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接触网施工技术要求与方法

接触网施工技术要求与方法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接触线架设的技术要求接触线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接触线应按锚段长度配盘对号架设,接触线不得有接头,架设后无硬点、扭面现象。接触线应采用恒张力架设,恒张力架线车上须安装接触线校直器,并在架线前调整正确,经常进行检查。接触线架设应在每个跨距内,均匀悬挂不少于4个带有尼龙滑轮的工具吊弦。架线平台升至低于接触线高度,拨线柱高于接触线悬挂高度后,开始恒张力架设。

接触网施工技术要求与方法

【任务描述】

本任务是在接触线终锚线夹施工任务完成后,进行接触线的张力架设,重点要掌握施工过程中接触线的起锚到落锚的全部作业方法。

一、理论部分

(一)接触线的作用

直接与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接触,将电能输送给电力机车。

(二)接触线的类型

1.铜接触线

根据截面不同,目前使用较多的有TCG110、TCG100、TCG85三种。TCC110、TCG100主要用于站场正线区间;TCG85主要用于站场侧线。其型号意义:TCG表示铜接触线(T表示铜接触线、C表示电车用、G表示带沟槽),110、100、85表示接触线的横截面积。

2.钢铝接触线

钢铝接触线以铝作为导电部分,与受电弓滑板磨耗的工作面为钢。既保证导电性能又提高了机械强度,而且增加了耐磨性。其型号有两种,分别为GLCA100/215型和GLCB80/173型。GLCA、GLCB两种规格(GL表示钢铝接触线、C表示电车用、A与B表示型号系列)分子相当于铜接触线的截面面积,分母代表总截面面积。

3.银铜合金接触线

目前,为了提高电气化铁路接触线张力和导电性能,采用了银铜合金接触线AgCu120,银铜合金接触线含银量为0.08%~0.12%。

(三)接触线架设的技术要求

(1)接触线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2)接触线应按锚段长度配盘对号架设,接触线不得有接头,架设后无硬点、扭面现象。

(3)接触线应采用恒张力架设,恒张力架线车上须安装接触线校直器,并在架线前调整正确,经常进行检查。

(4)接触线架线张力不应小于线盘绕线张力,架线张力恒定,张力为10~12 kN;具体由厂家提供技术服务。

(5)接触线架设应在每个跨距内,均匀悬挂不少于4个带有尼龙滑轮的工具吊弦。

(6)架设完成后,应使用接触线专用检测尺对接触线平直度进行检测,每300 m检测一处,接触线平直度不应大于0.1 mm/m。

(7)正线接触悬挂工作支改变方向时,该线与原方向的水平夹角不宜大于4°。

(8)尽量在起锚侧穿线,从闭口侧到开口侧,站场内正线接触线应在下方,侧线在上方。

(9)补偿装置工作正常,a、b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补偿坠砣串的重量允许偏差为±1%。

二、任务实施

(一)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3-6)

图4-3-6 任务实施流程

(二)施工劳动组织准备

1.施工人员组织(见表4-3-4)

表4-3-4 施工人员组织表

2.施工工机具准备(见表4-3-5)

表4-3-5 施工工机具应用表

续表

3.施工材料准备(见表4-3-6)

表4-3-6 施工应用材料表

(三)施工前的检查与准备

1.施工准备

(1)检查架线锚段的腕臂是否按照温度变化的偏移值与承力索进行归位固定,支柱强度及拉线受力情况,补偿装置是否安装正确。

(2)起、落锚柱的坠砣是按规定数量,根据当天温度提升至规定高度。补偿大轮和补偿小轮上的补偿绳圈数按规定长度预留,并考虑接触线的蠕变,补偿绳应在大轮上多绕100~300 mm,将起锚侧补偿绑死,使坠砣串基本保持在该位置。

(3)架线车编组顺序为:恒张力架线车(头车)+轨道吊车+平板车

(4)技术人员应按设计图纸提前做好放线计划及示意图,发给架线车司机、驻站联络人和施工负责人每人一份。

(5)提前将架线封闭线路要点的架线作业计划提交给线路临管单位运输部门调度,以便安排作业封闭点计划。

(6)施工前应将架线车组停放在需架线区间的邻近车站或能够进行吊装的区段,将当天所放锚段的线盘装在架线车上,吊装前注意线盘的卷线方向。

(7)提前将接触线矫直器安装调试到位,如图4-3-7所示。

图4-3-7 接触线矫直实例

(8)架线人员应在封闭点前一个小时到达车站,检查放线机械、工具及材料的质量和数量是否符合作业要求,并将工具吊弦、滑轮装在架线车作业平台。工具吊弦需提前预制,采用不小于φ 8的钢筋,一端悬挂闭口式尼龙滑轮,长度分为0.9 m、1.1 m两种,另外在起、落锚非支承处悬挂的工具吊弦为0.7 m(长度不含滑轮长度)。

