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老城区风貌回忆录

上海老城区风貌回忆录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在市轮渡“东东线”开辟前,十六铺就以渡客众多、民渡业发达而为浦江各渡口之冠。有鉴于此,上海市轮渡管理当局于1928年兴办对江渡之初,便已筹划在此开辟对江轮渡,只因东昌路码头岸线问题,迟至1933年2月23日,才开通东门路至东昌路之“东东线”。而原“东东线”两岸轮渡码头设施均惨遭毁坏。抗战胜利后,“东东线”于1945年12月1日复航。随着十六铺地区综合改造工程的实施及世博会顺利召开,“东东线”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上海老城区风貌回忆录

吴健熙

位于十六铺地区的东门路与对岸的东昌路一带,均为20世纪30年代沿江华界的商业闹市,其纷繁杂沓程度,尤以十六铺地区为甚。早在市轮渡“东东线”开辟前,十六铺就以渡客众多、民渡业发达而为浦江各渡口之冠。但民营济渡在两岸均无自用码头,浦西借用招商局江天码头,浦东借用鸿升公司码头,而此两码头除供渡船靠泊外,还供其他轮船停泊,故渡客上下深感不便,且多有危险。有鉴于此,上海市轮渡管理当局于1928年兴办对江渡之初,便已筹划在此开辟对江轮渡,只因东昌路码头岸线问题,迟至1933年2月23日,才开通东门路至东昌路之“东东线”。

早期黄浦江上用木船摆渡

东门路轮渡站

改革开放后修建的东门路轮渡站暨市轮渡公司大楼(www.xing528.com)

东门路轮渡码头所在位置原系十六铺粪码头。1929年4月,上海市政当局趁十六铺原有之集水街、方浜路改建为东门路之际,将粪码头迁移,腾出空位以建造市轮渡码头。1931年2月,浮码头竣工。因该码头位于水果业码头及宁绍、三北公司租用的公用局一号码头之间,开通之初,岸线颇显局促。

1937年抗战爆发后,十六铺一带沦于日寇铁蹄之下。“东东线”停航,轮渡改自东昌路码头北驶靠泊浦西北京路码头,此为敌伪时期上海市轮渡仅存的一条对江渡线。而原“东东线”两岸轮渡码头设施均惨遭毁坏。

抗战胜利后,“东东线”于1945年12月1日复航。

上海解放后,“东东线”轮渡虽经几次小规模改建,但终因受岸线限制,陆域腹地窄小,无法扩建,以致高峰时段进出口通道拥堵,乘客险象环生。1983年9月20日,新建的东门路轮渡站暨市轮渡公司大楼正式启用。1993年11月30日又扩建启用了东昌路轮渡站。随着十六铺地区综合改造工程的实施及世博会顺利召开,“东东线”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