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蓟州区革命老区发展史-于桥水库修建过程

蓟州区革命老区发展史-于桥水库修建过程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彻底消除洪涝,发展农业生产,1959年9月,中共河北省委决定由遵化、玉田、蓟县三县共同修建于桥水库,由河北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1959年10月15日,成立了于桥水库党委和工程指挥部。于桥水库大坝工程正式动工。修建于桥水库正处于我国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人民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7月21日,召开胜利竣工庆祝大会,于桥水库第一期工程胜利结束。

蓟州区革命老区发展史-于桥水库修建过程

蓟县受海洋性暖湿气流影响,每年6月至10月多雨,尤其7月至9月降雨量集中,约占全年雨量的82%,暴雨直接引发洪涝灾害。蓟县地势北高南低,这种地貌特点,决定了一旦发生大暴雨,在山区,会引发泥石流灾害,冲毁房屋、果园、塘坝、农田、公路等,甚至导致人畜伤亡;在平原洼区,会发生洪涝灾害,最严重地区是南部平原的青甸洼和太河洼。新中国成立后,尤其以1958年、1978年的洪涝灾害最为严重。

1958年,全县总降雨量776.9毫米,其中汛期降雨量678.5毫米。7月11日至15日,全县连续普降大暴雨,局部降雨量675毫米,全县平均降雨量420毫米,其中13日至14日平均降雨270毫米,地表大面积积水,较洼村庄积水达2米。15日至16日,州河、泃河连续决口27处,洪水四溢,南部半个县平地水深0.66~2米,庄稼几乎全部被淹,青甸洼、太河洼一片汪洋,州河两岸尽成泽国。全县发生山啸、泥石流481处,冲毁山区小水库多座。全县受灾村庄519个村、倒塌民房3万间;全县受灾农田90.9万亩,其中70万亩农田积水深度达1.3~3.3米,粮食损失约750万公斤;受灾人口33.3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9%,其中死亡28人、受伤14人。党中央派飞机投掷大量橡皮船,省委和唐山地委及邻县调集大批船只,组织抢险工作。县委及时组织群众抢堵决口、抢修堤埝、抢救人畜。

1959年,全县年降雨量1021.6毫米,其中汛期降雨量929.1毫米。7月21日8时至22日6时,全县普降大暴雨,降雨量253毫米。由于降雨大且集中,河堤冲毁,田禾被淹而减产,青、太两洼尤为严重。7月26日,蓟运河水向青甸洼分洪,耕地被淹46.6万亩,秋收作物全部绝收,26人死亡、24人受伤。

州河上游、于桥村以东为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平均年降雨750毫米,每到汛期,洪水下泄,水灾连年发生。住在州河两岸的人民世世代代饱受水患之苦。

为彻底消除洪涝,发展农业生产,1959年9月,中共河北省委决定由遵化玉田、蓟县三县共同修建于桥水库,由河北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

1959年10月15日,成立了于桥水库党委和工程指挥部。12月1日,召开开工典礼大会,参加水库施工的4万民工参加大会。唐山专署专员张文浩做开工动员讲话,蓟县县委第一书记刘原生和水库党委第一书记兼指挥部主任刘志远分别讲话。于桥水库大坝工程正式动工。

修建于桥水库正处于我国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人民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虽然党和政府尽最大努力在“吃”的方面对于桥水库民工给予照顾,也只能定量供应玉米面、高粱米和白薯面。当时正值严冬,民工住工棚,寒风刺骨。在艰苦条件下,于桥水库这一大劳动量、大劳动强度的工程,硬是靠广大民工的乐观主义精神,靠拼命干劲,靠一股战天斗地的气魄,靠人力小推车筑起了大坝。工地指挥部先后组织了一个又一个劳动竞赛,激发广大民工不怕苦、不怕累的战斗热情。

1959年12月4日,水库党委做出了《关于在全体民工和干部中开展以高工效为中心的“红、勤、巧”六好评比竞赛运动和开展流动红旗竞赛的指示》,要求在全体民工中开展高工效流动红旗竞赛,开展政治思想好、生产任务完成好、技术革新搞得好、工具检修维护好、劳动纪律执行好、安全卫生做得好的“六好”评比竞赛活动,涌现出许多先进集体。(www.xing528.com)

1960年3月22日,工地组织了热火朝天的生产运动会。3月24日,放水洞工程胜利导流。4月25日起,水库工地开展了向大坝主河道全面进攻的总体战。到5月19日,共向大坝填筑土方144万方,使大坝填筑全部达到临时拦洪高程。5月24日至26日,召开首届群英代表大会,表扬先进集体、先进个人。5月21日开始,工程转入粘土铺盖坝顶、砂石护坡及溢洪道开挖等项施工任务。6月13日,召开誓师大会,号召全体水库建设者为提前完成建库任务而奋斗,砌石护坡和其他工程进入了冲刺阶段。

1960年修建于桥水库的工地上广大人民群众热火朝天劳动的场面

随着水库工程施工的进展,大坝越来越高,运土填料越来越困难。指挥部及时组织开展高质量、高工效活动,以革新爬坡工具为中心,大搞工具改革。1960年1月至3月,水库党委先后派出40人外出学习新式牵引机的制造方法,工地上建起了20余座小工厂、50余个工具修配站,各个工具加工厂土法上马,自己造滚珠,配轴承,改革和制造双轮、四轮、六轮车、自动拉闸车、活底翻斗车等运土工具,还安装了动力卷扬机等爬坡工具。这样,提高了工效,减轻了劳动强度。

河北省委、唐山市委十分关心在严寒的工地上日夜施工的民工们。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阎达开、中共唐山市委第一书记马力等先后来工地慰问。

1960年7月20日,经过4万名民工8个月的艰苦奋战,于桥水库第一期工程即拦河大坝和放水洞工程全部竣工。7月21日,召开胜利竣工庆祝大会,于桥水库第一期工程胜利结束。

于桥水库第一期工程(大坝、放水洞)库容量13亿立方米,占地12.2万亩,共动用土、沙、石、混凝土375万方,其中土方241.37万方,石方23.17万方。大坝全长2222米,高22.63米,坝顶宽6米,总库容13亿立方米。放水洞洞径5.9米,最大放水能力322立方米/秒。

1966年2月,简易溢洪道工程动工,5月中旬竣工。1976年5月,在简易溢洪道的基础上修建永久性溢洪道,长500米、宽200米,最大流量4138立方米∕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