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吉林省地方志学术年会(2020)论文集–如何精品年鉴效果

吉林省地方志学术年会(2020)论文集–如何精品年鉴效果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还是以正在实施的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为例,到目前为止全国仅有三分之一的省份参与其中,大多数省份没有参与。物质奖励就是对编纂精品年鉴的单位和个人在经济上予以嘉奖。

吉林省地方志学术年会(2020)论文集–如何精品年鉴效果

打造精品年鉴的目的是树立标杆,引领年鉴质量提升,推动年鉴事业转型升级。正如冀祥德同志在中国年鉴精品工程试点单位2017年卷年鉴篇目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所强调的:“中国年鉴精品工程和中国志书精品工程作为姊妹工程,旨在狠抓质量建设,打造志鉴精品,进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面提升志鉴质量。”[8]那么,如何强化和放大这一功效,使精品年鉴优质的基因更多地传播到各地,结出更多更丰硕的果实。

1.扩大精品年鉴覆盖面。我们国家每年编纂省级地方综合年鉴32种、市级地方综合年鉴348种、县级地方综合年鉴2841种。如此众多的年鉴,在地方转型升级的时代,迫切需要提高质量。通过打造精品年鉴,用精品作引领,是推动年鉴编纂质量整体提升的有效突破口。然而,全国精品年鉴评选认定是最近几年才实施,而且评选数量有限。以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为例,自2015年12月中国年鉴精品工程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全国只有24部年鉴入选中国年鉴精品工程,平均每年6部,占全部年鉴种类的1.8‰;从入选结构上看,省级2部,地(市)级11部,县(市、区)级11部;从行政区域来看,只有11个省域有年鉴入选。可见,在数量方面,1000部年鉴中不到2部精品年鉴;在行政区域和地域方面,有精品年鉴的省份只是少数,有精品年鉴的地级市更是少之又少,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精品年鉴的辐射效应。因此,要加快扩大精品年鉴的覆盖面,一是争取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都要有入选“中国年鉴精品工程”的年鉴;二是争取在各省、市、自治区内部,市县两级每一级至少都要有一部精品年鉴,以便更好更有效地引领年鉴编纂。

2.加大精品年鉴宣传力度。精品年鉴是地方志行业的品牌,应在业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但目前我们精品年鉴的知名度在业内外都远没有达到我们想象的效果。品牌是需要宣传的。商业品牌通过广告和各种营销手段进行宣传,同理,精品年鉴也需要积极寻找宣传手段和载体。在业外,可考虑通过举办精品年鉴出版发行会,邀请社会各界参加的办法进行宣传;也可以在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宣传媒介上进行推介,提高社会各界的知晓率。在业内,除通过举办授牌仪式、赠书仪式外,可考虑组建精品年鉴推介和经验交流团,在全国各地巡回做研讨和报告,从精品年鉴如何编纂、到各级领导重视、强化组织协调、政府支持帮助等方面全方位介绍打造精品年鉴的经验,扩大精品年鉴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3.建立打造精品年鉴激励机制。“从近年来出版的地方综合年鉴来看,质量问题已经凸显,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倾向已现端倪。”[9]这样长此下去,年鉴编纂质量总是在一个低水准的层面上徘徊。还是以正在实施的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为例,到目前为止全国仅有三分之一的省份参与其中,大多数省份没有参与。如何调动这些省份的积极性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诚然,中国精品年鉴工程是自愿参加的原则,但是,如果我们有更有效的激励措施,这种“自愿”就会变成发自内心的“自觉”,就会主动将打造精品年鉴纳入年鉴工作计划中,成为新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新常态。什么样的激励机制才能激发主动创精品的热情?这种激励机制应包括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两方面。精神奖励就是对编纂精品年鉴的单位和个人在评先评优、提职晋级方面优先考虑。物质奖励就是对编纂精品年鉴的单位和个人在经济上予以嘉奖。现实中不乏其例,比如,吉林省辽源市地方志办公室因其所编纂的《辽源年鉴(2017)》入选中国精品年鉴,辽源市政府授予市志办“集体三等功”荣誉称号,授予参与编纂的20位同志个人“三等功”荣誉称号,每人奖励3000元。现在关键是如何将这些局部区域的奖励办法制度化,规范化,加以推广,形成常态运转的激励机制。笔者认为,在国家层面,应组织人力研究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同时,推动对入选的精品年鉴,“建议本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关于对‘在地方志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的规定’”[10]的落实。

4.衍生精品年鉴的功效。编纂精品年鉴能够产生乘数效益,这已被许多地方的实践证明了。通过编纂精品年鉴能进一步引起本地领导对地方志工作的关注和重视,能解决编辑人员不足的问题,还能解决编纂经费短缺、设备不足等问题,有效推动“一纳入、八到位”的贯彻落实。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档案局编纂的《长春市宽城年鉴(2018)》申报参评全国精品年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鼎力支持,同意区志办增聘4名人员,并将所需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足额保障,影响年鉴编纂工作多年的人员缺位、经费不足等瓶颈问题在打造精品年鉴的过程中得以顺利解决。由此可见,精品年鉴的功效远不止于提高年鉴编纂质量本身,深入考量,有其更强大的助力年鉴事业发展的功力。打造精品,一举多赢。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www.xing528.com)

[4]孟亚男.年鉴经济部类编纂常见问题解析.史志学刊,2019(2).

[5]一滴墨香.细节决定成败.散文网,2013-12-24.

[6]冀祥德.在中国年鉴精品工程试点单位2017年卷年鉴篇目研讨会上的讲话,2017-7-14.

[7]刘延东同志在接见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模范代表时讲话,2015-12-29.

[8]冀祥德.在中国年鉴精品工程试点单位2017年卷年鉴篇目研讨会上的讲话.2017-7-14.

[9]赵海渊.关于年鉴事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史志学刊,2018(1).

[10]中国年鉴精品工程实施方案.中指办字〔2017〕72号,2017-5-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