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克什米尔谷地的传统建筑:传统与殖民风格的完美结合

克什米尔谷地的传统建筑:传统与殖民风格的完美结合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筑因发生过火灾而被损坏,但整体格局仍存在。受到周围殖民避暑点的影响,古村中很多民居在采用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引入欧式设计元素。道路尺寸较大,约为两侧建筑平均高度的1.5倍,两侧建筑受欧洲风格的影响明显。两侧古民居采用安其系统与达吉—德瓦日系统相结合的结构,基座为石头砌筑,底层的层高较小,且门窗较少,封闭性强,一般用于牲畜房或者是冬季居住,顶层有出挑的凸窗或者是阳台,主要用于夏季。

克什米尔谷地的传统建筑:传统与殖民风格的完美结合

(1)瓦吉尔住宅

瓦吉尔(Vakil )住宅位于斯利那加市的杰赫勒姆河北岸,位于赞讷·凯达尔(Zaina Kadal)古桥旁边(图2-40)。杰赫勒姆河上共有10座桥梁将河流两岸生活联系起来,其中7座为传统木构架桥梁,赞讷·凯达尔古桥就是古桥之一。原桥梁支柱为松木层层叠加成的倒梯形,支柱间发券高,远观十分壮观,经过修整后的木桥用材量很少。

瓦吉尔住宅南侧隔院落与杰赫勒姆河相邻,北侧为集市街,东侧为通往沿河台阶的狭窄小巷,巷子连接北侧的集市街和南侧的河流,住宅入口位于巷子西侧,通过院落空间进入室内。建筑的空间设置与传统建筑形似,采用对称式布局,主入口及楼梯间位于建筑的中央,有利于房屋的抗震性。

此住宅共四层,层高在3米左右,建筑功能纺织品展览和住房于一体。底下三层为住房,顶层为展览用房,外观恰当地运用了传统和欧洲两种风格。底层开窗较少,用于冬季防风保暖,二层采用弓形券窗,三层为半圆形券柱式窗户,四层不同于其他两层采用哥特式尖券,尖券间有柱子支撑。四层南侧共有13个券洞,中央及两边对称布置3个大券,其他三面为尖券窗。各层拱券窗沿中央对称,连续的券柱式窗户将建筑包围。三层中央有外凸阳台,阳台两侧正下方的二层有木凸窗,凸窗及阳台上的传统开窗方式被新的铝合金推拉窗替代,与周边传统民居的风格相悖。坡屋顶南侧对称布置三个老虎窗,中央设置传统的开敞式方亭,两种风格融洽地结合在一起,丰富了屋顶效果,屋架两边对外开敞,有利于顶层空间的通风(图2-41)。

图2-40 赞讷·凯达尔木构架桥

图2-41 瓦吉尔住宅

建筑结构采用传统安其结构,楼层转换间设置平行木杆体系,楼板梁支撑在支柱上,楼板搁栅置于并列木杆间并支撑在楼板梁上,搁栅上铺设木地板形成楼地板。屋顶采用桁架支撑,覆有瓦棱铁皮,两边对外开敞,用于散热。

(2)阿迪勒别墅

阿迪勒(Adil)别墅位于环达尔湖公路边,入口在南侧,隔环湖道路与达尔湖相望,周边设有广场,现被用于停车场。建筑因发生过火灾而被损坏,但整体格局仍存在。

别墅由三个体块组成,包括东西侧体块和中央体块,每个体块都有三层。中央体块的东西向屋顶将三个体块连为整体,共同构成方形平面,建筑沿东西向和南北向轴线对称。入口在南侧,门廊上方屋顶有突出的三角形屋顶(图2-42),中央体块为纯木构架,左右体块的底部两层在中央有木质矩形凸窗,上方覆有坡屋顶,檐口饰有木挂落。东侧体块的屋顶上方有三个砖砌烟囱突出,东立面和西立面的中央各有一个凸出三角形山墙(图2-43),在山墙的下方两层饰有六边形木质凸窗。

