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靖边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寺畔歼敌,中国工农红军的大胜

靖边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寺畔歼敌,中国工农红军的大胜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7日,等待北上部队的刘志丹在龙窑镇庙会上获得敌人在寺畔村窜扰的可靠情报后,于当晚召开紧急军民联合会议,决定用突袭围歼的方法消灭敌人。寺畔歼敌,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地方游击队在靖边境内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极大地震慑了敌人对陕北根据地的军事“围剿”,打击了其嚣张气焰,鼓舞了靖边人民对敌斗争的勇气。

靖边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寺畔歼敌,中国工农红军的大胜

1935年2月初,中共陕北特委和中共陕甘边特委在安定县(今属子洲县)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刘志丹任主席),统一了陕北和陕甘边党的领导和军事领导。4月下旬,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派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四十二师三团和抗日义勇军500余人,由刘秀山带队从陕甘边出发,北上协助陕北红军进行第二次反“围剿”作战。部队行至靖边县青阳岔一带,与游击队第三纵队会合,获悉国民党榆林驻军八十六师五一二团一营驻石湾镇李云发部第十连在龙窑镇、寺畔一带窜扰。4月24日,敌张连长带十连窜进沙庄子、阳岔、阳台等地大肆搜捕中共党团干部和游击队员,在当地群众的保护下,敌人几天来一无所获,26日晚,该连龟缩在畔沟寺畔村李锦瑞大院的窑洞里,准备第二天继续搜捕中共党团干部和游击队员。27日,等待北上部队的刘志丹在龙窑镇庙会上获得敌人在寺畔村窜扰的可靠情报后,于当晚召开紧急军民联合会议,决定用突袭围歼的方法消灭敌人。在谢宝善、李应祥的向导下,刘志丹率领部队从卧牛城出发连夜奔袭寺畔。部队到了庙界后,做了围歼部署,红三团迂回敌侧背强攻,义勇军为左翼突击队,三纵队为右翼协攻部队。三路部队于拂晓前将寺畔三面团团包围(面前是悬崖深沟)。李应祥带领三团迅速占领了寺畔垴畔山制高点,出其不意地活捉了正在打盹的哨兵,然后从垴畔山上往院子里投掷手榴弹;义勇军、三纵队迅速左右夹攻。一时间,枪声、手榴弹爆炸声、马嘶声、喊杀声响成一片,敌人从睡梦中惊醒,慌了手足,乱作一团,满院乱窜。有的士兵连衣服都没来得及穿,企图夺路而逃,尽被俘虏;有的士兵逃命中跌下深沟,陷入泥泞,亦被活捉。敌连长企图骑快马突围逃跑,被义勇军击毙。此次围歼战只用了1小时左右就干净利落地结束了战斗。共计歼敌一整连,毙伤12人,俘虏70余人,缴获长短枪80余支。刘志丹对俘虏士兵进行了政策教育,向他们宣传革命思想。大部分士兵在红军政策的感召下,当即参加了红军,个别愿意回家的被释放回家。

寺畔歼敌,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地方游击队在靖边境内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极大地震慑了敌人对陕北根据地的军事“围剿”,打击了其嚣张气焰,鼓舞了靖边人民对敌斗争的勇气。战后,当地老百姓为庆贺这次战斗的胜利,编唱民歌。

《打寺畔》

千里雷声万里闪,一疙瘩云彩来遮安。

上来些红军要共产,共了安定共横山

敌人扎在寺儿畔,猛嘎拉嚓来了个刘志丹。(www.xing528.com)

刘志丹的红三团,义勇军打仗真勇敢。

垴畔上往下撂炸弹,炸弹炸了三尺深。

打坏敌人两排兵,十连能有几个兵?

打死敌人张连长,欢迎士兵来缴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