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空间形式对雕塑的影响

建筑空间形式对雕塑的影响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普遍上讲,建筑的空间尺度要远远大于雕塑,对雕塑而言建筑空间就是它的环境空间,建筑空间形式的变化,直接对雕塑形式产生了影响。建筑的空间出现了广场、影院、公园、娱乐设施、体育场馆、商业中心、生产基地等具有公共性和新功能的形式。这些新空间形式是为了满足时代功能需要应运而生的,雕塑也以新的方式回应着。从参与空间角度来看,这种空间形式是来自于建筑空间感受的应用。

建筑空间形式对雕塑的影响

雕塑建筑都是一种空间艺术,它们是以空间的形态来表达内容意义的。建筑是以内部的空间结构和外部的空间造型共同构成了它的空间表现,雕塑主要是以外部空间造型来反映内在意义。现代雕塑把雕塑的空间从单纯的外部轮廓转向了多空间组合,形成了多样化的空间结构。

普遍上讲,建筑的空间尺度要远远大于雕塑,对雕塑而言建筑空间就是它的环境空间,建筑空间形式的变化,直接对雕塑形式产生了影响。古代建筑的空间对雕塑的形式、尺度、体量、风格都有严谨的要求,它要求雕塑必须和建筑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共同反映一致的内容思想和精神诉求。帕提农神庙的檐壁、三角山花为雕塑提供了塑造空间,而雕塑则丰富了帕提农的表现细部,它们共同敬仰着雅典娜的光芒。在古希腊罗马,建筑雕塑强调是秩序、均衡和明确而有机统一的美,强调比例的和谐,神话般的完美。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更进一步发展了和谐美的思想,认为美表现为一定几何形状或比例的匀称。17世纪的古典主义把这种形式美的法则推向了极端,完全地以理性为准绳。这些建筑的形式直接地产生了相应的建筑空间式样,雕塑作为建筑的一种装饰或构件也遵守了这样的形式。建筑空间为雕塑创造了作用空间,雕塑同建筑一起反映着整体的精神思想。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现代雕塑和建筑产生后才有了根本意义上的转变。

现代建筑的发展,带来了空间上的变革,建筑的内外形式都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装饰作用不再是雕塑和建筑结合的主要方式,雕塑也逐渐发展出完全自我的空间立场,雕塑开始在思想风格的作用下成为探索空间形式一种艺术表现。在现代雕塑中,空间意义得到释放,表现出的空间形态更加丰富多样。建筑的空间出现了广场、影院、公园、娱乐设施、体育场馆、商业中心、生产基地等具有公共性和新功能的形式。这些新空间形式是为了满足时代功能需要应运而生的,雕塑也以新的方式回应着。

现代雕塑注重环境的意义,雕塑可以调和摩天大厦给人带来的尺度紧张感,可以化解冰冷的钢筋水泥产生的冷漠和疏远感,雕塑同样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形式语言调动建筑形式的活力。雕塑在建筑的空间形式中进行着创作,也从建筑的空间形式中获得灵感。(www.xing528.com)

古根汉姆美术馆的室内充满了解构主义空间的造型元素。弗兰克·盖里大胆地运用了解构主义观念,把建筑结构当作一个形体来处理,使得建筑物更像一个雕塑形体,跃动而夸张,极富生命力。他探究的是形体的表现对解构主义的演示,雕塑般的造型呼应着整个建筑空间的形式。

现代雕塑的发展,尤其是以抽象造型为元素的雕塑,在空间的序列、限定、维合及逻辑关系上借鉴和引用了建筑的空间形式规律,表现出一种建造性的秩序。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与以往不同的空间场所和空间关系,这使得雕塑在适应这种新空间的过程中,也表现出新的特征,表现的方式也出现了悬挑、断续、漂浮、下沉、充填、覆盖、植入等更多的变化。它为现代雕塑的创作提供了启发性的模式根据,变化出多样的表现方法。

《1986公路游行圣歌》是为1986年世界博览会会馆场所创作的一组互动性雕塑群。交通工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室外工具之一。每个人都有使用交通工具的经验,从儿童的脚踏车,再到汽车或飞机。这里有每个人熟悉的交通工具,每个人都可以找到熟悉的造型,都可以找到喜欢的目标。人们不仅能看到这些车辆,而且还可以触摸和乘坐。同它们的亲切接触引发了极大的愉悦,观众表现出一种天真的喜悦和快乐,儿童和成年人一起感受着这种情绪,这种气氛。这是雕塑所主张的公共关系互动和联系最直接、最生动的感受,这种互动和联系将固有的三维空间融合成具有时间、感情的多维可变空间。从参与空间角度来看,这种空间形式是来自于建筑空间感受的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