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力士出场,李杨牵红线

高力士出场,李杨牵红线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种种迹象表明,高力士是李隆基身边,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唯一人选。首先,了解李隆基关于女人的癖好,是高力士的岗位职责。几乎可以肯定,高力士就是利用这个职务之便,熟识当时还是寿王妃的杨玉环的。有记录表明,高力士向李隆基推荐美女,杨贵妃并不是第一个,梅妃江采萍才是第一个。高力士是最受李隆基信任的宦官,没有之一。可高力士就有这个能耐,不怕寿王李瑁的报复。可高力士恰恰就不是一个正常的人,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高力士出场,李杨牵红线

杨贵妃的入宫,是否出于力士的推荐,史无明载。“新旧唐书”的原文是,“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或奏玄琰女姿色冠代,宜蒙召见”。这位第一个向李隆基提出“或”的,是谁?

要知道,无论古今,帮领导找女人,那可都是一项高难度的活计。首先,你起码要知道领导关于女人有什么个人癖好吧?领导是喜欢“环肥”的,还是喜欢“燕瘦”的?这个,必须心中有数。否则,可能会犯方向性错误

其次,你和领导的关系必须亲如家人才有资格帮领导找女人。假如你跟领导并不熟悉,交浅言深,瞎出这种私密主意,看领导不大嘴巴子抽你?就是不抽你大嘴巴子,领导要是假装正经,“谁说我需要女人?我心中想的,全是天下!”怎么办?

所以,这个“或”,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深知李隆基在女人方面的癖好,高力士就知道李隆基好的是“环肥”这一口儿;二是深受李隆基信任,他和李隆基一定是亲如家人,是能够说上知心话、私房话的人。

种种迹象表明,高力士是李隆基身边,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唯一人选。

首先,了解李隆基关于女人的癖好,是高力士的岗位职责。

高力士在李隆基身边,一直掌管内侍省。这是一个管理宫廷内部事务的机构,下辖掖庭局、宫闱局、奚官局、内仆局、内府局、内坊局,其手下至少有五千人众。

一句话,高力士和李隆基朝夕相处,管着李隆基的衣食住行。这样的亲近关系,使得高力士完全可以比其他人更早、更深入地知道:李隆基喜欢吃哪盘菜,喜欢喝哪种酒,当然也包括了喜欢哪个大臣,喜欢哪种女人。

特别的是,以他的宦官身份,参与到皇帝的女人事务中,更易得到皇帝的信任,也有着旁人难以企及的职务之便。

他所掌管的内侍省,有一项职责:“掌仪法、宣奏、承敕令及外命妇名帐。凡诸亲命妇朝会者,籍其数上内侍省;命妇下车,则导至朝堂奏闻”,“掌诸亲命妇朝参,出入导引”。这项职责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高力士掌管的内侍省可以名正言顺地认识并熟悉皇室宗亲、文武百官的女眷!

简直是奉旨相识啊。虽然他们自己无法与之交往,但至少人头熟啊。几乎可以肯定,高力士就是利用这个职务之便,熟识当时还是寿王妃杨玉环的。而只有熟识了杨玉环,他才有可能向李隆基提供准确的美女信息,从而实现精准打击。

有记录表明,高力士向李隆基推荐美女,杨贵妃并不是第一个,梅妃江采萍才是第一个。《梅妃传》说:“开元中,高力士使闽越,妃笄矣。见其少丽,选归,侍明皇,大见宠幸。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东都大内、上阳两宫,几四万人,自得妃,视如尘土。宫中亦自以为不及。”

《梅妃传》成书于宋朝,所记内容未必是靠谱史实。但至少可以说明,高力士在向李隆基推荐美女这一点上,是认真履职的,是恪尽职守的,基本属于常规操作,早有“前科”。(www.xing528.com)

其次,一直受到李隆基亲如家人般的信任,是高力士的独特优势。

高力士是最受李隆基信任的宦官,没有之一。李隆基有一句话,史上有名:“力士当上,我寝则稳。”即“高力士值班时,我才睡得安稳”。

李隆基为什么这么信任高力士?有句话说得好,男人之间有四种关系最铁,分别是: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分过赃,一起嫖过娼。李隆基和高力士,就是“一起扛过枪”的关系。

两人曾经在一起,相继发动了公元710年的“唐隆政变”和公元713年的“先天政变”。在这两次政变之中,高力士都利用自己任职于宫中的独特优势,传递信息,参与决策,冲锋陷阵,出生入死,为李隆基最终成为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样的“情谊”,还能不互相信任?

不仅如此,高力士还是可以跟李隆基说上知心话、私房话的少数几个人之一。史书上曾记录了高力士与李隆基两人说知心话、私房话的一个经典场景:

太子瑛被废,李林甫欲以寿王瑁为太子,玄宗以肃宗居长,意犹未决。居常忽忽不食。力士曰:“大家不食,亦膳馐不具耶?”玄宗曰:“尔我家老奴,揣我何为而然?”力士曰:“嗣君未定耶?推长而立,孰敢争?”玄宗曰:“尔言是也。”储位遂定。

开大会决定小事,开小会决定大事,古今皆然。一番知心话、私房话下来,下一任皇帝是谁,就这样决定了;这么大的事情,这么小的范围,也就这样决定了。皇储的事都能这样决定,美女的事当然也能这样决定了。

对比一下,李林甫号称奸相,但在废立太子这样的大事上,他就一直表态这是“陛下家事”。连皇帝儿子的事他都不敢理直气壮地表态,更别提皇帝小老婆的事了;至于把儿媳妇送上公公的床,你要把这样的事拿去跟张九龄说,这位正直的文人宰相,只怕当场就要吹胡子瞪眼睛了;其他大臣们,要是敢出这样的馊主意,就要承担跟皇子结下“夺妻之恨”的风险,难道不怕寿王李瑁将来报复?

可高力士就有这个能耐,不怕寿王李瑁的报复。史书中有关于他当时的称呼的史料,足见他当时之尊崇地位,秒杀一众皇子和大臣:皇帝李隆基对高力士,不叫他的名字而称“将军”;当时的皇太子后来的唐肃宗李亨称他为“兄”;至于诸王公主,如寿王李瑁等,皆呼“阿翁”,驸马辈呼为“爷”,戚里诸家尊曰“爹”。

换句话说,当年的寿王李瑁,就是追着高力士叫“阿翁”,高力士答不答应一声,还得看心情

所以,当时李隆基身边的人当中,能够给他出这个主意,把杨玉环推荐给李隆基的,最大的可能是高力士。

再说了,正常人都不可能出这样的馊主意,不是吗?可高力士恰恰就不是一个正常的人,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