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宋历史中的吴家军:吴曦是如何成为叛臣的?

南宋历史中的吴家军:吴曦是如何成为叛臣的?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宋历史上,自高宗赵构建炎至宁宗赵扩开禧,几近八十年的时间里,存在着一个号称“吴家军”的强大军事集团。可悲的是,前三人在于列传,而吴曦却不光彩地列名“叛臣传”中,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饱受千古唾骂。西路军主将、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叛宋降金,受封伪“蜀王”,激起了强烈的政治冲击波。较其印位、受策之日,不差毫发。吴曦由忠良之后到背叛吴氏功业,是深刻复杂的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叛臣”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呢?

南宋历史中的吴家军:吴曦是如何成为叛臣的?

南宋历史上,自高宗赵构建炎至宁宗赵扩开禧,几近八十年的时间里,存在着一个号称“吴家军”的强大军事集团。他们初以战功起家,继以兵柄世传,百战保蜀,影响巨深。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而这个军事集团勉强延续了不到四世,就随着“吴曦之乱”而灰飞烟灭。吴氏家族中,《宋史》为之立传者四人:吴玠、吴璘、吴挺和吴曦。可悲的是,前三人在于列传,而吴曦却不光彩地列名“叛臣传”中,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饱受千古唾骂。《静宁州志·轶事志》:“吴曦大逆,涪、信二王家声,斩马坠地,州人至今詈人不道,犹曰‘吴曦’,虽陇上邻邑,亦为此语。”

西路军主将、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叛宋降金,受封伪“蜀王”,激起了强烈的政治冲击波。当时许多野史都记载了这一重大事件,著名的有罗大经的《鹤林玉露》和岳飞孙子岳珂的《桯史》:

吴曦年十许岁时,其父挺尝问其志,曦有不臣之语。其父怒,蹴之火炉中,灼其面,号吴巴(“疤”的俗写)子。

——《鹤林玉露》

李顺与曦先后叛于蜀,俱僭即蜀王位。说者谓析顺字,谓居川之旁一百八日,析曦字谓三十八日、我乃被戈。较其印位、受策之日,不差毫发。

——《桯史·李顺吴曦名谶》

逆曦未叛时,尝岁校猎塞上。一日夜归,笳鼓竞奏,辚载杂袭,方垂鞭四视,时盛秋天宇澄霁,仰见月中有一人焉。骑而垂鞭,与己惟肖。问左右所见皆符,殊以为骇。默自念曰:“我当贵;月中人其我也。”扬鞭而揖之,其人亦扬鞭,乃大喜,异谋益决。(www.xing528.com)

——《桯史·月中人妖》

而当地老家流传的一则民间传说,则更令人瞠目——

宋吴涪王玠拒金时,因沙金坪树木丛茂,惧匿奸寇,将焚之。忽有老妪携子扣辕门曰:“将军焚山,军令也,诚不敢阻。但居此久,得从容迁之。不然,恐有夷族之祸。”涪王斥弗允,竟令纵火。岩下死大小蛇各一,视烈焰中黑气一缕,从东西去。会弟子妇临产,即曦也。因逆果夷灭,蛇且如此,而况于人握兵柄者能不加慎乎。

——民国《静宁县志·杂记》

上述记载把吴曦的背叛,要么说成是先天生就逆种或其名已有预兆,要么是一时心血来潮,其局限性显而易见。吴曦由忠良之后到背叛吴氏功业,是深刻复杂的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叛臣”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呢?历代学者的解读,为我们理出一条较为明晰的线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