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挠度观测要点及资料记录

挠度观测要点及资料记录

时间:2023-09-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一般规定建筑基础和建筑主体以及墙、柱等独立构筑物的挠度观测,应按一定周期测定其挠度值。挠度观测的周期应根据荷载情况并考虑设计、施工要求确定。建筑主体挠度观测,除观测点应按建筑结构类型在各不同高度或各层处沿一定垂直方向布设外,其标志设置、观测方法应按规定执行。(五)挠度观测资料记录挠度观测应提交下列图表。

挠度观测要点及资料记录

(一)一般规定

(1)建筑基础和建筑主体以及墙、柱等独立构筑物的挠度观测,应按一定周期测定其挠度值。

(2)挠度观测的周期应根据荷载情况并考虑设计、施工要求确定。

(3)建筑基础挠度观测可与建筑沉降观测同时进行。

(二)观测点布设

(1)观测点应沿基础的轴线或边线布设,每一轴线或边线上不得少于3点。

(2)建筑主体挠度观测,除观测点应按建筑结构类型在各不同高度或各层处沿一定垂直方向布设外,其标志设置、观测方法应按规定执行。

(三)挠度值的确定

(1)挠度值应由建筑上不同高度点相对于底部固定点的水平位移值确定。

(2)独立构筑物的挠度观测,除可采用建筑主体挠度观测要求外,当观测条件允许时,亦可用挠度计、位移传感器等设备直接测定挠度值。

(四)挠度值及跨中挠度值计算

挠度值及跨中挠度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挠度值fd应按下式计算:

ΔSAE=SB-SA(www.xing528.com)

式中 SASB——基础上AB点的沉降量或位移量(mm);

SE——基础上E点的沉降量或位移量(mm),E点位于AB两点之间;

LAE——AE之间的距离(m);

LEB——EB之间的距离(m)。

(2)跨中挠度值fdc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S0——基础中点的沉降量或位移量(mm);

S1S2——基础两个端点的沉降量或位移量(mm)。

(五)挠度观测资料记录

挠度观测应提交下列图表。

(1)挠度观测点布置图。

(2)观测成果表。

(3)挠度曲线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