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学建筑模型:调整个人空间感

初学建筑模型:调整个人空间感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初学模型设计,容易让人产生“习惯空间”,即随意制作出适合自己心理、能力、感觉等个人习惯的空间体量来,这种“习惯空间”往往出现在同一个模型制作者身上。因此,在进入模型设计之前,就应该对个人的“习惯空间”进行重新调整,一切从实际出发,久之则能培养出正确的空间感。

初学建筑模型:调整个人空间感

任何建筑,只有当它与环境融合在一起,并与周围的建筑共同组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时,才能充分显示出它的价值与表现力。如果脱离了环境而孤立存在,即使本身尽善尽美,也不可避免地会因为失去了烘托而大为减色。要想使建筑与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必须从各个方面来考虑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联系。

图2-18 中间凸出的空间造型(熊怡 等制作)

图2-19 复杂的墙面处理(张婷婷 等制作)

图2-20 均衡排列窗洞(陈欢 等制作)

图2-21 大窗与小窗组合

外部空间具有两种典型的形式,一种是以空间包围建筑物,这种形式的外部空间称之为开敞式的外部空间(图2-22);另一种是以建筑实体围合而形成的空间,这种空间具有较明确的形状与范围,称之为封闭形式的外部空间(图2-23)。但在实践中,外部空间与建筑体形的关系却并不限于以上两种形式,而要复杂得多,还有各种介于其间的半开敞或半封闭的空间形式。

学习要点

调整建筑模型中的“习惯空间”

不同大小的空间,往往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必须将功能使用要求与精神感受要求统一起来考虑,使之既适用,又能按照一定的艺术意图给人某种感受。在一般情况下,室内空间的体量大小主要根据房间的功能来确定的,但是某些特殊类型建筑,如纪念堂、剧院、大型公共建筑等,为了造成宏伟、博大或神秘的气氛,室内空间的体量往往可以超出功能使用要求。在模型设计时,首先要明确该空间的用途,根据功能来设定空间大小。

初学模型设计,容易让人产生“习惯空间”,即随意制作出适合自己心理、能力、感觉等个人习惯的空间体量来,这种“习惯空间”往往出现在同一个模型制作者身上。例如,原本计划设计一座两层住宅与一座30层商务楼,但是完成后发现,两座建筑模型体量感觉却差不多,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两座建筑外观的门窗形态也区别不大。因此,在进入模型设计之前,就应该对个人的“习惯空间”进行重新调整,一切从实际出发,久之则能培养出正确的空间感

空间的封闭程度取决于它的界定情况,一般而言,四周围合的空间封闭性最强,三面的次之,两面的更次之。当只剩下一幢孤立的建筑时,空间的封闭性就完全消失了。这时将发生一种转化,由建筑围合空间而转化为空间包围建筑。其次,同是四面围合的空间,由于围合的条件不同而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封闭感;围合的界面越近、越高、越密实,其封闭感就越强;围合的界面越远、越低、越稀疏,其封闭感则越弱。将若干个外部空间组合成为一个空间群,如果处理得宜,利用它们之间的分割与联系,既可以借对比来求得变化,又可以借渗透而增强空间的层次感。此外,将众多的外部空间按一定程度连接在一起,还可以形成统一完整的空间序列,形成次序美(图2-24)。(www.xing528.com)

建筑模型中不同空间的组合能弥补单一形体的枯燥,由于大多数建筑模型普遍比实际结构小很多,将不同形体相互穿插,营造出多重转角、走道、露台等,可以进一步丰富模型作品。主体建筑与周边环境也要协调一致,道路、绿化、附属建筑甚至可以穿插到主体空间中,并与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图2-25)。

图2-22 开敞的外部空间(马一峰 等制作)

图2-23 围合的外部空间(余怡 制作)

图2-24 空间序列组合

图2-25 多空间组合(王琳 等制作)

学习要点

把握建筑空间的体量

体量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反映,为适应复杂的功能要求,内部空间必然具有各种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又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在建筑外部组合上。巧妙地利用这种差异性,能破除建筑空间的单调,以求得变化。

在体量组合中,建筑空间的均衡性很重要,具有重量感的建筑一旦失去了均衡,就可能产生畸重畸轻、轻重失调等感觉。传统建筑的体量组合,均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称形式的均衡;另一类是不对称形式的均衡。前者较严谨,能给人以庄严的感觉,后者较灵活,可以给人以轻巧和活泼的感觉。建筑物的体量组合究竟取哪一种形式的均衡,则要综合地看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性格特征以及地形、环境等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