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风振效应系数的建议取值

风振效应系数的建议取值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5.4.2节的分析,可采用下式对大跨度屋盖结构的“等效风振系数”进行计算。根据大跨度屋盖结构的常见流场及结构参数最为保守的情况,按式(6-4)计算其等效风振系数发现,常规的大跨度屋盖结构等效风振系数取值不应小于1.5。

风振效应系数的建议取值

本节根据5.3节的分析,对背景及共振效应系数(μc、μd)进一步统计,给出其包络拟合公式作为取值建议,供典型屋盖的抗风设计计算参考。

6.3.1.1 背景效应系数μc

表6-2给出背景效应系数μc的取值建议,表中数值由各计算工况的包络值进行插值或外推得到,表中未涉及的矢跨比可进行线性插值

表6-2 典型屋盖结构背景效应系数取值建议

注:括号内的数值为根据计算工况的外推值,有待进一步验证。

6.3.1.2 共振效应系数μd

根据式(5-27)给出的多自由度结构共振效应系数μd的半经验拟合公式以及5.3.2节的统计分析,共振效应系数μd的建议取值公式由式(6-3)表达。(www.xing528.com)

式中,η1为结构形式修正系数,根据包络统计结果,取95%包络率,建议对于平板网架结构η1取1.0、双层网壳结构取2.0、单层网壳结构取5.0。图6-14给出了阻尼比为0.02时由建议公式计算的共振效应系数与各工况计算值的对比。可以发现建议公式的计算结果能够包络风振分析结果,且随频率比变化趋势吻合较好。式中的风荷载峰值频率fm可按表2-3进行计算,取屋盖上各点的面积加权平均值

6.3.1.3 等效风振系数βz

国内的工程设计人员对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3]中“风振系数”的概念较为熟悉,常以此作为主体结构设计风荷载取值的重要指标。虽然对于复杂大跨度屋盖结构,本文并不建议采用风振系数的方法获得精确的等效静风荷载,但风振系数仍可作为评价结构风振效应的一种评价指标,不失为结构初步设计阶段预估等效静风荷载的一种简单快捷的手段,称为“等效风振系数”。根据5.4.2节的分析,可采用下式对大跨度屋盖结构的“等效风振系数”进行计算。

式中,g为峰值因子,原则上取值不小于2.5;Iu为屋盖高度处的湍流强度,主要与地貌和屋盖高度有关;κp是特征湍流修正因子,根据5.4.2节的统计结果,对于平屋盖、鞍形屋盖这类带尖角钝体型屋盖取1.2,悬挑屋盖取1.0,柱面及球面这类典型的曲面钝体屋盖取0.9;背景及共振效应系数(μc、μd)分别按表6-2和式(6-3)计算。根据大跨度屋盖结构的常见流场及结构参数最为保守的情况,按式(6-4)计算其等效风振系数发现,常规的大跨度屋盖结构等效风振系数取值不应小于1.5。

图6-14 共振效应系数随频率比的变化(ζn=0.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