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蓟州区农业提质增效:成果突出

蓟州区农业提质增效:成果突出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6年,深化“一减三增”结构调整,发展南蔬菜、北休闲、西苗木、东生态“四大片区”优质高效农业,马伸桥蓝莓、出头岭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基地实现规模扩大、效益提升。马伸桥蓝莓基地2017年,启动实施北部山区低效林果和南部平原低效农业提升工程,建成高标准农田4万亩,新建放心菜基地2万亩,出头岭镇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蓟州区农业提质增效:成果突出

2012年,设施农业发展实现稳规模、提质量、增效益,改造提升设施农业7400亩,新建放心菜基地1.4万亩。组建蓟州绿色食品集团,市场拓展力度加大,黄花山核桃通过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开展特色果品产销对接活动,帮助果农打开了销售渠道。新发展农民合作社51家,90%以上农户进入产业化体系。

2013年,农业调整不断深入,发展金银花蓝莓等特色种植3.4万亩,改造提升设施农业7000亩,新建放心菜基地1.3万亩,州河鲤、红花峪桑葚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认定市级专业合作社36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90%以上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

2014年,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新发展金银花、核桃、蓝莓、绿色蔬菜3.2万亩,改造提升设施农业6000亩,新建放心菜基地1.5万亩。新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新认定市级合作社20家。品牌农业建设步入快车道,推出“蓟县农品”品牌,在京津两大都市集聚了人气、树立了形象。全县涉农商标拥有量606件、标志农产品达到30种。

2015年,以“一减三增”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服务型农业,全年调减粮田15万亩,打造马伸桥蓝莓、罗庄子红香酥梨、邦均苗木花卉、孙各庄蜂蜜等一批新亮点,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6年,深化“一减三增”结构调整,发展南蔬菜、北休闲、西苗木、东生态“四大片区”优质高效农业,马伸桥蓝莓、出头岭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基地实现规模扩大、效益提升。新发展农民合作社100家,总数达到680家;培育壮大农耕时代、环湖农业等5家重点龙头企业,新发展市级合作社15家,总数达到93家,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www.xing528.com)

马伸桥蓝莓基地

2017年,启动实施北部山区低效林果和南部平原低效农业提升工程,建成高标准农田4万亩,新建放心菜基地2万亩,出头岭镇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首批80吨盘山磨盘柿出口加拿大,“蓟州农品”正式打入国际市场

2018年,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科学谋划“十百千万”工程,改造提升“两低”农业,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3735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8万亩。新申报国家级示范社4家,培育示范家庭农场16家,认定市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家。成功举办天津市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出头岭镇被列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蓟州区被列入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试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