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更新与发布-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更新与发布-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于1989年发布了第一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针对这些问题,中国营养学会组织专家对膳食指南进行了修改,并于2016年公布了新的膳食指南。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更新与发布-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

我国于1989年发布了第一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自第一个膳食指南发布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善,及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已发生了明显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膳食营养问题。一方面,因食物单调或营养不足所致的营养缺乏症,如儿童发育迟缓、缺铁性贫血佝偻病,虽然有所减少,但仍需进一步控制。另一方面,与膳食结构不合理有关的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患病率)却与日俱增。我国居民维生素A、维生素B和钙的摄入普遍不足。部分居民膳食中谷类、薯类、蔬菜的比例明显下降,而油脂动物性食物摄入过高。能量过剩、体重超重的问题,在城市中日益突出。食品卫生状况也有待改善。针对这些问题,中国营养学会组织专家对膳食指南进行了修改,并于2016年公布了新的膳食指南。

新的膳食指南的核心是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共有8条指导性建议,强调每天吃奶类、豆类,提倡适当的运动,食量与能量消耗的平衡。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除母乳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要,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多种食物起码应包括以下五大类:

1.谷类及薯类

谷类包括米、面、杂粮等,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

2.动物性食物

包括肉、禽、鱼、奶、蛋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

3.豆类及其制品

包括大豆及其他干豆类,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

4.蔬菜水果

包括鲜豆、根茎、叶菜、茄果等,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

5.纯热能食物

包括动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主要提供能量。植物油还可提供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蔬菜与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不同品种蔬菜所含营养成分不尽相同,甚至悬殊。红、黄、绿等深色的蔬菜中,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蔬菜和一般水果,它们是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和叶酸、矿物质、膳食纤维和天然抗氧化物的主要或重要来源。(www.xing528.com)

有些水果维生素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如新鲜蔬菜,但水果含有的葡萄糖果酸柠檬酸苹果酸果胶等物质比蔬菜丰富。如鲜枣、柑橘柿子和杏等,是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丰富来源。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三)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豆类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

(四)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动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且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植物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不足。肉类中铁的利用较好,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脂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动物肝脏含维生素A极为丰富,还富含维生素B、叶酸等。但有些脏器如脑、肾等所含胆固醇相当高,对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不利。

肥肉和荤油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往往会引起肥胖,并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应当少吃。猪肉脂肪含量高,鸡、鱼、兔、牛肉等动物性食物含蛋白质较高,脂肪较低,产生的能量远低于猪肉。应大力提倡吃这些食物,适当减少猪肉的消费比例。

(五)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进食量与体力活动是决定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如果进食量过大而活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即增加体重,久之发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劳动或运动量过大,可由于能量不足引起消瘦,造成劳动能力下降。

(六)清淡少盐的膳食

吃清淡膳食有利于健康。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过多,平均值为每日13克。钠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食盐用量不超过6克为宜。

(七)饮酒应限量

无节制地饮酒,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减少,以致发生多种营养素缺乏,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过量饮酒会增加患高血压、中风等危险,并可导致事故及暴力的增加,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安定都是有害的。

(八)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在选购食物时,应当选择外观好,没有泥污、杂质,没有变色、变味并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严把病从口入关。进餐要注意卫生条件,包括进餐环境、餐具和供餐者的健康卫生状况。集体用餐应提倡分餐制,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