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BIM技术原理:创建、管理与共享BIM模型

BIM技术原理:创建、管理与共享BIM模型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若以BIM平台集中管理文件,则需要明确共享文件的位置与权限、文件的迁入与迁出。BIM模型的管理控制为了保证项目每个阶段的模型质量,必须定义和执行模型质量控制程序。每个参建单位都应该设置BIM质量控制经理岗位,负责建立BIM模型的质量保证计划,收发并整合模型,进行信息和数据标准性检查,确保模型符合要求。

BIM技术原理:创建、管理与共享BIM模型

项目团队的沟通交流方法、模型文件管理以及提交、模型版本、文件的唯一性控制等内容是十分重要的管理活动,有效的沟通协作与共享机制是项目成功的基本保证。

(1)沟通协作与共享机制

①报告机制:项目成员应首先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问题,如不能解决,应按照项目组织结构图所列逐级及时向组长报告,乃至向项目领导组管理汇报,所有重要问题都应有书面材料。

②沟通机制:项目的核心合作团队的所有的电子通讯方式归档。建立BIM项目通讯录。

③例会机制:建立协调会机制,形成会议纪要和相关备案制度。对所有的项目会议与专题讨论会议等编写出会议纪要,对会议做出的各项决定或讨论的结果进行文档记录、整理,并通过邮件分发给与会者和有关的项目人员。

④问题跟踪机制:项目成员在遇到问题时,应首先建立问题书面记录,并有随后的跟踪记录,经过各种方式使问题得到解决以后,形成解决结果记录,以便实施完毕有据可查。问题的跟踪应落实到相关的具体项目成员,由具体的项目成员协调资源及时使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进展。

⑤文档管理机制:建立专门的项目文档,包括分析报告、计划、阶段成果确认、问题处理记录、会谈记录、培训记录、来往信函等所有与项目有关的文档,以项目文档跟踪整个项目过程。若以BIM平台集中管理文件,则需要明确共享文件的位置与权限、文件的迁入与迁出。

⑥变更审批控制:所有需求变动均由相关项目组讨论通过,并提交项目经理审核确认,从而有效管理项目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重大变动。

(2)BIM模型的管理控制

为了保证项目每个阶段的模型质量,必须定义和执行模型质量控制程序。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每一个模型都必须预先计划好模型内容、详细程度、格式、负责更新的责任方以及对所有参与方的发布等。

每个参建单位都应该设置BIM质量控制经理岗位,负责建立BIM模型的质量保证计划,收发并整合模型,进行信息和数据标准性检查,确保模型符合要求。在进行过程检查以及成果验收的质量控制中,需要提前分工程阶段,对检查内容、参检单位、主审单位、检查要点、检查频率以及验收时间进行规划(表7-14)。

表7-14 过程检查质量控制内容

(www.xing528.com)

参照美国的BIM实施标准,模型质量验收方法主要从四方面来考虑(见表7-15):

表7-15 美国BIM实施标准的模型质量验收方法

(3)模型的共享机制

在协同设计,往往需要建筑结构以及机电设计人员协同建模,共享彼此的设计成果。协同建模通常有两种工作模式,“工作集模式”和“链接模式”,或者两种方式混合。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以Revit软件为例进行说明如下。

①链接模模式

这种协同设计方式建立各自的专业模型,这些专业模型是独立的,各专业中心文件同步的速度相对较快,如果需要做管线综合,可以将三个专业的中心文件互相链接成一个文件。这种链接方式适合规模大的项目,既适用于建筑、结构、水暖电之间的链接,也适用于各设备专业(给排水、暖通、电气)之间。链接模式的操作方式是最接近传统协同设计模式的三维协同设计模式。链接模型只是作为可视化和空间定位参考,设计人员不能对其进行编辑,所以软件很少的占用硬件和软件资源,性能较高。

②工作集模式

这种模式是一种数据级的实时协同设计模式,这种方式之间的信息传递是依靠工作集来传递,工作集的作用相当于本地文件,是指图元的集合,每个工作集都有所有者。所有者在工作集里面可以对本专业构件的图元编辑,其他人想在所有者的工作集里面修改,需要向该所有者借用图元,可以将一个项目划分多个工作集,不同的设计师负责各自所有的工作集。各专业通过网上邻居找到设置好的中心文件,然后打开工作集对话框,找到自己的工作集,使用另存为保存中心文件的副本在本地的计算机上面,各专业只对副本进行操作,点击“保存到中心”以后,才会把最新的设计上传到中心文件。

以上两者区别如表7-16所示,其中,“工作集模式”允许多人同时编辑相同模型,而“链接模式”是独享模型,当某个模型被打开编辑时,其他人只能“读”而不能“改”,原因如下。

理论上讲“工作集模式”是最理想的工作方式,既解决了一个大型模型多人同时分区域建模的问题,又解决了同一模型可被多人同时编辑的问题。而“链接模式”只解决了多人同时分区域建模的问题,无法实现多人同时编辑同一模型。虽然“工作共享”是理想的工作方式,但“工作集模式”方式在软件实现上比较复杂,Revit软件目前在性能稳定性和速度上都存在一些问题。“模型链接”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尤其是大型模型协同工作时,性能表现优异,特别是在软件的操作响应上,速度较快。“模型链接”方式对于链接模型只是作为可视化和空间定位参考,不用考虑对其进行编辑,因此,其在软件实现上就简单得多,占有硬件和软件资源都少,性能自然就高。

表7-16 “工作集模式”和“链接模式”两种协同工作方式的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