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桂林山水:独具魅力的天下之冠

桂林山水:独具魅力的天下之冠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桂林有着种种有利于岩溶发育的地质、气候和水文条件,通过溶蚀作用和侵蚀作用形成桂林山水独特的美景。之说,第一次把桂林山水放在“天下”的范围内。南宋末年,桂州经略史李曾伯在《重修湘南楼记》一文中有对“桂林山川甲天下”的盛誉。到了清光绪十一年,广西巡抚金武祥在《漓江游草》一诗中赞誉“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独具魅力的天下之冠

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而驰名中外的桂林山水,其最独特的景观资源便是举世无双的峰林峰丛地貌。碧波荡漾的漓江伴随挺拔的石峰而蜿蜒南流,美丽迷人的田园配搭岿然的石峰形成秀甲天下的山水田园风光。人们还没到桂林就被“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所吸引,一到桂林,就不得不感叹“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不得不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副其实。

桂林有着种种有利于岩溶发育的地质、气候和水文条件,通过溶蚀作用和侵蚀作用形成桂林山水独特的美景。一是碳酸盐岩古老坚硬。桂林地区分布的碳酸盐岩年代古老,绝大部分属于3亿多年前的古生代碳酸盐岩,沉积厚度巨大,累积厚度可超过4500米,且碳酸盐岩纯度较高,酸不溶物含量大都低于5%,为岩溶发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二是新生代以来的强烈抬升。受新生代以来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大幅度抬升,桂林地区也存在一定幅度的抬升,漓江下切加剧,侵蚀基准面下降,岩溶发育的水动力条件增强,同时地表剥蚀加剧,给峰林峰丛地貌的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使得前期发育的各种岩溶形态抬升到不同的高度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岩溶景观。三是季风气候的水热配套。桂林地处东南季风区,年降水量可在194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9.3摄氏度,且雨热同季,雨季较高的气温和丰沛的降水十分有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同时,桂林北、东、西3面均为非碳酸盐岩地区,雨季具有强大溶蚀能力的大量外源水汇入碳酸盐岩地区,更加剧了岩溶作用过程,对峰林峰丛地貌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未受到末次冰期大陆冰川的刨蚀破坏作用。桂林地处北半球低纬度地区,未遭受过末次冰期大陆冰盖的破坏作用,因此各种地表岩溶形态得以保存,成为举世瞩目的形态丰富的经典岩溶区(袁道先,1992)。2008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落户桂林,就是看中了其发育着世界最完美的峰林峰丛岩溶地貌和多姿多彩的岩溶景观及其保存的各种环境变化信息,具有举世瞩目的科研价值。

桂林山水主要是峰丛洼地地貌(图1-3)和峰林平原地貌(图1-4),峰丛洼地地貌基本上类似国外所说的锥状岩溶(cone karst,kegelkarst)或多边形岩溶(polygonal karst)或星状灰岩洼地(cockpit karst),峰林平原地貌对应于塔状岩溶(tower karst,turmkarst)(朱学稳等,1988)。

图1-3 桂林之峰丛洼地地貌

图1-4 桂林之峰林平原地貌

桂林岩溶景观的发育可能始于中生代,但受到白垩系地壳沉降和古湖相红层的埋藏,现代峰丛和峰林景观是随着古近纪新构造运动的地壳抬升和湿热季风气候的到来而开始形成的(图1-5)(袁道先等,1994)。

从古近纪开始,喜山运动使地壳抬升,白垩纪古湖消亡。在古湖相沉积的红层面之上开始形成古水文网,地表进入剥蚀期。随着古湖相盖层的剥蚀,岩溶继承性发育,在抬升区地势高处发育入渗岩溶,向峰丛演化;在相对下陷区或汇水区地势低位处,由于外源水的进入或岩溶水的汇集,形成地表河系而发育流水岩溶,向峰林平原发展。因此,构造运动性质的差异和由此形成的不同水文地质特征,导致峰丛和峰林的协同共生、同时异态发展。

