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忘初心: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不忘初心: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忘初心,指不忘开始时所立下的意愿和誓言,比喻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在著名谏臣魏徵去世之后,为了不忘初心,唐太宗每天早晚各念一遍贴在屏风上的“十渐疏”。又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来表雄心,这句名言后人将它简约成“不忘初心”,也就是不忘初始时那种决心。魏徵看到唐太宗晚年“颇好奢侈”,就是怕他忘了“初心”。事业也是这样,越是到后来,越需要“不忘初心”的不倦努力。

不忘初心: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不忘初心,指不忘开始时所立下的意愿和誓言,比喻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废。

魏徵在唐初历史上是一个兢兢业业于政事的人。一直到他的晚年,都关注着政事发展的轨迹。贞观十三年(639年),“魏徵恐太宗不能克终俭约,近岁颇好奢侈”,即针对唐太宗渐好奢纵的倾向,呈上直言进谏的名篇《不克终十渐疏》,指出唐太宗的志业与贞观初年相比,在十个方面都出现了今不如昔的变化,求治之心锐减而骄逸之心渐萌。在著名谏臣魏徵去世之后,为了不忘初心,唐太宗每天早晚各念一遍贴在屏风上的“十渐疏”。

魏徵的《不克终十渐疏》是贞观十三年(639年)五月的应诏之作。他不顾体弱多病,秉笔直书,长达数千言。疏文批评唐太宗“骄奢自溢”。辞强理直,淋漓尽致。疏中说,陛下曾答应过我,要永远守着仁义之道,始终保持俭约朴素的作风。陛下说过的话至今还在我耳边回响着,但是近几年来,陛下却渐渐忘了初衷,有点有始无终的样子。接着连续讲了十个方面的“有始无终”:贞观之初,陛下不烦扰百姓,不追求物质享受,教化远及海外。可是,现在却派使者到千里万里之外,搜寻良马、珍宝。此为有始无终的苗头之一。贞观初年,陛下尽心竭力,爱护百姓,像对待儿子一样地给他们温暖,不随便兴动土木,现在却奢侈放纵了,一直想动用民力,还说什么“百姓无事,容易骄,让他们多服些劳役才肯听使唤”。此为有始无终的苗头之二。贞观初年,陛下对自己要求严格,为的是利国利民。近来却放纵嗜欲,大规模地劳役百姓。恣意营建的时候,总是自我辩护说:“不这样做,对我不方便啊!”此为有始无终的苗头之三。贞观初年,陛下能够亲近君子,斥远小人。近年来对小人轻佻而亲昵,对君子只在礼节上尊重。此为有始无终的苗头之四。贞观初年,陛下不爱珍宝奇物,不做无益于实际的事。可是现在呢,难得的物品纷纷进献上来而被收纳,享乐用品无休止地在制造。此为有始无终的苗头之五。贞观初年,陛下访求人才,像渴极思饮一样,凡是贤明人举荐的人才,就会相信他,任用他,取其所长,惟恐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可是最近陛下对人事不从根本上研究,就加以肯定或否定,而致使佞人得志,谗言得逞,笃守道义的人被离间疏远。此为有始无终的苗头之六。……

在上疏中,反反复复地引用《诗经·大雅·荡》中的一句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两句话是说:为了开创事业,开初时谁都会有那么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可是,善始善终、一直能坚持到最后的,只有极少数人。又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华严经》)来表雄心,这句名言后人将它简约成“不忘初心”,也就是不忘初始时那种决心。(www.xing528.com)

魏徵看到唐太宗晚年“颇好奢侈”,就是怕他忘了“初心”。于是,在“上疏十条”的最后一条的最后部分写道:“当今太平之基,既崇极天之峻,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其意是说,巍巍功业,尚未完成,要提防功亏一篑啊!《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这句成语是说,要堆积起九仞高的一座小山,往往因为少了那么“一篑”而不能成功。事业也是这样,越是到后来,越需要“不忘初心”的不倦努力。

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今西藏地区)。由于这是一场历经考验的民族婚事,故名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