过程中,遵循女性肩胛骨与斜方肌的外观生理特点,采用以压实的修正棉为主,黑色弹力布为辅的加高方法,如图2-21、图2-22所示。

图2-21 驼背体矫型侧视图

图2-22 驼背体矫型俯视图

(二)模拟驼背状态的紧身衣结构处理

四种状态下紧身衣省道处理方法相同,均在前、后公主线缝内收取,需要特别注的是:轮廓线上工艺点的位移变化是本实验的研究重点,所以在制作过程中务必甄别确定每一个工艺点,尤其是当驼背体肩胛骨省尖点处背高加高,后公主线曲线形态变化,后领口弧线、肩线背宽线都有变化时,要注意各部位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如图2-23所示。

图2-23 抓取浮余量的示意图

坯布制成样衣,穿挂在模型上进行补正的过程中,要对样衣出现的问题逐一调整,直到样衣和模型完全吻合为止,以达到与真实人体相符合的目的,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如图2-24所示。

图2-24 抓取浮余量的完成图

(三)背部结构形态考察

1.背部增量

经过3次实验的反复制取,分别测量在4种状态下紧身衣样板的肩胛骨省尖点所在水平围度线的规格,见表2-8。

标准体型后身胸围与肩胛骨省尖点所在水平围度线的差量为2.5cm,经测量差量比较,当肩胛骨省尖点所处背部加高1cm,后身胸围与肩胛骨省尖点所在的水平围度线的差量Δ=0.88cm,肩胛骨省尖点所在水平围度线的差量Δ=0.88cm。实验证实,控制部位围度方向不产生改变,后领口弧线、上平线以及肩线与后背宽所发生的改变都是胸围线以上所作的局部变化,其只增加了上平线、后背宽、袖窿深、肩宽相关部位的参数。即当肩胛骨省尖点所处背部抬高1cm时,4个部位发生变化。

表2-8 肩胛骨省尖点所在水平围度线的规格 单位:cm

注 数据为3次样板的平均值,有效数字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1)后中心线向上抬高Δ=0.45cm,后颈肩点向上抬高Δ=0.5cm,即上平线抬高量Δ=0.05cm。

(2)按原胸围规格计算后背宽为0.15B+C,而后背宽按照加入肩胛骨省尖点所在水平围度线的增量后重新确定为0.15B+C+0.25cm,即前后两种情况比较差量为0.25cm。

(3)后中心线向上抬高Δ=0.45cm,即袖窿深为0.2B+C+0.45cm。

(4)肩宽Δ=0.13cm,即Δ肩宽为0.5S+0.13cm。

2.紧身衣衣身二维结构(www.xing528.com)

分别把驼背体肩胛骨省尖点所在位置抬高1cm、2cm、3cm的样板与原型样板进行叠加(图2-25),分别测试各个驼背体背部抬高状态下各工艺点相对于原型板样板的增量,并计测各样板之间的增量,见表2-9。

图2-25 样板叠加示意图

表2-9 不同驼背体状态下板与板之间的差量 单位:cm

由各个点相对于前一点的位移偏差可见,其基本符合等差数列的分布规律,即a=a+(n-1)d,区别在于各个点的公差d的数值不同。如此,下文将有一个差量作为考察和分析,研究肩胛骨省尖点处增高1cm后各个点的变化规律。

3.重点工艺点偏移量

(1)后领口弧线位移偏量与变量。A点纵向增量为0.45cm,B点纵向增量为0.5cm,横向增量为0.2cm。可见在肩胛骨省尖点处增高1cm时,领口弧线形态改变,同时领口弧线向上偏移,并且在颈肩点处横向方向上依次垂直缩进,如图2-26所示。

(2)肩线位移偏量与变量。B点纵向增量为0.5cm,C点纵向增量为0.6cm,D点纵向增量为0.4cm,E点无纵向增量。可见驼背体肩胛骨省尖点部位抬高1cm时,肩线形态改变,肩线E点位纵向上的基准点向上偏移。B点横向增量为0.15cm,C点横向增量为0.1cm,D点横向增量为0.4cm,E点横向增量为0.13cm。可见,肩线的长度也发生了改变,如图2-27所示。