图2-42 阿迪勒别墅入口

建筑采用安其结构与达吉—德瓦日结构相结合的结构体系,建筑基座外部画出仿石砌的线条,建筑楼层间有出挑叠涩砖作装饰,覆盖外露的楼层间木杆。人字形屋顶垂直相交,采用木桁架支撑屋面荷载,屋架斜梁上平行排列木檩条,檩条上铺有木板,最外层覆有瓦楞铁皮。紧接屋顶的山墙与木屋架组成达吉—德瓦日结构,这里也体现了欧洲建筑师善于利用本土建筑的一面。在每个外凸的山墙上方都设有圆形孔洞,洞口被竖向的木杆穿过,洞口外缘饰有砖砌花瓣形状。窗户为简洁的矩形,外缘有砖砌拱形券。

(3)受殖民避暑点影响的马特坦民居聚落 (www.xing528.com)

马特坦村落位于斯利那加东南,处在安南塔那加市与帕哈干风景区之间。东侧紧靠山坡,呈东北西南带状布局,西侧有源自帕哈干山谷的湍急河流,注入西南侧的杰赫勒姆河。通往帕哈干风景区的主要交通干线从它的西侧向北延伸,此区域是通往帕哈干风景区的必经之地,而帕哈干是英属殖民时期的主要避暑驻扎点。受到周围殖民避暑点的影响,古村中很多民居在采用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引入欧式设计元素。村中有支流穿过,在尽端形成蓄水池,池中分布棋盘式喷泉,泉水四射,与河流平行的道路是主要的机动车道路(图2-44)。道路尺寸较大,约为两侧建筑平均高度的1.5倍,两侧建筑受欧洲风格的影响明显。沿河流的街巷及与河流相交的巷子尺寸较小,为人行道或者单车道,两侧分布多层传统民居。

图2-43 阿迪勒别墅西立面

图2-44 马特坦古村卫星

图2-45 主街道边的商住类建筑

主干道两侧的古民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殖民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建筑用材、建筑结构、立面装饰和空间布局上。建材中的砖体弃用传统的麦哈若吉砖,改用大尺寸红砖;建筑结构为框架结构与传统木构架结构相结合;立面窗间墙大多为壁柱式,成线性排列;底层沿街建筑普遍是商住类建筑,底层空间为商业,利用二层的外廊在底部形成半开敞的外廊空间(图2-45),外廊空间是受殖民文化影响的显著特征,在克什米尔谷地的传统建筑中很少见,上部为住宅空间,最上层为阁楼,凸窗与外廊相结合,屋顶采用四坡顶,木屋架承重,顶部覆有瓦棱铁皮。

与主要街道相连的巷子保留了原来状态,铺有石片,宽度较窄,有的只能两人并排走。巷子中有清澈的溪流穿过,溪水可以到达每户人家。巷子两边的建筑一般为三层,使得空间感觉比较狭窄(图2-46)。两侧古民居采用安其系统与达吉—德瓦日系统相结合的结构,基座为石头砌筑,底层的层高较小,且门窗较少,封闭性强,一般用于牲畜房或者是冬季居住,顶层有出挑的凸窗或者是阳台,主要用于夏季。

顺着窄巷进入村中,内部河流两边矗立着多处殖民时期废弃的别墅。这些建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规模不大,但是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面向河流的木凸窗、突出于屋顶的老虎窗以及入口门廊组成别墅的主要外部特征,凸窗通过传统的斜支撑和外凸的楼板搁栅支撑,体现了传统建筑的优越感,即便受到文化的冲击,仍然保留了其优秀的结构体系(图2-47)。除此之外,这个时期很多建筑的老虎窗开窗面积很大,老虎窗与门廊上方的凸窗或者是外挑阳台连接为一个整体,自上而下有着统一的立面构图,提高了建筑的挺拔感,形成视觉焦点。

图2-46 马特坦窄巷

图2-47 村中废弃别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