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政三镜:铜镜、古镜、人镜

为政三镜:铜镜、古镜、人镜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政三镜,意指理政的三个借鉴。之后,他对侍臣说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助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时人概言为“为政三镜”,并作为经典而传诵。“以铜为镜”,指的是人的外部风貌、举止、礼仪的修养。“以古为镜”,指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前朝历史教训的借鉴。“以人为镜”,是要为政者学习魏徵的“直言无隐”的精神和风骨,用以端正时弊。

为政三镜:铜镜、古镜、人镜

为政三镜,意指理政的三个借鉴。语出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朕常保此三镜,以助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贞观十七年(643年),一代名臣魏徵去世,享年63岁。魏徵早年仕途坎坷,人称“五易其主”。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魏徵随李密起事,后在其属下任职。李密降唐后,魏徵随之归唐,成为李渊手下的一员得力谋士。后来窦建德攻陷唐的黎阳地,俘获了魏徵,任其为起居舍人。窦建德被俘后,魏徵再次归唐,成为东宫李建成的座上客。玄武门事变后,太子李建成被杀,魏徵成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谋臣。这些都是时势造成的。唐太宗看准了魏徵的正直和智慧,坚定地使用了这个“五变之臣”。到贞观三年即委以重任,以秘书监名义参知国政,相当于宰相。在此后的十余年中,正如唐太宗评述的:“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

贞观十六年(642年)七月,魏徵病倒了,卧床不起。太宗手诏慰劳。魏徵虽重病在身,还是写了最后的几个奏书。贞观十七年(643年)正月,魏徵病危,太宗与太子两次亲临看望。正月十七日,魏徵病殁。太宗命陪葬昭陵。安葬时,太宗悲恸至极,登苑西楼望丧处痛哭,还诏令百官送丧到郊外。葬后,太宗撰碑文,并亲自题写。之后,他对侍臣说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助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www.xing528.com)

时人概言为“为政三镜”,并作为经典而传诵。“以铜为镜”,指的是人的外部风貌、举止、礼仪的修养。“以古为镜”,指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前朝历史教训的借鉴。“以人为镜”,是要为政者学习魏徵的“直言无隐”的精神和风骨,用以端正时弊。唐太宗把魏徵之死看作是“遂亡一镜”,想见其内心是十分悲痛的。

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对魏徵的思念还是放不下。一面思索着平时与魏徵交谈的点点滴滴,一面又回顾着国事家事中的细碎片断,又想起了古书中有将“水”喻为黎民百姓,将“舟”喻为君主的高论,终于总结出了千古治乱之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