(9)检查线盘号与锚段号是否符合,打开包装后,注意线头方向是否正确,检查接触线排列是否紧密有序,线盘两侧内壁是否顺滑,有无突出物体。

(10)拆开接触线固定在线盘上的端头,并剪切掉固定部分,将接触线插入牵引网套后用细铁线绑扎。打开牵引装置将接触线牵引至作业平台,牵引时防止线层错乱,在绕过张力轮后,将接触线与网套分离,司机将牵引绳收回,架线人员将接触线牵引至拨线柱顶部张力滑轮,打开校直器上部滑轮,将接触线放入后,合上上部滑轮,将接触线拉上作业平台。同时,司机将线盘保持张力制动。

(11)对放入接触线的校直器进行调整,紧固校直器一端的锁紧螺母

2.起 锚

(1)接到线路封锁命令后,架线车组运行至起锚支柱位置停车,司机摘开高速运行挡,转换到液压走行挡位。架线人员将工作台栏杆扶起固定好,解除作业台回转定位

(2)司机将线盘张力制动缓解后将拨线柱升到工作高度并倾向锚柱。

(3)如需穿线,在运行至锚段关节转换柱与锚柱间进行,由闭口侧穿线,避免落锚时穿线。

(4)穿线后,将接触线牵引至架线平台,靠近锚柱补偿装置位置处后旋转并升起作业平台,起锚人员一人上杆,将补偿连接件复合绝缘子递给架线车上人员,并检查补偿绳排列是否整齐、小轮补偿绳是否平顺,架线车上作业人员将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与复合绝缘子连接上。

(5)架线车平台复位,将架线车与轨道吊和平板车解体,起锚人员下杆,起锚完成,接触线起锚如图4-3-8所示。(www.xing528.com)

图4-3-8 接触线起锚实例

3.接触线展放

(1)开始架线,运行至锚柱与转换柱之间时须悬挂一个非支工具吊弦,同时,司机根据接触线走向与高度,随时调整拨线柱倾斜角度与高度,如图4-3-9所示。

图4-3-9 转换柱接触线对拉固定

(2)到达第一个转换柱后停车,将接触线与对面腕臂进行对拉,非工作支与工作支都要将接触线拉至与之相对应的承力索垂直位置和规定高度。

(3)架线车司机在操作台上设定完成架线参数(即张力等)。架线张力保持为10~12 kN,架线速度选定为3~5 km/h,并保持在一个速度值上。架线平台升至低于接触线高度,拨线柱高于接触线悬挂高度后,开始恒张力架设。

(4)作业负责人负责观察线条的走向,并负责指挥司机和作业人员操作,架线平台人员1人准备工具吊弦,2人挂工具吊弦,不得停车悬挂。每跨不少于4个工具吊弦,腕臂两侧悬挂1.1 m规格的,跨中悬挂0.9 m规格的,悬挂时不可混用。工具吊弦上部带勾的挂在承力索上,下部连接滑轮的一端将接触线挂在滑轮内。为避免产生波浪弯,安装工具吊弦的人员应站在作业平台中后部,拨线柱高度应略高于接触线悬挂高度,挂工具吊弦时应先挂承力索端,将承力索向下拉紧后把接触线放入滑轮,禁止人为抬高接触线悬挂工具吊弦,实例如图4-3-10所示。

图4-3-10 悬挂工具吊弦

(5)展放过程中,恒张力车应尽可能避免停车、急加速等,与作业平台分开的恒张力架线车应注意两车间距应为4~5 m,不可过大,避免接触线自然弛度造成波浪弯,如图4-3-11所示。

图4-3-11 作业平台与架线车距离

(6)架线车到达最后一个转换柱后停车,在非支腕臂上用铁线悬挂滑轮,将接触线放入滑轮与对面腕臂进行对拉,并基本固定到实际位置。

(7)在向锚柱行走前,司机将张力加大,普拉塞车型可加大至13.5 kN,泰斯马克车型张力可加大至20 kN,依靠架线车张力装置将锚段接触线张力加大,以减少人工紧线的时间。

(8)在张力加大行走的过程中,指挥人员与起锚人员随时联系,掌握起锚处的变化状况,同时查看线盘内所接触线剩余缠绕圈数,普拉塞车型一般剩余4~5圈,当线盘所缠绕的圈数不足3圈应采用牵引辅助绳的办法,继续最后一跨的张力架设。泰斯马克及金鹰车型一般最后剩余2圈,需将线盘方向的接触线断开后,用牵引辅助绳继续架设,如图4-3-12所示。

图4-3-12 使用牵引辅助绳架设最后一跨与拨线柱倾向落锚方向实例

(9)司机根据接触线走向与高度,随时调整拨线柱倾斜角度与高度,当作业平台基本接近下锚柱时停止展线,准备落锚。

4.落 锚

(1)恒张力架线车越过锚柱,作业平台接近锚柱后停车,将作业台转向锚柱,调整拨线柱角度,使接触线倾向下锚侧(田野侧)。

(2)架线人员在接触线上适当位置安装紧线器,用手板葫芦与补偿装置(专用的平衡连接装置)和紧线器连接。专用的平衡连接装置是保证落锚安全,方便终端线夹安装的可靠工具,架线落锚时必须使用,如图4-3-13所示。

