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党代表制的引入和初步扩展的影响及发展-而立集

党代表制的引入和初步扩展的影响及发展-而立集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④关于军校党代表制,未见正式制定的成文条例。廖仲恺和蒋介石在党代表制实行的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廖仲恺直到遇刺身亡之前,一直担任军校和党军的党代表。新军、军校基层党代表一般也是蒋呈请任命。并称它是“救济中国军队的唯一制度”。党代表制与中国的历史传统相悖,因而受到怀疑。

党代表制的引入和初步扩展的影响及发展-而立集

党代表制最早在黄埔军校实行。

在苏俄(联)的帮助下,孙中山下决心组织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孙中山自任军校总理,考察回来的蒋介石被任命为军校校长。军校的特色之一,是学习苏军,实行了党代表制度。1924年5月9日,孙中山特派廖仲恺为驻陆军军官学校中国国民党代表,执行党代表职权,来体现孙中山先生晚年形成的“以党治军”的思想。孙中山希望“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作根本,成立革命军”。

关于军校党代表制,未见正式制定的成文条例。但据陈公博解释,后来1926年3月19日公布的《国民革命军党代表条例》,也反映当年军校党代表制的情况。常理推断,军校党代表制属草创、探索阶段,不太可能似条例规定般相对完善。例如,一切命令需党代表副署方生效,但军校党代表廖仲恺,当时兼任数项重要职务,不能常驻军校,因而对军校的具体工作不可能过问很多。为方便军校操作,廖仲恺的党代表图章一般放在校长蒋介石处。据李奇中回忆,教导团时,因不满意带兵官强迫党代表服从他们,党代表推举代表去见廖仲恺,被蒋介石截回。蒋一边怒骂,质问他们为什么要去找廖党代表而不直接找他,一边从他的办公室抽屉里拿出一个图章,说道:我就是党代表,我能把这个图章想怎么盖就怎么盖。东征时廖仲恺并未随军,也间接证明这一点(事实上,交换图章是当时解决军事主官与党代表不一同行动的常用办法。李宗仁率第七军北伐,党代表黄绍竑留守广西,两人即交换图章)。这样方便是方便,但党代表的监督作用自然也打了折扣。

党代表负有政治训练和指导党务工作的任务,一般要通过政治部进行,所谓“权在党代表,事在政治部”。军校开创初期,第一任政治部主任戴季陶接事不久就离去,中间好几个月政治部没有主任。继任主任邵元冲又随孙中山北上。当时政治部无具体的组织。1924年11月,周恩来担任政治部部长后,曾有评价:“过去黄埔军校政治部是个空架子,学校也没有多少真正进步的政治工作可言。”加上没有基层党代表,黄埔军校的党代表制更多是形式上的意义。党代表作用的发挥,更多的系于廖仲恺个人的威望和操劳,而不是制度。例如,在解决孙文主义学会与青年军人联合会争论时,方鼎英回忆:“廖仲恺先生身兼学校党代表,常有双方争论不开时,经廖先生了解说服,双方都能听他一言以为决。蒋虽身为校长,因处事不公,故其讲话的信用,远不如廖可以一言解决问题。”以后,“虽有汪精卫继廖兼代党代表职,但虚有形式,从不解决任何问题”。“我感到廖党代表之所以能够为学生所爱戴,是由于他的忠心赤胆,热诚体现中山先生的革命遗教所致。”

11月11日,孙中山北上前夕,任命廖仲恺为所有党军及各军官学校、讲武堂党代表,党代表制有了第一步推广党军,指黄埔新军教导一、二团。教导团实行系统的党代表制,在连及以上单位设党代表。各级党代表,“除实施政治训练外,凡军队一举一动、一兴一废,均须受其节制,以示党化云”。(www.xing528.com)

党代表的任务:一是对部队实施政治训练,“使一般官兵莫不了解党之主义,革命环境,恪守党纪军纪,以期凝集团体精神,提高战斗能力”;二是关心士兵的经济、生活状况,接近士兵,感化他人;三是监督部队事务,“既然副署了一切的命令呈报,就对于这一切的命令呈报要负责任”;四是负责军队党务,要达到“总得党代表一句话下去,全连士兵官长没有丝毫异议,真心的诚服,才有党代表的效力”。东征中,各级党代表不但参与了战斗指挥,而且主管了部队的善后工作。查清东征中阵亡将士人名并给其家属发抚恤金的工作,就是由政治部组织的、各团党代表为委员的抚恤东征阵亡将士委员会来做的。

廖仲恺和蒋介石在党代表制实行的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廖仲恺直到遇刺身亡之前,一直担任军校和党军的党代表。教导团成立,他遴选军校教官、学生中之富有政治学识者,呈请中央任命为各级党代表。同时积极培养可担任党代表的人才。他支持把党代表制度化,支持军事总顾问加伦将军提出的起草党代表条例的设想。针对带兵官不尊重党代表的地位而产生的矛盾,1925年2月9日,廖仲恺主持一届中执委会第64次会议,讨论了革命军各部队党代表之职权,决议“党代表不附军职,与所在长官同等”,解决了问题。1925年5月23日,国民党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如下决定:“(一)在军校及军队中,所有一切命令,均由党代表副署,由校长或该部长官执行;军中党的决议,其执行须遵照此程序;(二)所有一切军校及军队中之法令规则,经党代表副署者完全有效。”1925年4月16日,他呈请任命军校见习官刘云为航空学校及飞机队党代表,郭一宇为飞机工厂党代表,赵自选为飞机掩护队党代表,把党代表制推广到军校以外。

蒋介石以黄埔军校校长和党军司令官的身份参与了党代表制的推行。在黄埔军校实行党代表制,作为校长的蒋介石是积极执行的。在一些场合,也比较注意维护党代表的威信,支持党代表的工作。在处理一些具体事务时,也与党代表商议。新军、军校基层党代表一般也是蒋呈请任命。对在军中建立党代表制,《加伦在中国》一书认为,“蒋介石反对军内建立党代表制”,迫于加伦和中执委会的压力,“只好形式上表示同意”《军队党代表条例》,从而使党代表与军事指挥官享有平等权利。这个说法似乎不确。蒋在1924年12月16日对第一期学生演讲时说:“中国军队党代表制度是第一次施行,本校长对此制度志在必行,常以为宁可无军队,不可无党代表。”并称它是“救济中国军队的唯一制度”

苏联军事总顾问加伦将军为党代表制的推行付出了很多心血。党代表制与中国的历史传统相悖,因而受到怀疑。对此,加伦强调:“以我们的全部威信、经验和知识,扶持刚刚实行的军队党代表制度,为党代表撑腰。”“对黄埔军校也给予同样的关注。”在1925年1月初,加伦就计划尽速完成改编整个海军的任务,在舰上实施党代表制度,加强舰上国民党基层党部的工作。对其他陆军,“逐渐提倡军队要设立政治部门的主张,进而将政治部门建立起来”,“深入开展政治工作,直至实行党代表制”。他领导起草了《军队党代表条例》,使党代表制条例化,党代表的职权有法可依。粉碎刘震寰、杨希闵叛乱后,经过他的努力,在军队改组中,“军队设政治机关和开展政治工作这一原则普遍得到认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