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朝的察举制和科举制度的演变及影响

宋朝的察举制和科举制度的演变及影响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科举制出现之前的两汉,政府主要采用察举、征辟制选拔社会精英。一直以来,我们都习惯于从负面想象科举制度,认为科举制是维护“封建专制”、禁锢读书人思想的工具,也是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列强的文化因素。从字面的含义看,“科举”乃是“分科举人”的意思,指一种与两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不同的人才选举制度。所以学界有人将隋开皇十八年列为科举制度的肇造之年。唐承隋制,继续推行科举考试。

宋朝的察举制和科举制度的演变及影响

在科举制出现之前的两汉,政府主要采用察举、征辟制选拔社会精英。皇帝听说你有才,“征”你来做官;地方高级官员认为你有才,“辟”你为幕僚。但察举制到了东汉末时,已经丧失了选拔人才的功能,当时有民谣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曹操是“举孝廉”出仕,但囿于当时的局面,开始对这种选官制度发出挑战。他的《求贤令》要求“惟才是举”,不拘品行。其子曹丕干脆废了他老子服侍的汉家王朝,连老子受惠的汉家察举制也一起废除,改为“九品中正制”,按家世、道德、才能三要素评定人才。但九品中正制到后来,基本上变成了唯血统论,“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门阀子弟充任高官,阶层固化十分严重。

这一等级森严的阶层固化是被科举制冲破的。

一直以来,我们都习惯于从负面想象科举制度,认为科举制是维护“封建专制”、禁锢读书人思想的工具,也是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列强的文化因素。但如果我们持正公允,便会发现,科举制度其实为传统中国创造了一个开放性的士人政府,一个流动性的平民社会。(www.xing528.com)

从字面的含义看,“科举”乃是“分科举人”的意思,指一种与两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不同的人才选举制度。最早推行“分科举人”的时代是隋代,开皇十八年(598年),隋文帝命“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所以学界有人将隋开皇十八年列为科举制度的肇造之年。

但是,这一年的“二科举人”究竟如何进行,史料语焉不详,有没有采取卷面考试的形式,也不得而知。史料有明确记载的第一次科举考试,是在隋炀帝时代:“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当时的进士科考试要试策论。

唐承隋制,继续推行科举考试。但科举制度的完备化、科考取士的鼎盛期,要到宋代才宣告来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