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场地滑坡观测及资料记录

建筑场地滑坡观测及资料记录

时间:2023-09-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筑场地滑坡观测应测定滑坡的周界、面积、滑动量、滑移方向、主滑线以及滑动速度,并视需要进行滑坡预报。观测钻孔应铅直,孔径应不小于110mm。当滑坡体窄而长时,可采用十字交叉观测网法。(四)滑坡观测的周期要求滑坡观测的周期应视滑坡的活跃程度及季节变化等情况而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五)滑坡观测资料记录滑坡观测应提交下列图表。滑坡观测点位布置图。

建筑场地滑坡观测及资料记录

建筑场地滑坡观测应测定滑坡的周界、面积、滑动量、滑移方向、主滑线以及滑动速度,并视需要进行滑坡预报。

(一)滑坡观测点位布设

(1)滑坡面上的观测点应均匀布设。滑动量较大和滑动速度较快的部位,应适当增加布点。

(2)滑坡周界外稳定的部位和周界内稳定的部位,均应布设观测点。

(3)主滑方向和滑动范围已明确时,可根据滑坡规模选取十字形或格网形平面布点方式;主滑方向和滑动范围不明确时,可根据现场条件,采用放射形平面布点方式。

(4)需要测定滑坡体深部位移时,应将观测点钻孔位置布设在主滑轴线上,并可对滑坡体上局部滑动和可能具有的多层滑动面进行观测。

(5)对已加固的滑坡,应在其支挡锚固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上布设应力计和观测点。

(二)滑坡观测点位的标石、标志及其埋设

(1)土体上的观测点可埋设预制混凝土标石。根据观测精度要求,顶部的标志可采用具有强制对中装置的活动标志或嵌入加工成半球状的钢筋标志。标石埋深不宜小于1m,在冻土地区应埋至当地冻土线以下0.5m。标石顶部应露出地面20~30cm。

(2)岩体上的观测点可采用砂浆现场浇固的钢筋标志。凿孔深度不宜小于10cm。标志埋好后,其顶部应露出岩体面5cm。

(3)必要的临时性或过渡性观测点以及观测周期短、次数少的小型滑坡观测点,可埋设硬质大木桩,但顶部应安置照准标志,底部应埋至当地冻土线以下。

(4)滑动体深部位移观测钻孔应穿过潜在滑动面进入稳定的基岩面以下不小于1m。观测钻孔应铅直,孔径应不小于110mm。

(三)滑坡观测点的位移观测方法

滑坡观测点的位移观测方法,可根据现场条件,按下列要求选用。

(1)当建筑数量多、地形复杂时,宜采用以三方向交会为主的测角前方交会法,交会角宜在50°~110°之间,长短边不宜悬殊。也可采用测距交会法、测距导线法以及极坐标法。

(2)对于视野开阔的场地,当面积小时,可采用放射线观测网法,从两个测站点上按放射状布设交会角在30°~150°之间的若干条观测线,两条观测线的交点即为观测点。每次观测时,应以解析法或图解法测出观测点偏离两测线交点的位移量。当场地面积大时,可采用任意方格网法,其布设与观测方法应与放射线观测网相同,但应需增加测站点与定向点。(www.xing528.com)

(3)对于带状滑坡,当通视较好时,可采用测线支距法,在与滑动轴线的垂直方向,布设若干条测线,沿测线选定测站点、定向点与观测点。每次观测时,应按支距法测出观测点的位移量与位移方向。当滑坡体窄而长时,可采用十字交叉观测网法。

(4)对于抗滑墙(桩)和要求高的单独测线,可选用视准线法。

(5)对于可能有大滑动的滑坡,除采用测角前方交会等方法外,亦可采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方法,同时测定观测点的水平和垂直位移。

(6)当符合GPS观测条件和满足观测精度要求时,可采用单机多天线GPS观测方法观测。

(四)滑坡观测的周期要求

滑坡观测的周期应视滑坡的活跃程度及季节变化等情况而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雨季,宜每半月或一月测一次;干旱季节,可每季度测一次。

(2)当发现滑速增快,或遇暴雨地震、解冻等情况时,应增加观测次数。

(3)当发现有大的滑动可能或有其他异常时,应在做好观测本身安全的同时,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并立即将观测结果报告委托方。

(五)滑坡观测资料记录

滑坡观测应提交下列图表。

(1)滑坡观测点位布置图。

(2)观测成果表。

(3)观测点位移与沉降综合曲线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