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军长征征程及战略转移的关键胜利

红军长征征程及战略转移的关键胜利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被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5万四川儿女汇进了红军的铁流。1935年5月3日,红军派出两个排智取了江对岸敌人的哨卡,随后利用仅有的7条渡船,经过七昼夜的抢渡,大队人马全部过江。从此,红军跳出了80万敌军包围的圈子,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25日凌晨,红一团营长孙继先挑选了17名红军战士组成突击队,强渡大渡河,夺取了北岸渡口。

红军长征征程及战略转移的关键胜利

行程二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被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长征史诗中最光辉的篇章是红军长征经过四川。其历时一年又八个月,行程一万五千里,途经近70个县。四川是红军经过的14个省中,自然环境最险恶、敌我战斗最惨烈、党内斗争最激烈的省份,在这里留下了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越大草地等辉煌篇章。在四川,中央红军最终“确立北上方针,奔赴抗日前线”。红军长征与四川血肉相连,鱼水难分。

红军长征在四川,把曙光送到四川的通都大邑、穷乡僻壤,唤起了全川人民群众对革命的向往,促进了四川各族人民的大觉醒。红军长征在四川期间,全川各族人民为了创立新中国的共同目标而付出了惨重的牺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5万四川儿女汇进了红军的铁流。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的十多万人马,先后在川的一年又八个月,每天食用的粮食,都是各族人民群众无私奉献出来的,展现了四川人民心系红军、跟随中国共产党的颗颗红心。

红军长征在四川,外有强大而凶恶的敌人追堵,内有错误路线干扰破坏,还有雪山草地等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其形势之严峻、矛盾之复杂、斗争之激烈,是人类活动史上罕见的。1936年9月26日,周恩来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红军在长征途中最大的损失,是在途经四川的路上。”数以万计的四川儿女与红军将士一道,为支援长征、保护红军及其失散的战士,血洒丛林,用鲜血和生命为红军长征的胜利铺垫下坚实基础。

红军在四川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和活动遗址。这些文物和遗址,不仅是红军广大指战员英勇奋斗的历史见证,而且是我们今天向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是鼓励我们刻苦奋发,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巨大精神财富。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1935年1月至3月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四渡赤水,在各路强大敌军围追堵截的情况下,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巧渡金沙江 红军从四川古蔺二郎滩、太平渡等渡口四渡赤水河后,从贵州向云南进军。为了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必须抢时间,渡过金沙江。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峡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两岸是悬崖绝壁。1935年5月3日,红军派出两个排智取了江对岸敌人的哨卡,随后利用仅有的7条渡船,经过七昼夜的抢渡,大队人马全部过江。从此,红军跳出了80万敌军包围的圈子,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彝海结盟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后,主力部队决定取道四川冕宁至安顺场,中间必须经过大凉山彝族地区。1935年5月22日,中央红军北上先遣队司令刘伯承与主动走出崇山峻岭的彝族首领果基·小叶丹在冕宁县彝海边歃血为盟,结义为兄弟。刘伯承赠送给小叶丹“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一面,任命他为支队长,并当场写下委任状。果基·小叶丹派部下护送红军历经七天七夜通过百里彝区。由于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红军大部队得以顺利通过冕宁北部彝区,为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粉碎了蒋介石妄想让红军重蹈石达开大渡河覆灭之路的阴谋。这场名扬后世的彝海结盟,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和民族宗教政策的一次成功实践。现今“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的队旗作为这一实践的见证,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供后人瞻仰。

强渡大渡河,勇夺泸定桥 红军长征经过彝区后,便面对天堑大渡河。他们与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军队都明白,红军正走近72年前太平天国石达开部全军覆没之地。1935年5月24日夜,担任先遣任务的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师第一团抵达大渡河畔的安顺场,并从敌人的手中夺得了一只小木船。红军渡河的唯一希望就寄托在它身上。25日凌晨,红一团营长孙继先挑选了17名红军战士组成突击队,强渡大渡河,夺取了北岸渡口。其后,第一师大部队陆续渡河,沿东岸北进。为了使主力更迅速地渡过大渡河,红军以第二师沿西岸北进,抢夺上游的泸定桥。(www.xing528.com)

在红军到达之前,泸定守军已将铁索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13根铁索链悬在大渡河上。1935年5月29日,红军第二师先头部队红四团一营二连22名英雄,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冒着敌人密集火力,攀缘铁索,成功占领大桥。红军后续部队跟进,迅速击溃守敌一个团,攻占了泸定桥城,与第一师一部胜利会合。这样,蒋介石企图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阴谋彻底破灭。

过雪山草地 1935年6月14日,红一方面军翻过终年积雪、空气稀薄、人迹罕至的夹金山,到达阿坝州懋功县(今小金县)的达维镇,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了。此前3月,红四方面军退出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于6月8日先第一方面军到达懋功。此后的10月27日,红四方面军红八十八师从懋功县再次翻越夹金山,南下西康。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又从宝兴翻越夹金山,经达维、懋功、丹巴向西转移去康北。

红一、四方面军主力会合后,共同北上,于8月下旬通过水草纵横、沼泽松软的大草地,到达若尔盖县的巴西、包座及阿坝县。其后红军进行了包座(在若尔盖县东南部)战役,于1935年8月31日歼灭包座地区守敌及敌援军第四十九师大部,扫清了红军北上的障碍,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大门。

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通过草地后,进迫腊子口。腊子口在甘肃省迭部县东北部,是四川通往甘肃的重要隘口,素有天险之称。腊子口两边是悬崖峭壁,中间是一条水深流急的腊子河,河上架有一座木桥,这是进入腊子口的唯一通道。1935年9月17日,红军先头部队第一军第二师第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攻占腊子口天险,突破敌人封锁线。红一方面军终于走出了雪山草地。

百丈关恶战 1935年6月中旬,红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会师后,党中央决定,兵分左右两路北上。张国焘领导的左路军(以红四方面军为主,包括红第一方面军的第五、第三十二军)却于9月下旬从阿坝地区回师南下,向川西平原进军,号称“打到成都吃大米”。他们在天全、芦山取得一定胜利后,即迅速向名山、邛崃猛进,当即震动了四川各路军阀。后者为保住地盘,集结20多万川军到名山、邛崃、大邑、蒲江、洪雅一带阻击红军的进攻。

11月中、下旬,左路红军在以名山县重镇百丈关为中心的10公里内的弧形地带与川军展开了殊死恶战,史称“百丈关大战”。经过七天七夜激战,虽然毙、伤敌15000余人,但红军伤亡也近万人。红军被迫向后方撤退。经过南下系列战役,红军由8万人减至4万余人。南下行动失败,红军被迫再度进入雪山草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