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州昆剧传习所演员培养模式分析

苏州昆剧传习所演员培养模式分析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苏州昆剧传习所是现代昆曲表演艺术的“摇篮”,承前启后,功不可没。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在中国近现代昆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苏州昆剧传习所,在昆曲之乡稳固扎根下来。

苏州昆剧传习所演员培养模式分析

胡 斌[1]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4)

摘要 苏州昆剧传习所是近百年昆曲史上最为重要的昆剧科班团体。它成立于昆曲濒临危亡之际,将传统科班的教学方式和新型教育理念相结合,既遵循戏曲教学规律,又充分考虑本体的特殊性,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对昆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突出的历史贡献。它的成立,使濒临灭亡的昆曲艺术起死回生,得以薪火相传。该文从生源、师资、课程设置、艺名与“行当”和演出实践诸多方面详细探析苏州昆剧传习所演员培养的具体模式,并借此梳理了“传字辈”艺人成长的历史境况与发展轨迹。

关键词 昆曲 传习所 人才培养(www.xing528.com)

在近现代的中国昆曲教育史上,苏州昆剧传习所是昆曲科班教育的最高成就,堪称最为璀璨辉煌的一笔。可以说,苏州昆剧传习所是现代昆曲表演艺术的“摇篮”,承前启后,功不可没。直到21世纪,尚存于世的“传字辈”老艺术家,仍然为昆曲教育事业不遗余力,鞠躬尽瘁

苏州昆曲传习所(以下简称“传习所”)的创办,集合了当时一大批进步人士,并且在之后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一直得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鼎力相助。1921年8月,由贝晋眉、张紫东、徐镜清等人发起,以分股认购及个人赞助的方式,集资创办了昆剧传习所,并邀请汪鼎丞、吴梅、孙咏雩、李式安、潘振霄、吴粹伦、徐印若、叶柳村、陈冠三等热爱昆曲的有名望之士,共同组成12人的董事会,并聘请孙咏雩为传习所所长,其中10人各赞助100银元共计1000银元作为开办的启动费用。所址选在苏州城北桃花坞西大营门“五亩园”,选中其中十三四间房屋作为教室、师生宿舍、食堂等使用。董事会成员、道和曲社社长汪鼎丞为昆剧传习所题写了牌额。

次年二月,穆藕初以极大的热情和雄厚的财力接管经营传习所。不久,他以昆剧保存社的名义发起并组织了江浙名家大会串,所得费用全部作为传习所的办学经费,共八千银元。这次会串在昆曲演出史上具有深远意义,从中可以窥探当时业余昆曲人才的整体状况。除了这次演出的所得费用,穆藕初还承担了传习所每月约六百银元的全部开支。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在中国近现代昆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苏州昆剧传习所,在昆曲之乡稳固扎根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