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元韬略:兵变拥立,换皇帝!

宋元韬略:兵变拥立,换皇帝!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友珪对此毫无办法,只好承认既成事实,任命杨师厚为天雄军节度使。杨师厚一接到朱友珪的诏书,便看穿了朱友珪的如意算盘。这就是唐代以来多次发生过的兵变拥立节度使的办法,然而这一次却要升格了——借兵变之名换皇帝。朱友贞见朱友珪上了当,心中暗喜,立刻赶到汴梁龙骧军中。到了晚上,袁象先等人率龙骧军数千名士兵冲入皇宫,另外则纵容大军在洛阳城内大肆烧杀抢掠。

宋元韬略:兵变拥立,换皇帝!

朱全忠死了,无人痛惜。朱友文死了,大家都骂他活该。但朱友珪弑父篡位,也得不到人们的赞可。朱全忠的其他儿子,无论是亲子还是养子,谁都不服朱友珪,想要取而代之。朱全忠的重臣宿将,也知他必败,谁也不肯出来支持他。朱全忠的谋主敬翔,在朱友珪上台后,马上称病而不预朝事。朱全忠的养子朱友谦则传檄各地,向朱友珪宣战。而素为朱全忠猜忌的杨师厚,这时则趁乱袭取了河北的军事重镇魏博。朱友珪对此毫无办法,只好承认既成事实,任命杨师厚为天雄军节度使。

朱友珪对杨师厚既恨又怕,想除掉他却无实力,欲让他效忠于自己也不可能。他横梗在那里,是巩固皇位的最大障碍。杨师厚是朱全忠最得力的猛将,素有威信,现在又把魏博重镇掌握在手,后梁的精兵锐卒基本上都成了杨师厚随意调遣的力量。朱全忠在世时,杨师厚还有一点顾忌,不敢过分放肆,现在朱友珪上台,杨师厚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朱友珪对此心知肚明,所以杨师厚就成了朱友珪的眼中钉肉中刺。

怎样除掉杨师厚?朱友珪想了一个办法——借商讨军机为名,召杨师厚来洛阳,找机会将其一举拿下。

杨师厚一接到朱友珪的诏书,便看穿了朱友珪的如意算盘。于是杨师厚亲率精兵万人,杀气腾腾地进入洛阳。朱友珪见此架势,哪敢乱来,只好温言逊辞,厚加赏赐,老老实实地把杨师厚送回河北。这场较量之下,朱友珪计谋落空,反被杨师厚所牵制,二者孰强孰弱显露无遗。

正当朱友珪与杨师厚斗力的时候,朱全忠的另一个儿子朱友贞暗起心思:要想在此人心不稳之时上台称帝,只有借杨师厚的手来除掉朱友珪。朱友贞虽有野心但无实力,他自知这一点。所以在此之前他都只是在一旁静观局势发展,甚至不惜充当朱友珪的帮凶。当朱友贞看到朱友珪的无能和杨师厚的骄横时,他决定伺机而行。

朱友贞手下的谋士赵岩向朱友贞建议:杨师厚是后梁老将,功高位重,现在既掌禁军,又据魏博重镇,可谓举足轻重。况且他与朱友珪不和,正好挑唆他们互斗,若由杨师厚的人干掉朱友珪,朱友贞便可从中取利。不过,公然让杨师厚举兵反对朱友珪实在不妥,看来只能采取另一种办法。这就是唐代以来多次发生过的兵变拥立节度使的办法,然而这一次却要升格了——借兵变之名换皇帝。

朱友贞与赵岩谋划好之后,马上派出亲信潜行至魏博镇,游说杨师厚,请他除掉朱友珪,并许诺事成之后给以高官厚禄,同时犒赏军费五十万缗。杨师厚一向未把朱友珪放在眼里,现在又有丰厚的酬报做条件,当然乐意。于是杨师厚派贴身禁卫随朱友贞使者回到洛阳,与皇宫禁军首领袁象先联系。同时派遣一支部队挺进到滑州,作为都城内的声援与外应,让朱友贞再无后顾之忧。

袁象先是朱全忠的外甥,担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一职,具有调动禁军的权力。赵岩是朱全忠的女婿,官为驸马都尉,与京城权贵联系密切。朱友珪上台后变得荒淫无道,没有开国君主气象,更不知对赵岩、袁象先之类贵戚勋臣进行安抚与笼络。袁、赵本来就窝了一肚子火,加上朱友贞的煽风点火,这伙人便抱成团,谋划着干掉朱友珪。

