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陶寺革命:2000年前的中国中原图景

陶寺革命:2000年前的中国中原图景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何以排除了外来族群的攻掠,可以推断这场“革命”是陶寺社会底层对上层的暴力行动呢?显然,作威作福的陶寺贵族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这场来自群团内部的血雨腥风,摧毁了它的贵族秩序和精英文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大概就是从这类历史事件中被我们的先人提炼出来的,而陶寺“革命”应当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实例[8]。

陶寺革命:2000年前的中国中原图景

对于陶寺都邑的贵族来说,公元前2000年前后[5]的这个“千禧年”带来的可不是什么好运,而是临头的大祸:大中原地区首屈一指的陶寺都邑,居然泥腿子造反,发生了“暴力革命”!

“革命”一词,在中国古典文献中,本来指朝代更替,如“汤武革命”(《易》)等。这里则是取其新意,也即社会政治变革,更进一步说,借用的是经典作家“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的概念。

何以排除了外来族群的攻掠,可以推断这场“革命”是陶寺社会底层对上层的暴力行动呢?数千年后的考古学家,面对这样的场面也不寒而栗:

原来的宫殿区,这时已被从事石器和骨器加工的普通手工业者所占据。

一条倾倒石器、骨器废料的大沟里,三十多个人头骨杂乱重叠,以青年男性为多。头骨多被砍切,有的只留面部而形似面具,有的头骨下还连着好几段颈椎骨。散乱的人骨有四五十个个体,与兽骨混杂在一起

大沟的底部一具三十多岁的女性虽保有全尸,但颈部扭折,嘴大张呈惊恐状,两腿叉开,阴部竟被插入一根牛角。

壕沟里堆积着大量建筑垃圾,戳印精美图案或绘制蓝彩的白灰墙皮等,暗示这一带曾存在过颇为讲究的建筑。联系到曾高耸于地面的夯土城墙到这时已经废弃,多处被陶寺晚期的遗存所叠压或打破,有理由推测这里曾发生过大规模人为毁坏建筑的“群众运动”[6]。(www.xing528.com)

被砍切下的人头骨

阴部被插入牛角的受害女性

包括“王墓”在内的贵族大中型墓,往往都有这个时期的“扰坑”直捣墓坑中央的棺室,扰坑内还有随意抛弃的人头骨、碎骨和玉器等随葬品。这与安阳殷墟西北冈王陵的遭遇颇为类似,而并不像后世的盗坑。两三座贵族墓扰坑中出土的石磬残片,居然能拼合为一件完整器,说明这些墓同时被掘又一并回填,毁墓行为属于“大兵团作战”。掘墓者似乎只为出气而毁墓虐尸,并不全力搜求宝物,所以给考古学家留下的宝贝还有不少[7]。当然,顺手牵羊的事也是有的。一些小墓里就偶尔随葬有与死者身份并不相称的个把高级用品,让人联想到这可能就是“革命者”的战利品。

种种迹象表明,这似乎是一种明火执仗的报复行为。而考古学家从日用品的风格分析,延绵数百年的“陶寺文化”又大体是连续发展的,也就是说,报复者与生前显赫的被报复者,应当属于同一群团。显然,作威作福的陶寺贵族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这场来自群团内部的血雨腥风,摧毁了它的贵族秩序和精英文化。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大概就是从这类历史事件中被我们的先人提炼出来的,而陶寺“革命”应当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实例[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