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气气溶胶对沙尘源的影响

大气气溶胶对沙尘源的影响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月20日,在蒙古国的东南部、中国陕西和山西北部以及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的土壤沙尘,被冷锋系统后的大风扬起,增加了沙尘暴的沙尘量。3月21日,起沙地区主要是在内蒙古东部和西南部的半干旱地区、北京和山西的北部地区以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部地区。沙尘起沙强度之间的差别,主要是因为模式采用的起沙机制不同。来自这2个地区的沙尘,可能造成了北京20日TSP的2次高峰。

大气气溶胶对沙尘源的影响

模式的模拟从3月10日00:00UTC(世界时=北京时-8,下同)到3月22日23:00 UTC,其中3月10—17日为模式的启动时间,模拟结果从3月18日00:00 UTC开始分析。采用地面观测的每3 h间隔的气象状况记录,验证模拟结果。在地面气象记录中,沙尘天气按照水平能见度分为4类——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对应的水平能见度分别为:<10 km、1~10 km、500~1 000 m和<500 m。

3月19日当地时间9:00,在中国新疆地区的北部和蒙古国西南部的戈壁沙漠开始起沙;到19日14:00,起沙区略向东移,并达到了最大起沙量8 500μg·m-2·s-1;随后排放强度开始减弱。3月20日,在蒙古国的东南部、中国陕西和山西北部以及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的土壤沙尘,被冷锋系统后的大风扬起,增加了沙尘暴的沙尘量。3月21日,起沙地区主要是在内蒙古东部和西南部的半干旱地区、北京和山西的北部地区以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部地区。总体而言,模式的模拟结果与观测的沙尘天气吻合较好。同时,模拟结果与以前研究的结果也比较接近。起沙的时间和地点与Z.Han等和Y.Shao等的模拟结果十分接近[10,12],只是在沙尘的排放强度上有些差别。Han等和S.Park等模拟的最大沙尘排放通量,分别为3 500和12 000μg·m-2·s-1[10,11];而Shao等模拟的结果为5 000μg·m-2·s-1[12]。本文的模拟结果介于Shao等和Park等模拟的结果之间。就起沙的时空演变比较而言,本文的结果比Shao等和Han等模拟的结果更为接近。沙尘起沙强度之间的差别,主要是因为模式采用的起沙机制不同。从模拟结果来看,20日之前最强的一次起沙过程,于19日当地时间14:00左右发生在内蒙古西部和蒙古国西南部交界处的戈壁沙漠地区,第二次是20日11:00—14:00发生在蒙古国东南部、中国陕西和山西北部以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来自这2个地区的沙尘,可能造成了北京20日TSP的2次高峰。(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