有了计划,还需要实施计划的人员。朱友贞等人本来准备鼓动皇宫内的侍卫禁军搞兵变,但一时没有绝对把握,只好由袁象先等人在禁军中先做工作。就在这时,天赐良机,驻扎怀州的禁军龙骧军部分士兵溃散乱窜,到处抢掠,朱友珪派部队去镇压,并搜捕他们的余党,弄得人心惶惶。朱友贞借此事大做文章,龙骧军除了驻扎在怀州之外,还有部分驻扎在首都汴梁,朱友贞看到朱友珪四处搜捕龙骧军余党,就派人把驻在汴梁的龙骧军士兵召回东都洛阳,然后让人在这部分龙骧军中散布谣言:“皇上因为驻扎在怀州龙骧军反叛,准备连你们一起问罪。听说过了年就要把你们全部坑杀。”

本来这批人惶惶不可终日,不知朱友珪哪天来找麻烦,再听朱友贞如此一说,更加不知所措,整个军营中一片恐慌。

朱友贞又到朱友珪那里添油加醋,他装作十分忠诚的样子对朱友珪说:“驻扎在汴梁的龙骧军士兵,不肯奉命返回洛阳,他们似乎有反叛的迹象。”朱友珪十分恼火:“我上台后,怎么个个都不配合,专找麻烦?”于是让朱友贞到龙骧军中做安抚工作,不行的话,就用武力镇压。朱友贞见朱友珪上了当,心中暗喜,立刻赶到汴梁龙骧军中。(www.xing528.com)

当朱友贞再次出现在龙骧军面前时,那些如惊弓之鸟的士兵,都把他当成了救世主,齐齐跪拜在朱友贞面前,要他为大家指一条生路。看到这个形势,朱友贞对大家说出真心话:“先帝和你们南征北战三十多年,才经营了这一份帝王事业。如今先帝尚且被人杀死,你们又怎能逃过一死呢?”

众人听他如此说,想到当年跟随朱全忠四处征战,如今却落到这个下场,心中不知多难过;再想到朱友珪如此无情狠毒,心里又充满了怕和恨。朱友贞见大家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便从怀里掏出朱全忠的遗像,声泪俱下,他说:“先帝如何死的,想必你们也都听说了,他老人家在九泉之下能瞑目吗?你们活在天地之间能甘心吗?其实我也和大家一样,性命不保,别看我今天还是什么开封尹和东都留守,谁敢保证明天会是什么情况?有的人连父亲和兄弟都敢杀,更何况我们呢?我们如今坐等也是死,拼一场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士兵们听了这番话,都被激怒了,大家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他们对朱友贞说:“事到如今,你叫我们干什么,我们二话不说,都豁出去了。”

朱友贞一咬牙,对士兵们说:“我们只有到洛阳去为先帝报仇雪恨了!谁要是不让我们活,我们也不让他活。就凭我们这些禁军精兵,看谁能挡得住我们!这才是我们唯一转祸为福之路!”

士兵们这才从恐惧与难过中解脱出来,大家雀跃欢呼,请求派发兵器。朱友贞早就准备好了,马上龙骧军的士兵装备齐整,再让袁象先等人具体部署行动。

到了晚上,袁象先等人率龙骧军数千名士兵冲入皇宫,另外则纵容大军在洛阳城内大肆烧杀抢掠。朱友珪就像当初的朱全忠一样,从睡梦中惊醒,已经没有人为自己卖命了。他和老婆张氏及几个亲随在慌乱中从皇宫逃到洛阳城的北城墙下。朱友珪明白终究难免一死,于是命令亲随先把张氏杀死,再杀死他。他的几个亲随,最后也都自杀了。

龙骧军士兵在城内大肆抢劫,其他部队的士兵也群起效之,一时间,京城洛阳内一片大乱,朝廷里的许多大臣都不能幸免,一连好几天,才平静下来。

袁象先和赵岩看到大功已成,就带着传国宝玺赶到汴梁,请朱友贞到洛阳登基。朱友贞说:“汴梁是先帝创立基业的地方,何必再到洛阳去登基呢?”朱友贞知道此时的洛阳经过兵乱之后,已非往日景象,到那里去登基,不会有多少愉快的心情。再则他担任东都留守和开封尹时,都把工夫下在了汴梁,在这里登基,心里更踏实一些。

朱友贞这次有计划地发动兵变来谋取帝位,是自唐代藩镇兵变改换节度使的一大发展,同时也是五代时期兵变立皇帝的第一场演出。自他开了这个头之后,以后人们都学会了这一招。所以整个五代,经常出现与之类似的场面。兵变立皇帝,成为五代政治史上一个不可不仔细审视的现象。

兵变,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士兵们的骚动,没有什么人指使,其实只是一种假象,历史上从来不会有无人策划的行动。所以,每次兵变背后,都有难与人说的谋略。不了解兵变背后谋略,历史就变成了无序事件的堆积。只有透视这一场场兵变立皇帝,才能真正了解从五代到北宋王朝建立的这一段历史,最终了解到北宋太祖赵匡胤与太宗赵光义上台前后的一系列谋略之来由与用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