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沥青路面工程评价-沥青路面施工作业与养护决策

沥青路面工程评价-沥青路面施工作业与养护决策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程评价是旧沥青路面混合料再生利用最重要的方面。在确定再生方案之前,需对沥青路面进行如下调查和评价。路面调查还必须包括详细的外观检查。沥青路面的表面损坏可归为六大类。从长期来看,随交通的运行,大多数路面均表现为摩擦系数逐渐减小。路面取样可评价集料和沥青剥落的情况,如裸露的集料、易碎的混合料等。

沥青路面工程评价-沥青路面施工作业与养护决策

工程评价是旧沥青路面混合料再生利用最重要的方面。在确定再生方案之前,需对沥青路面进行如下调查和评价。

(1)路面现状调查。原路面状况调查内容一般包括路面状况指数(PCI)、国际平整度指数(IRI)、路面强度指数(SSI)、车辙深度、下承层的承载能力和原路面结构厚度。路面调查还必须包括详细的外观检查。外观评价内容有:损坏类型、各损坏类型的严重性和各损坏类型的频度,以评定给定区域的表面平整度、裂缝和缺陷。

沥青路面的表面损坏可归为六大类。①路面缺陷,如松散或风化、坑槽、泛油、路肩车道啃边等。②变形,如车辙、波浪、拥包等。③裂缝,包括荷载型裂缝、非荷载型裂缝以及复合型裂缝。④养护活动,有表面修补、破损修补、坑槽修补、公共设施沟槽修补/修复、封缝撒铺式修补等。⑤基层/路基问题。⑥行驶质量和安全性。

在选择路面再生利用方案时,应结合路面的破损状况,分析路面再生利用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再生利用方案。

(2)历史信息评价。历史信息评价也应作为再生方案选择程序的一个部分,应收集原路面设计资料、完工/施工数据、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施工数据等,一般包括原路面的结构、材料和路况等方面的资料;还应收集原路面通车营运期间的养护活动记录和路面检测资料,并结合施工资料、竣工资料,分析病害成因。历史信息量越大,工程规范越详细,路面评价时越容易确定路面破损的原因。确定路面破损原因的可靠度越高,评价和选择合适的再生方案就越容易。

(3)路面性能评价。为了确定路面破损的原因,需要更多的数据和信息,并通过现场和实验室试验来确定路面物理性能。所需测定的路面物理性能如下。

①平整度。路面平整度可用来反映路面服务能力,且直接与车辆行驶费用有关,路面完工时的平整度直接影响服务年限。平整度是常用来确定道路是否需要维修或重建的控制因素。

②车辙。路面车辙评价可以简单地进行外观评价,也可以使用超声波或激光测量车辆通过时道路的横断面变化情况,并以此进行评价。但最常用的测量车辙深度的方法是在车辙上横放一根参考直尺(1.2~3.0 m),测量直尺底部到车辙最深处的距离。车辙也是常用来确定道路是否需要维修或重建的控制因素。(www.xing528.com)

摩擦系数。摩擦系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路面粗集料的微观纹理,它在短期内可迅速变化,通常与表面状况及降雨有关。从长期来看,随交通的运行,大多数路面均表现为摩擦系数逐渐减小。随时间和交通变化,可能使摩擦系数减小的路面因素有:面层破损、车辙、沥青泛油、污染、面层空隙率、面层集料磨光。

④强度。路面强度、结构充足性、结构强度、荷载能力或结构能力可以通过评价路面材料、路基和厚度或直接通过现场测试来估计。

⑤材料性能。对材料性能进行评价需要取样,取样应有足够的数量来合理地代表材料。路面取样可评价集料和沥青剥落的情况,如裸露的集料、易碎的混合料等。

旧路面结构能力的评价可通过破坏性或非破坏性方法来确定。破坏性方法有试钻、试掘或取芯,需要进行如下工作:①确定旧路面层厚度;②通过弯沉测试、现场CBR试验等评价路面现有强度;③旧路面材料取样。

非破坏性方法用于评价旧路面现有结构能力,通常是通过确定在外加荷载作用下路面的反应或弯沉进行的,如贝克曼梁和落锤式弯沉仪等。其中,弯沉盆测量可用于计算各种作为性能标准的路面参数。

(4)破损评价、外观评价、历史信息评价和路面性能评价的结果可用于推测路面破损的原因。如果不能找到路面破损的确切原因,需进一步开展调查工作以全面掌握道路性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