在新近纪中、上新世,河流伴随地壳强烈上升而急速下切。大约在1500万年前,漓江下切深度达84米,形成漓江峡谷地貌,同时漓江侵蚀基准面不断下降,也促使地下岩溶的强烈发育。

第四纪初,桂林岩溶区处于相对下降状态,岩溶平原相对下降幅度可达60~90米,河流堆积黏土砾石,平原则堆积黏土;覆盖较厚的地方土下岩溶发育减弱,覆盖较薄的地方土下岩溶发育较强。

中更新世,地壳又处于抬升中,河流转为下切,黏土和砾石层被剥蚀分割,形成了完美的平地拔起的峰林岩溶地貌,岩溶洞穴同时遭受改造。自晚更新世以来,漓江继续下切,形成了河漫滩和现代岩溶峡谷,沿峡谷多处蚀切形成峭壁。由于未受末次冰期大陆冰川的刨蚀破坏,峰丛和峰林岩溶地貌保存相当完好,形成“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图1-5)(袁道先等,1994)。

最美的山水需要最具才华的诗人来赞美。赞美桂林山水的文字记录,最早源于南北朝时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诗人颜延之的“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主要是对独秀峰的赞美,没有提到漓江水。唐代诗人杜甫游览桂林,留下诗句“宜人独桂林”,用一个“独”字把桂林与其他地方做了比较,体现了桂林的特别之处。而“桂林山水甲天下”出自何处,自古就有争议。柳宗元到桂林赞訾家洲亭“今是亭之胜甲于天下”,认为桂林之亭胜甲于天下,第一次提出“甲于天下”之说,但没有针对山水。直到宋代嘉祐年间,广西转运使李师中游览桂林山水后赞誉桂林,有“桂林天下之胜,处兹山水……”之说,第一次把桂林山水放在“天下”的范围内。南宋乾道、淳熙年间,曾任桂林地方官的诗人范成大写下了“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的赞语,把对桂林的山的评价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南宋末年,桂州经略史李曾伯在《重修湘南楼记》一文中有对“桂林山川甲天下”的盛誉。到了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广西巡抚金武祥在《漓江游草》一诗中赞誉“桂林山水甲天下”。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名句的确切出处在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直到1983年,桂林市文物工作者对独秀峰石刻进行全面调查、清理,发现一块自明清以来未被发现的摩崖石刻,上面一字不差地刻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字句(图1-6),书写者是南宋庆元、嘉泰年间担任过广西提点刑狱并代理静江知府的王正功,从而结束了不休争论。

图1-5 桂林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

1.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2.下白垩统红色石灰角砾岩;3.下白垩统红色砂岩;4.下白垩统红色泥岩;5.脚洞古水流(www.xing528.com)

王正功(1133—1203年),字承甫,原名慎思,字有之,避孝宗讳改,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宋庆元六年(1200年),王正功以68岁高龄到桂林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权知府事。宋嘉泰元年(1201年),恰逢乡试之年,广西学子乡试者共中举人11名。王正功闻桂林学子在科举考试中成绩不俗,为学子们高兴,便依鹿鸣宴惯例,以地方官身份在府中宴请中举的学子,与学子对饮。王正功在微醺中挥笔而就,作七律两首:

(一)

百嶂千峰古桂州,向来人物固难俦。

峨冠共应贤能诏,策足谁非道艺流。

经济才猷期远器,纵横礼乐对前旒。

三君八俊具乡秀,稳步天津最上头。

(二)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

九关虎豹看勍敌,万里鹍鹏伫剧谈。

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

诗中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便从此传遍华夏,经久传唱,享誉中外。而后一位名叫张次良的人将这两首诗完整地刻在了著名景点独秀峰南麓的读书岩上(图1-6)。虽然王正功本意不是赞美桂林山水,是希望桂林的学子们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学业上取得的成绩能像桂林山水一样秀甲天下,但是就是这么一句话,或许是王正功的独创,或许是信手拈来,却成为对桂林山水最经典、最具概括性、最具生命力的惊世名句,将其刻在桂林奇峰独秀峰的读书岩上,为桂林名山增色不少。“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包含了所有人的想象,使桂林山水名扬天下。

图1-6 桂林独秀峰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石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