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南民族通史简编: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西南民族通史简编: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晋后,宋、齐、梁、北魏、西魏、北周诸朝又先后统辖西南地区。到成汉政权时,霍氏和爨氏成为宁州势力最大的两支大姓势力,其中霍彪被任命为宁州刺史,爨琛则为交州刺史。由碑文可见,爨氏已是宁州事实上的统治者。但同时,东晋王朝多任命官员担任宁州刺史。如此状况在南北朝时期延续了下来。越巂又被纳入了王朝统治,梁和爨氏的关系也比较紧密,贡献了大量的财物。

西南民族通史简编: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东晋后,宋、齐、梁、北魏西魏、北周诸朝又先后统辖西南地区。由于政权更迭频繁,再加上这些王朝仍然都以巴蜀为据点经略南中,但在巴蜀地区,人民的反抗此起彼伏,各朝无力南顾,于是在宁州继续保持着王朝统治的真空,大姓爨氏割据继续下去。而在和王朝信息交流减少的情况下,以爨氏为代表的汉族逐渐夷化,他们和一部分汉化的少数民族逐渐融合成了新的民族。

在西晋对南中地区经营的过程中,一部分大姓受到了王朝官吏的打击和压制,势力衰落了,而有的大姓则在投靠王朝官吏,吞并其他大姓财产、部曲的过程中得到了继续发展。到成汉政权时,霍氏和爨氏成为宁州势力最大的两支大姓势力,其中霍彪被任命为宁州刺史,爨琛则为交州刺史。但是在进一步的斗争和兼并中,大姓孟彦擒霍彪投向东晋,而孟彦则又为李寿所追杀,于是霍氏和孟氏在彼此的斗争中同归于尽,爨氏成为南中地区势力最强的大姓。据在晋建宁郡故地,今曲靖陆良发现的《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记载,爨宝子为东晋孝武帝时生人,年仅23岁即已逝去。但就是年纪轻轻的他,已为振威将军、建宁太守。而爨龙颜则为刘宋元嘉中人,他本人是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其祖父在东晋为晋宁、建宁二郡太守、龙骧将军、宁州刺史,其父则为龙骧、辅国将军、八郡监军。由碑文可见,爨氏已是宁州事实上的统治者。但同时,东晋王朝多任命官员担任宁州刺史。《晋书·毛宝传》记毛穆之升平(357—361年)初迁督宁州诸军事、杨威将军、宁州刺史;《晋书·周访传》记兴宁(362—365年)初,周仲孙督宁州军事、振威将军、宁州刺史。对于这些官吏是否到任,寥寥数言的史料无法给出我们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官吏和爨氏是有联系的。例如,在苻坚攻取梁、益二州时,曾任宁州刺史的周仲孙率五千骑逃往南中。而《宋书·符瑞志》也记载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年)、太元十二年(387年)、十四年(389年),宁州刺史费统报宁州界内祥瑞事等。

如此状况在南北朝时期延续了下来。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宋王朝后,随即向宁州派遣了刺史。而在武帝时,宁州也向王朝进贡,其中有虎魄枕,“光色甚丽。时将北征,以虎魄治金创,上大悦,命捣碎分付诸将”。[52]景平元年(423年),刘宋王朝“省宁州之江阳、犍为、安上三郡,合为宋昌郡”。[53]元嘉十五年(438年),派徐循为宁州刺史。随即在元嘉十八年(441年),“晋宁太守爨松子反叛,宁州刺史徐循讨平之”。很可能是徐循想要改变在宁州被动的局面而和爨氏发生了矛盾,打算抑制爨氏的势力,但显然这一努力并未奏效,因为仅仅在一年后刘宋王朝就“以晋宁太守周万岁为宁州刺史”,[54]而爨氏家族中的爨龙颜在宁州仍然是“南中磐石,人情归望”,“独步南境,卓尔不群”,拥有绝对的支配力。大明八年(464年),萧惠开任宁州刺史。“惠开素有大志,至蜀,欲广树经略,善于述事,对宾僚及士人说收牂牁、越巂以为内地,绥讨蛮、濮,辟地征租。闻其言者,以为大功可立。”[55]从这一记载来看,虽然宁州仍然奉王朝为正朔并向其进贡,但事实上已经不再受刘宋的控制。

公元479年,萧齐取代刘宋,形式上仍然拥有宁州,并继续任命宁州刺史。据《南齐书·州郡志》载:“宁州,镇建宁郡,本益州南中,诸葛亮所谓不毛之地也。道远土瘠,蛮夷众多,齐民甚少,诸爨、氐强族,恃远擅命,故数有土反之虞。”[56]如此看来,曾有宁州刺史到达宁州,并且他们和爨氏还发生了矛盾,引起了爨氏的反抗,所以宁州才会“数有土反之虞”。否则,两者不相往来,何有数度土反之说?(www.xing528.com)

北魏延昌三年(514年),魏宣武帝以傅竖眼为益州刺史,经略边圉,宁州为北魏短期控制。其后宁州又为萧梁控制。武帝第八子武陵王纪自大同三年(537年)担任益州刺史。他在蜀十七年,“开建宁、越巂,贡献方物,十倍前人”。越巂又被纳入了王朝统治,梁和爨氏的关系也比较紧密,贡献了大量的财物。也就是在此期间(大同末年),萧梁以徐文盛“为持节、督宁州刺史”。“先是,州在僻远,所管群蛮不识教义,贪欲财贿,劫篡相寻,前后刺史莫能制。文盛推心抚慰,示以威德,夷獠感之,风俗遂改。太清二年(548年),闻国难,乃招募得数万人来赴。”[57]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大将尉迟迥攻取成都,“经略未附,夷夏怀而归之”。[58]在宁州,西魏并未任命内地的官员为刺史,而是封爨云为“南宁州刺史”,形式上将宁州纳入了西魏王朝的统治。北周代魏后,爨氏主动归款。“保定元年(561年),南宁州遣使献滇马及蜀铠。”而北周对宁州的经略也更进了一步。保定二年(562年)以南宁州东北之地设置了恭州(今云南昭通、会泽一带),天和五年(570年),“大将军郑恪率师平越巂,置西宁州”。[59]但这一时期由于北周的主要精力是巩固统治,所以尽管“土民爨瓒遂窃据一方,国家遥授刺史。其子震,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每年奉献,不过数十匹马。其处去益,路止一千,朱提北境,即与戎州接界。如闻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风”。[60]爨氏割据的局面一直延续到了唐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