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气气溶胶和雾霾时间分布特征

大气气溶胶和雾霾时间分布特征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3-2北京4个功能区PM 2.5、OC和EC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PM 2.5图中红色水平线代表美国当年大气质量标准65μg·m-3。北京的OC和EC浓度有如此鲜明的季节变化,除了气象因素外,更主要的还是缘自局地排放源的季节差异。夏季除了污染源减少外,高温导致半挥发有机物挥发,对OC的减少也有一定贡献;同时夏季降水量增大,对污染物也有一定的冲刷作用。冬季PM2.5、OC和EC的浓度有显著的年际变化。

大气气溶胶和雾霾时间分布特征

从采样期间OC和EC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图33-2)可以看出,OC和EC在夏季的日变化不大,而在其他季节特别在冬季,日变化非常大。影响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因素,一个是排放源,另一个重要的是气象条件。在同一季节、同一地点,污染物排放源差别应该不大,那么导致浓度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象条件。比较采样期间的气象条件——温度(T)、风速(WS)和相对湿度(RH)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可见冬季和春季的各种气象因素尤其风速的日变化大,而在夏季,气象条件特别是风速相对而言比较稳定,这与OC和EC的日变化趋势一样。气象条件的影响将在下文详细讨论。

图33-2 北京4个功能区PM 2.5、OC和EC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彩图见下载文件包,网址见14页脚注)PM 2.5图中红色水平线代表美国当年大气质量标准65μg·m-3。(www.xing528.com)

北京的OC和EC浓度有明显季节变化。由于北京城区没有明显的功能区差异,因此将3个功能区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北京城区春、夏、秋、冬的OC平均浓度分别为12.4、12.6、20.9、34.7μg·m-3,EC平均分别是6.7、5.7、15.2、17.0μg·m-3。北京郊区密云春、夏、秋、冬的OC平均浓度分别为9.1、5.0、4.9、10.7μg·m-3,EC分别为3.8、1.7、5.7、4.8μg·m-3。可见,北京的OC和EC浓度冬季最高,是夏季浓度的近3倍,其次是秋季;城区春季和夏季差不多,都远低于冬秋季;在郊区则是夏季最低,春季OC和EC都是夏季的2倍左右,这和其他研究者的结果类似[9,10,13]。北京的OC和EC浓度有如此鲜明的季节变化,除了气象因素外,更主要的还是缘自局地排放源的季节差异。一般来说,工业排放量在全年基本没有大的变化,而冬季的OC、EC浓度比春夏季高这么多,主要是由冬季燃煤采暖造成的。另外由于冬天温度低,机动车冷启动时可能排放更多的烟尘,还有半挥发性有机物在低温时主要以颗粒物的形式存在,这些也是冬季OC和EC浓度高的原因。秋季是收获季节,焚烧秸秆这样的生物质,其特点就是大量排放OC。生物质燃烧源标识物K+,在秋季有高浓度的分布。这说明了生物质燃烧是秋季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秋季OC和EC的主要来源[26]。在春季,燃煤和生物质燃烧这两种来源相对于秋冬季有所减少,加上春季外来或本地矿物沙尘对OC、EC的稀释作用,使得OC、EC在春季浓度低。夏季除了污染源减少外,高温导致半挥发有机物挥发,对OC的减少也有一定贡献;同时夏季降水量增大,对污染物也有一定的冲刷作用。这些都导致了OC和EC在夏季的浓度低。冬季PM2.5、OC和EC的浓度有显著的年际变化。跟1989年冬季(77.9μg·m-3[10]相比,1999年冬季的PM2.5平均浓度达到175.9μg·m-3,增加了近1.5倍,2001年冬季,继续增加到254.6μg·m-3,是1989年冬季的3倍多。OC和EC也分别由1989年的22.2和23.3μg·m-3增加到2001年46.3和31.6μg·m-3。可见,城市发展导致燃煤和机动车辆增加,极大地增加了大气中细颗粒物的排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