图2-26 后领口弧线位移偏量示意图

图2-27 肩线位移偏量示意图

(3)肩线弧度形态的变化。以肩胛骨省尖点a向省底作一条垂直线交原肩线于b。B点纵向增量为0.5cm,B点横向增量为0.15cm。C点纵向增量为0.6cm,C点横向增量为0.1cm。D点纵向增量为0.4cm,D点横向增量为0.4cm。E点横向增量为0.13cm,E点无纵向增量。可见在肩胛骨省尖点处增高1cm时,颈肩点与肩端点所连的一条圆顺的肩线其上一点b沿线段ab向外延长Δab=0.42cm。

(4)背宽增量。后袖窿弧线与后背宽线的切点为m,过m作后背宽线的垂线交后中心线于点n。mn穿过后公主线两边交点分别为e、f。则直线ne与fm的和即为实际后背宽。经反复测量,点m不变,点eΔ=0.125cm、点fΔ=0.125cm。即在标准人体围度规格基础上,后身胸围与肩胛骨省尖点所在的水平围度线的差量每增加0.88cm,Δ后背宽为0.25cm,即后背宽增加0.25cm。后背宽为0.15B+Δ+0.25cm。

(5)肩胛骨省尖点所在的水平围度线增量与偏移。后身胸围与肩胛骨省尖点所在的水平围度线与后中心线交于h点,与后袖窿弧线交于i点。与肩胛骨省分别交于G、H两点。当肩胛骨省尖点处增高1cm时,ΔhG=0.22cm,ΔHi=0.22cm(肩端点改变所致的后袖窿弧线的改变量可忽略不计)。肩胛骨省尖点所在的水平围度线的长度=hG+Hi。所以Δ肩胛骨省尖点所在的水平围度线为0.88cm。可见,在肩胛骨省尖点处增高1cm时,后身胸围与肩胛骨省尖点所在的水平围度线的差量Δ=0.88cm,G点纵向增量为0.5cm,H点纵向增量为0.5cm。可见在肩胛骨省尖点处增高1cm时,肩胛骨省尖点在纵向上向上抬高0.5cm。

图2-28 背部分割结构样板叠加示意图

(6)用原型板制图,设一条后公主线。肩胛骨省尖点处每增高1cm时,后身胸围与肩胛骨省尖点所在的水平围度线的差量Δ=0.88cm,用原型板制图时,在后公主线处就形成了一定的叠加量;肩胛骨省尖点所在的水平围度线的长度为hG+Hi。ΔhG=0.22cm、ΔHi=0.22cm,这样,H、G两点由重合变成了叠加。Δ叠加量为0.22cm。后公主线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以G、H两点为最突出的点,呈凸度弧线状态叠加,如图2-28所示。

(四)紧身衣省量和省位变化考察

省量的处理方法对于平衡衣身结构和细节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先行学者也曾对后背增量所带来的衣身下摆不平衡以及增量分配做出了深层次的分析与考察,并指导了实际样板的修正。在比例法制图中,采用三条围度线水平的形式,避免了衣身侧滑现象,既平衡了衣身结构,制图美观,又能形成整齐的样板,节省耗料。为了将紧身衣的结构变化规律应用于现代女装结构设计中,可应用抬高领口弧线、缩短领口弧线、抬高肩线、改变肩线形态、在后公主线处增加新增量、增加后背宽、按照比例法制图的形式,形成B、W、H水平状态下的紧身衣结构。

经过反复测试,在标准人体围度规格的基础上,后身胸围与肩胛骨省尖点所在的水平围度线的差量每增加0.88cm,新增三个部位抬高量(1、2、3),新增三个部位增加量(4、5、6),两个部位减少量(2、3),见表2-10。

表2-10 新增的省量 单位:c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