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过BIM技术解决现场施工管理问题

通过BIM技术解决现场施工管理问题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1.2现场管理通过BIM技术解决现场施工场地平面布置问题,解决现场场地划分问题,按施工图纸规划出《施工平面布置图》,搭建各种临时设施;按安全文明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修整和装饰;临时施工用水、用电、道路按施工要求标准完成。

通过BIM技术解决现场施工管理问题

5.1.1 施工进度计划

通过结合project编制而成的施工进度计划,借助Navisworks软件,在三维模型中添加时间信息,进行四维施工模拟,将建筑模型与现场的设施、机械、设备、管线等信息加以整合,检查空间与空间、空间与时间之间是否冲突,以便于在施工开始之前就能够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来提前处理;也能作为施工的可行性指导,帮助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人员设备配置方案等。在模型中加入造价信息,可以进行5D模拟,实现成本控制。另外,BIM使施工的协调管理更加便捷。信息数据共享和施工远程监控,使项目各参与方建立了信息交流平台。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各参与方沟通更为便捷、协作更为紧密、管理更为有效。

5.1.2 现场管理

通过BIM技术解决现场施工场地平面布置问题,解决现场场地划分问题,按施工图纸规划出《施工平面布置图》,搭建各种临时设施;按安全文明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修整和装饰;临时施工用水、用电、道路按施工要求标准完成。

为使现场使用合理,施工平面布置应有条理,尽量减少占用施工用地,使平面布置紧凑合理,同时做到场容整齐清洁,道路畅通,符合防火安全及文明施工的要求。施工过程中避免多个工种在同一场地、同一区域进行施工而相互牵制、相互干扰。施工现场设专人负责管理,使各项材料、机具等按已审定的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的位置推放。

5.1.3 物资材料管理

(1)导出工程量清单,限额领料

通过对现场施工进度的控制,依靠BIM信息模型实时准确提取各个施工阶段的物资材料计划。施工企业难以实现施工中的精细化管理,根本原因在于工程本身海量的工程数据。BIM的出现可以让相关管理部门快速准确地获得工程基础数据,为施工企业制定精确的人、机、材计划提供有效的支撑,大大减少了资源、物流和仓储环节的浪费,为实现限额领料、消耗控制提供强有力地技术支持。

  (2)物料、机械设备、质量等追踪系统应用(RFID技术)

①对建筑材料的追踪

建筑施工管理中对于建筑材料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建筑的质量与工程的造价。运用RFID技术,在材料入场交付时,施工方可以一定单位为基础,设置RFID标签,确定此批材料型号、类别、具体用途、生产厂家等详细情况,然后准其入场,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可依托建筑现场所安装的RFID阅读器,准确监控每批材料使用的具体情况,当材料使用出现异常或材料出现在某些不应该出现方位,系统给予警报,避免材料被盗或以次充好等情况的发生,提高材料管理。当材料剩余量不足时,系统可以发出预警,提醒对材料进行采购,避免因材料不足而造成的工期延误。(www.xing528.com)

另外,对于某些特殊设备,运用RFID技术,能更安全可靠的对这些材料进行时时监控,保证材料、施工安全。

②对建筑场地中机械的追踪

大型建筑施工场地中,对于车辆,施工机械的管理往往比较混乱。运用RFID技术,可准确了解经常闲置机械的数量,做到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芯片对信息的记录,充分掌握每台机械的维修以及损伤情况,当机械达到一定的使用要求,能有效提示管理人员,对机械进行有效的设备维护;对于汽车等公用车辆的时时监控,可以有效防止部分人员的公车私用,以做到专车专用;对于要求有固定使用人员的大型机械,可准确掌握使用机械人员信息,确定是否为专人操作。

在重点场地,应绝对避免大型非必要施工机械的进入,以免发生碰撞或发生其他事故导致建筑物结构发生破坏,从而造成重大的工程事故或经济损失。由于施工现场的人员流动性大,无法时时监管,将RFID芯片设置于施工场地中的全部机械上,可在当机械进入重点场地时,发出预警,以便于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制止,避免发生重大事故。

③对于建筑质量的追踪

隐蔽性的工程,质量监测人员无法通过直观的检查技术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必须通过特殊设备进行检测。通过RFID技术所记录的关于此部分结构的使用材料、施工人员、施工时间等信息,能更好地辅助质量检测人员对该部分结构或构件做出正确的检验报告,提高监测准确性。

使用RFID阅读器,能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阅读多组芯片信息,使工地内重点或关键部位不出现或者少出现管理盲区,提高管理准确性和管理效率

5.1.4 移动终端管理

采用无线移动终端、WED及RFID等技术,把预制、加工等工厂制造的部件、构件,从设计、采购、加工、运输、存储、安装、使用的全过程与BIM模型集成,实现数据库化、可视化管理,避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给施工和进度质量带来影响。同时,将施工现场发现的问题随时拍照留影,上传到云端服务器,及时地让施工技术人员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