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同腹凸状态下的紧身衣结构优化

不同腹凸状态下的紧身衣结构优化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16抓取浮余量的示意图图2-17不同腹凸状态下紧身衣成品效果图(三)凸肚结构形态考察1.凸肚增量的定性与定量经过3次实验的反复制取,分别测量在4种状态下紧身衣样板的腹凸围度规格,以更好地了解不同腹凸变量对腰围及臀围的影响。实验证实,后衣身各项围度规格不变,整体围度方向发生的改变都是由前衣身腹凸抬高量提供的,即只增加了前衣身的长度、腹部相关部位的参数。

不同腹凸状态下的紧身衣结构优化

(一)模拟腹凸状态的实验设计

人体的腹部造型以腰围线为界,上部坡度较平缓,下部比上方圆整。因此,在模型腹部造型矫正的过程中,遵循女性的外观生理形态特点,采用腹凸垫加高的方法(图2-12、图2-13),以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图2-14、图2-15)。

图2-12 腹部矫型侧视图

图2-13 腹部矫型俯视图

图2-14 模型侧视模拟图

图2-15 模型俯视模拟图

(二)模拟凸肚状态的紧身衣结构处理

四种状态下紧身衣省道的处理方法相同,在前公主缝内缝和侧缝收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轮廓线上工艺点的位移变化是本实验的研究重点。所以在制作过程中务必甄别确定每一个工艺点,尤其是当腹凸加高,腰臀省减小,形成腰臀侧缝线外扩时,要特别注意凸起周边浮余量的抓取(图2-16),同时注意腰省和侧缝省间的相互协调关系。白坯布做成样衣,穿挂在模型上进行补正的过程中,要对样衣出现的问题逐一调整,直到样衣和模型完全吻合为止(图2-17),以便达到与真实人体相符合的目的,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图2-16 抓取浮余量的示意图

图2-17 不同腹凸状态下紧身衣成品效果图

(三)凸肚结构形态考察

1.凸肚增量的定性与定量

经过3次实验的反复制取,分别测量在4种状态下紧身衣样板的腹凸围度规格(表2-5),以更好地了解不同腹凸变量对腰围及臀围的影响。

不同腹凸状态下,臀围向上9cm处的水平围度围量一周的围度(以下简称腹围)规格见表2-5。

标准体型上,腰围与臀围差量为26cm,腹围与臀围差量为9cm,经测量差量比较,腹凸高每抬高1cm时,腰围与臀围的增量是Δ=0.6cm,腰围增量Δ=0.6cm。腹围与臀围增量Δ=0.8,腹围增量Δ=0.8。实验证实,后衣身各项围度规格不变,整体围度方向发生的改变都是由前衣身腹凸抬高量提供的,即只增加了前衣身的长度、腹部相关部位的参数。即当腹高抬高1cm,衣身按原规格计算后臀宽为H/4,而前臀宽只有前腹围有增量,前臀围无变化,所以前臀围宽的计算公式仍为H/4,即前后臀围无差量。理论上可表示为:人体腹凸抬高1cm后,实际臀围仍然为90cm。

表2-5 不同腹凸状态下的围度规格 单位:cm

注 数据为3次样板的平均值,有效数字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2.紧身衣衣身的二维结构

由于模型只单纯加高了腹凸,所以只在腹部一个围度方向上有所改变。腰围规格尺寸略有变化,臀围围度规格尺寸没有变化。腰节线以下工艺点跟随上一点产生位移偏量。这是因为腹凸高度升高而新增的腹凸量一部分由腰节线提供,其余的作为起翘量转移到侧缝处,形成新的省位。据此把腰节以及腰节以下至臀围线的规格部位的点设成A、B、C、D、E、E'、F、G、H、J、J'、e、j,如图2-18所示。(www.xing528.com)

图2-18 样板叠加示意图

以腰围线与前中心线交点为重叠原点,分别把腹高抬高1cm、2cm、3cm的样板与原型样板进行叠加(图2-18),分别测试腹部抬高状态下各个工艺点相对于原型样板的增量,并计测各个样板之间的增量,见表2-6。

表2-6 不同腹凸状态下板与板之间的差量 单位:cm

续表

由各个点相对于前一点的位移偏差基本符合等差数列的分布规律,即an=a1(n-1)d,区别在于各个点的公差d的数值不同。如此,下文将对一个差量作考察和分析,研究腹凸在改变1cm后各个点的变化规律。

3.重点部位工艺点的偏移量

(1)腰臀省位移偏量。点B与点C的纵向增量不变,横向B点保持不变,C点的横向增量为0.2cm,可见在腹围增量为0.8cm时,腰臀省省量缩小0.2cm,省变小,省尖点H抬高0.5cm。

(2)侧缝省位移偏量。点E与点E'的横向同步变化,增量都为0.2cm。E点的纵向增量为0.1cm,E'点纵向增量为0.6cm,由于腹部最高点位置保持不变,所以侧缝省省尖点位置不变。

(3)下摆侧展量的定量分析。腹凸加高引起腰臀省减小,并且由于凸起部分使腹高变大,使腰围线与臀围线间水平距离平均增加0.7cm。但由于侧缝线属于相关结构线,所以相叠后与原样相比有浮余量,所以通过收省来除掉余量,使腹部形态与真实人体吻合,符合人体自然曲线。当腹部抬高1cm、2cm时,侧缝点D、E、E'、F的横向增量分别为0.1cm、0.2cm、0.2cm、0。由于E、E'点以均值向外延伸,为构成腹部凸起的增量提供了凸起量。其中,当腹凸加高3cm时,仅F点横向增加量为0.5cm,即侧展量为0.5cm,与此同时臀围线水平线与腰省省道中线延长线相交处出现一个0.5cm的省量。由此可见,臀围线围度保持不变,验证了前文臀围尺寸不变的假设,所以臀围不干扰本实验。

(4)臀围线变化量。腹部抬高,前臀围到腰围距离增大,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即在标准人体围度规格基础上,腹、臀围差量每增加0.8cm时,前臀围线下降量为0.7cm。由于胸腰间距离一定,前下摆随臀围线一并下落0.7cm。

(四)紧身衣省量与省位变化的考察

省量的处理方法对于平衡款式和细节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先行学者也曾对省的大小、形态及分配做出了深层次的分析与考察,并指导了实际样板的修正。在比例法制图中,采用了三条围度线水平重合的形式,平衡了衣身结构,制图美观,又能形成整齐的样板,通俗易懂。

为了将紧身衣的结构变化规律应用于现代女装结构设计中,可用省道转移的方法,以e点垂直线作为新省的打开位置,将侧缝新增省量进行分散转移,按照比例法制图形式,形成WL水平、F点横向水平的状态下的紧身衣结构。当腹凸增高1cm、2cm、3cm时的省道转移,如图2-19所示。

图2-19 省道转移示意图

图2-20 省道转移叠加示意图

再将3个省道转移图与原型图叠加,通过叠加更好地了解省道转移后的规律,如图2-20所示。

由图2-20可以看出,当侧缝省归并后,e点垂直线出现新省,侧缝起翘外展量同新省量,且EE'的省量增量为0.5cm,F点的侧展增量为0.5cm。且横向水平,落在原臀围线上。当腹凸增高3cm时,F点的侧展量为1cm,但省道转移后出现JJ'为0.5cm的省,所以F点的侧展增量仍为0.5cm。

经过反复测试,在标准人体围度规格的基础上,腹围和臀围的差量每增加1.8cm,三个部位新增省量(部位序号1、2、3、4)见表2-7。

表2-7 新增省量 单位:c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