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梁钢筋工程量的计算: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梁钢筋工程量的计算: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主要介绍楼层框架梁钢筋工程量计算。图6.49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梁上部通长筋工程量计算梁上部通长筋是贯通整根梁,在两端进行锚固。梁架立筋工程量计算架立筋是把箍筋架立起来所需的贯穿箍筋角部的纵向构造钢筋,主要起固定箍筋的作用。图6.52梁四肢箍示意图梁箍筋工程量计算箍筋是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力主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

梁钢筋工程量的计算: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建筑工程中,梁一般承受的外力以横向力为主,主要承受梁自重、梁上墙体重和板传来的荷载,其杆件变形以弯曲为主,是典型的受弯构件。

1)梁的分类

梁主要分为楼层框架梁、屋面框架梁、非框架梁、悬挑梁、转换梁、井字梁、框架扁梁等。本节主要介绍楼层框架梁钢筋工程量计算。

楼层框架梁:一般是指非顶层的框架梁,按抗震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抗震及非抗震。

屋面框架梁:一般是顶层的框架梁,按抗震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抗震及非抗震。

非框架梁:一般是以框架梁或框支梁为支座的梁,没有抗震等级要求,按非抗震等级构造要求配筋。

悬挑梁:一端有支座,一端悬空的梁称为悬挑梁。

转换梁:框支剪力墙结构通过在某些楼层的剪力墙上开洞获得需要的大空间,上部楼层的部分剪力墙不能直接连续贯通落地,需设置结构转换构件,其中的转换梁就是框支梁。

井字梁:由同一平面内相互正交或斜交的梁组成的结构构件。

2)梁的钢筋种类及工程量计算

框架梁中主要钢筋种类如图6.49所示,有上部通长筋、侧面纵向钢筋——构造或抗扭、下部钢筋、下部通长筋、左支座筋、架立筋、右支座筋、箍筋、附加箍筋、吊筋、次梁加筋、加腋钢筋、加腋箍筋等。

图6.49 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

(1)梁上部通长筋工程量计算

梁上部通长筋是贯通整根梁,在两端进行锚固。梁的支座为柱或剪力墙,钢筋伸入支座即为锚固,因此计算式为:

上部通长筋单根长=净跨长+锚固长度×2+搭接长度

梁上部通长筋锚固分为直锚和弯锚,当hc(柱宽)-c≥laE时,选择直锚,直锚长度=max(0.5hc+5d,laE);当hc(柱宽)-c<laE时,选择弯锚,弯锚长度=hc(柱宽)-c+15d。

搭接长度=llE×n,n表示接头个数,n=梁纵筋单根总长/钢筋定尺长度,n的计算结果向下取整。

梁下部通长筋的计算方法同上部通长筋。

(2)梁支座负筋工程量计算

梁支座负筋是支座上部纵向非贯通受力钢筋。一般结构构件受力弯矩分正弯矩和负弯矩,抵抗负弯矩所配备的钢筋称为负筋,通常指板、梁的上部钢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构造钢筋习惯上也称为负筋。当梁、板的上部钢筋通长时,人们习惯地称之为上部钢筋。

①端支座负筋是梁两端支座处的钢筋,见平法图集16G101—1第84页。

第一排负筋长度=ln/3+锚固长度

第二排负筋长度=ln/4+锚固长度

支座负筋的根数=梁支座处上部原位标注根数-梁通长筋根数

端支座处锚固同上部通长筋,分为直锚和弯锚。

②中间支座负筋长度计算。中间支座是指支撑在框架梁(连续梁)中间的那些柱(或墙)。中间支座负筋与支座的关系像扛在肩上的扁担,俗称“扁担筋”,中间支座处负筋在支座处拉通布置。

第一排中间支座负筋长度=2×(ln大/3)+支座宽度

第二排中间支座负筋长度=2×(ln大/4)+支座宽度

“ln大”为中间支座左右跨净长取大值,即max(Ln左,Ln右)。

(3)梁架立筋工程量计算

架立筋是把箍筋架立起来所需的贯穿箍筋角部的纵向构造钢筋,主要起固定箍筋的作用。如梁上部通长筋为225,而梁的箍筋为四肢箍,位于箍筋中间的两个角部无处固定时,就需设置架立筋。架立筋的主要作用是和其他钢筋形成钢筋骨架和承受温度收缩应力。架立筋与负筋搭接长度为150mm。