图4-3-13 接触线落锚实例

(3)检查确认各连接件连接可靠后,开始用手板条葫芦紧线,当手扳葫芦将接触线紧至落锚补偿升起时,将架线车张力撤销并在适当位置断线,将接触线与架线车分离,拨线柱缓慢下落归位,架线配合人员将接触线校直器螺栓松开,抬起校正器,取出接触线,将剩余的接触线绕回线盘。

(4)手板葫芦继续紧线,下锚人员观察坠砣串及b值,当b值符合设计要求时,通知紧线作业人员停止紧线。量出与补偿连接的断线位置,用液压断线钳或机械弧口式断线钳断线,如图4-3-14所示。

图4-3-14 终端锚固线夹与补偿装置连接

(5)紧线人员缓慢松懈葫芦,拆除手板葫芦和紧线器,架线车作业平台归位,完成接触线落锚,恒张力架线车组准备进行下一锚段接触线架设。

5.检 测

接触线落锚作业完成后,可用另一作业车将作业平台升至不与接触线碰触的高度,向起锚方向行驶,作业人员开始对架设的接触线进行质量检查,查看接触线有无扭面、弯曲现象。在关节处、锚段中部(每锚段不少于4处)分别进行波浪弯测试,平直度不得大于0.1 mm,并予以记录,如图4-3-15所示。

图4-3-15 接触线平直度检测

6.施工结束

(1)架线车液压装置复位:司机将工况转换开关扳到1号位,拆下线盘摆动传感器,把绞盘架调整到水平位置,绞盘架摆动定位销及线盘移动定位板放到“锁定”位置,检查滑轮托架在最低位置后,把立杆落到原始位置,把作业台降到最低位,并把作业台回转锁定销放到锁定位。放倒作业台栏杆。

(2)现场负责人要求架线人员检查全锚段的接触网状况,人员机具、材料全部撤除施工现场,检查无问题后,架线车在封闭点内返回车站。

(3)施工负责人填写施工记录。

7.质量控制

(1)架线前检查锚柱的顺线路倾斜率,调整拉线调整螺栓,保证其符合标准,紧线时注意观察。

(2)按设计要求和验收标准检查材料质量,对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进行认真检查,严禁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放线时,线盘处应设专人检查接触线在线盘上的缠绕是否密贴、有序。

(3)架设后无硬点、扭面现象。

(4)起、拉锚补偿坠砣提升至规定高度,落锚补偿卡在支柱上,起锚补偿用φ 4.0铁线将接触线固定一起,使补偿不能转动。中锚安装后再松开。

(5)为保证在悬挂调整时不会出现补偿绳不够长的问题,接触线落锚时,补偿与平衡轮的距离(a值)宜小于设计值。

(6)接触线下锚终端线夹安装严格执行《接触线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安装(拆卸)》安装指导书的工艺要求,确保一次安装到位达标。

(7)放线采用恒张力架线车,行驶速度3~5 km/h,接触线架线张力宜为10 kN。速度为3~5 km/h并保持匀速,中途不应停车。

(8)转换柱及曲线与对面腕臂对拉,固定至实际位置与高度。

(9)工具吊弦的长度应事先根据设计额定张力计算,分为0.7 m、0.9 m、1.1 m三种(长度不含滑轮长度)。0.7 m吊弦用于悬挂非支跨距内;正常跨距内采用0.9 m、1.1 m两种吊弦,每跨4根均匀布置悬挂,靠近悬挂点2根为1.1 m,跨中两根采用0.9 m。悬挂后接触线应处于平顺状态,避免有明显上下起伏,形成硬点。

(10)架设时,恒张力架线车后应跟一作业车或梯车,防止吊弦脱落。

(11)使用普拉赛架线车架线时,安装工具吊弦的人员应站在作业平台中后部,拨线柱高度应略高于接触线悬挂高度,严禁抬高接触线悬挂工具吊弦。

(12)接触线架线后应立即安装中心锚结,在48 h内安装定位器,以防接触线新线蠕变过程中发生扭面。在额定张力条件下保持数天拉伸,在消除新线蠕变对接触悬挂调整的影响后进行弹吊及整体吊弦的安装。

(13)接触线架设后,在未安装整体吊弦前可采用尼龙绳倒换工具吊弦安装尼龙绳,位置、高度及数量与正式吊弦一致。

三、任务考核

(1)人员:以作业组为单位。

(2)操作时间:规定时间为45 min。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加分也不扣分;每超时1 min,从总分中扣2分;超时10 min,停止作业。

(3)考核标准,见表4-3-7。

表4-3-7 考核记录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