在梁每跨的支座处,当设置有支座负筋时,支座负筋也可起到架立筋的作用。因此,架立筋在设置时,只要和每跨两端支座处的负筋连接上即可,由此推算出架立筋的计算方法,架立筋的长度是逐跨计算的。

架立筋长度=净跨-左支座负筋长度-右支座负筋长度+0.3m

(4)梁下部钢筋工程量计算

梁下部钢筋主要承载正弯矩力,主要受力点在梁跨中心位置,因此梁下部钢筋可分为两类:下部通长筋和下部非通长筋。下部非通长筋包含伸入支座和不伸入支座两类。

①下部非通长筋伸入支座时,在端支座锚固形式和锚固长度同下部通长筋,中间支座锚固长度统一直锚,锚固长度=max(0.5hc+5d,laE)

②下部非通长筋不伸入支座时,构造见平法图集16G101—1第90页。如图6.50所示,Ln为净跨,由图集可知,不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其端部距支座边为0.1Ln,即不伸入支座下部钢筋长=0.8Ln

图6.50 楼层框架梁KL不伸入支座下部钢筋构造

(5)梁侧面钢筋工程量计算

梁侧面钢筋分为构造钢筋、抗扭钢筋和拉筋3类,如图6.51所示。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非常相似,在梁的相对位置上是相同的,两者统称为梁侧面钢筋或腰筋。(www.xing528.com)

图6.51 楼层框架梁KL侧面钢筋构造

当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间距a≤200mm,hw为梁腹高度,即梁高-板厚。

当梁侧面配有直径不小于构造纵筋的受扭纵筋时,受扭钢筋可以代替构造钢筋。

梁侧面构造纵筋的搭接与锚固长度可取15d。梁侧面受扭纵筋的搭接长度为llE或ll,其锚固长度为laE或la,锚固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当梁宽≤350mm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mm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构造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当梁两侧受力不均衡时,梁内承受一定的扭矩,抗扭钢筋要承受扭矩。因此,抗扭钢筋属于受力筋。当梁侧面配有直径不小于构造钢筋的受扭钢筋时,受扭钢筋可代替构造钢筋。

梁的构造钢筋L=2×15d+净跨长+绑扎搭接长度

梁的抗扭钢筋L=2×锚固长度+净跨长+搭接长度

梁的侧面拉筋根数n=[(梁净跨长-2倍起步距)/2倍梁箍筋非加密区间距+1]×排数

其中,排数=梁侧面钢筋根数/2。

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只是给出了一个计算拉筋间距的算法。例如,梁箍筋的标注为8@100/200(2),可以看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为200mm,则拉筋间距为200×2=400(mm)。

图6.52 梁四肢箍示意图

(6)梁箍筋工程量计算

箍筋是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力主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以及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构件(梁或者柱)内各种钢筋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箍筋的种类很多,梁内最常见的是双肢箍和多肢箍,如图6.52所示。

箍筋设计原则:大箍套小箍,中间如有侧面钢筋,则设置水平拉筋。箍筋和拉筋均按中心线尺寸计算,计算方法与柱箍筋类似。

箍筋工程量=单根长度×根数

①箍筋单根长度计算。

大箍筋单根长度=周长-8c-4d+[1.9d+max(10d,75mm)]×2

用于箍筋的钢筋直径一般为6.5~12mm,当箍筋直径大于等于8mm时可以取梁截面周长-8c-4d+23.8d。

当构件为非抗震时,平直段长度为5d,则箍筋单根长度为梁截面周长-8c-4d+13.8d。

小箍筋计算,以图6.52为例。

式中 b——梁宽;

h——梁高;

c——保护层厚度;

d——箍筋直径;

D——纵筋直径。

②箍筋根数计算。梁的箍筋根数分跨计算,每一跨都有左右两个加密区和中间非加密

区。当抗震等级为一级时,梁箍筋加密区取max(2hb,500),当抗震等级为二~四级时梁箍筋加密区取max(1.5hb,500)。

梁每跨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2+(梁净跨长-左右两端加密区长)/非加密区间距-1

【例6.22】 工程背景: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一级抗震结构,柱、梁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mm,定尺长度为9m,钢筋直径小于16mm时为绑扎搭接,大于等于16mm时为机械连接。图6.53为KL1平法标注示意图,请计算梁钢筋工程量。

图6.53 KL1平法标注示意图

【解】 梁钢筋工程量计算见表6.11。

表6.11 梁构件钢筋工程量计算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