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坛镇:农特产品丰富,石刻名胜独具魅力

黄坛镇:农特产品丰富,石刻名胜独具魅力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坛镇位于县境西部,东连城关镇,南邻前童镇和岔路镇,西界天台县,西北和新昌县接壤。2004年8月30日,撒双峰乡,并入黄坛镇。即成建制撤销黄坛镇、双峰乡,合并组建新的黄坛镇。几年来,黄坛镇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茶叶、竹笋、高山蔬菜、菌类、香榧、红豆等特色农业主导产品初具规模,并形成了10万余亩竹木特产经济林。杨景思墓前石刻造像在黄坛镇黄泥丘村后,当地称为“石马塘石刻”。

黄坛镇:农特产品丰富,石刻名胜独具魅力

黄坛镇位于县境西部,东连城关镇,南邻前童镇和岔路镇,西界天台县,西北和新昌县接壤。北交深甽镇和梅林镇。域内面积187.22平方公里,下辖30个行政村,9680户,2.7万人。镇政府驻地黄坛东路20号。

镇以驻地黄坛得名。古时,该地多松树,故称松坛。据《松坛杨氏宗谱》记载,唐刑部尚书杨荣、都知兵马使杨伴兄弟俩于后周显德三年(956)由永嘉迁松坛。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二月,松坛杨镇龙在家乡率众起义,反抗元朝残酷统治。元军以重兵围松坛,纵火烧杀,百姓死伤无数,杨氏族人四处逃亡,起义失败。又据当地《严氏宗谱》,宋至道二年(996)严忽鲁自湖广黄州府黄梅县徙居宁海城西廿八都,赘于松坛董氏,为纪念故土黄梅县,称住宅一带为黄坛。

自宋代起至民国为连理乡,新中国成立前属松溪乡、原双峰乡。其中逐步、大陈等21个自然村原为新昌“飞地”,澄深等四个自然村为天台县“飞地”。1949年1月划入双峰乡辖区。1951年为松溪、峰山、双峰、大岩、逐步、西溪、留横、盈坑乡及三岙、峰溪二乡之一部分。1956年合并为黄坛乡、西溪乡、双峰乡。1958年属黄坛人民公社、双峰人民公社。1961年为山岙公社、黄坛公社地分出,以今之辖区另建双峰公社、西溪公社。1964年山岙公社并入黄坛公社。1983年改黄坛乡、西溪乡、双峰乡。1988年置黄坛镇。1992年实行镇(乡)管村体制,西溪乡并入黄坛镇、双峰乡。2004年8月30日,撒双峰乡,并入黄坛镇。即成建制撤销黄坛镇、双峰乡,合并组建新的黄坛镇。2006年全县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现辖五兴、松坛、斑竹园、黄坛、兴坛、后王、杨家、永联、大塘山、峰山、大木、联溪、新华、穆坡、大洋山、里岙、张家山、明珠、金家岙、弘扬、盈坑、榧坑、中央山、上辽岗、里塘、逐步、张辽、里天河、王家染、澄深等30个行政村。

境内西北多山,沟壑错落而山多田少。村庄的平均海拔为350米以上。蟹背尖海拔954米,为宁海第一高峰。东南诸山略低,亦少有平地。主要溪流有:发源于望海岗东麓的西溪;发源于天台华顶山的梅坑,集众多支流,汇入大溪。发源于望海岗南麓的大松溪;流经椎坑,汇入白溪。大溪沿岸系溪谷平地,为水稻产区。已建西溪水库、黄坛水库等。

黄坛镇是古代台甬、台绍故道交汇通衢之地。卵石古道、黄坛黄公桥等都是古代交通要道的有力见证。现今首道甬临线与县道榧坑公路在黄坛街“Y”形岔开。交通方便,集市繁荣,每逢农历二、五、八为集市。国家交通主于公路同三线高速、省道甬临线穿镇而过,镇内乡道四通八达。

辖区现有工业企业312家,其中县实力型企业1家,潜力型企业2家,规模以上企业23家。几年来,黄坛镇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茶叶、竹笋、高山蔬菜、菌类、香榧红豆等特色农业主导产品初具规模,并形成了10万余亩竹木特产经济林

境内山水秀丽,风光潞旎。野鹤湫为宁海县最好的生态休闲度假区之一;西溪水库是宁海县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黄坛古民居建筑群号称“浙东一绝”。大坑山南麓的慈云寺,初建于唐咸通三年(862)。大贩洋的福安寺始建于宋朝。黄泥丘村有石马塘石刻,雕刻粗犷,形象逼真,为宁海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摘星岭东南麓有澄深寺,今寺宇尚完整。榧坑村口有本省跨径最大的单孔拱桥——万年桥。黄公桥位于黄坛镇杨家村,单孔石拱桥,2004年被评为1级旅游资源单体。杨家小祠堂位于杨家村内,2004年被评为1级旅游资源单体。自南宋以来,黄坛就开始有元宵灯会活动,明清时期尤为繁荣。十里花灯,二十里迂回,其声势之大,实属罕见。

西部大坑山北麓慈云寺,原称齐云寺,初建唐咸通三年(862),宋治平三年(1060)改今额。黄坛街畈田山北麓安寺,始建于宋,现均存大雄宝殿及厢房。

澄深寺,在县城西23公里澄深村。宋景德四年(1007)兴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重修,为天台七十二寺之一。1949年前属于天台,新中国成立后属于宁海。近年,澄深寺殿宇陆续拆建翻新,布局也较合理。进山门,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两侧新建对称的厢房;西厢西边天井有一放生池,池中架有小桥。山门口两株古柏挺立迎客,旁边靠近拱桥有棵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陪伴一座微型相轮塔。一泓坑水环绕寺院西南,最深处也能见底,称之为澄深潭。寺前公路南侧新建“夏香亭”,亭柱刻有一副对联:“夏风凉爽柳根柳叶菩提树,香气宜人双浆双峰不老松”。

自黄坛沿大溪至溪南,两岸大小村庄,自古繁华。村内现存清代古建筑多座,结构古雅隽美,砖石雕刻丰富多彩。“黄坛四堂”,包括“厚诒堂”、“克绍堂”、“益善堂”、“居易堂”等,在2000年4月就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评为4级旅游资源单体。

“厚诒堂”是“黄坛四堂”之一,由严廷撰与其次子严奕步建造,建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至嘉庆十年(1805),即今规模,为清代四合院民居。(www.xing528.com)

“益善堂”由严廷撰之孙严得纯建造,建于道光十一年(1831)至道光十五年(1835),为清代四合院民居。院子的西南角设有一小书房环境清幽,是一个院中之院。它的周围外墙上嵌有16个石花窗,图文并茂,寓意深刻。多个石窗拱护一院,实属罕见。

万年桥,架于双峰榧坑村东南大松溪上。乱石垒就,东首依岩而建,基础坚固。全长24米,跨径20米,宽5米,高14米。为全省跨径最大之单孔乱石孔桥之一。建于明末清初,以祈永久牢固不圮,称万年桥。又因在榧坑村旁,又称榧坑桥。现为宁波市十佳名桥之一。

杨景思墓前石刻造像在黄坛镇黄泥丘村后,当地称为“石马塘石刻”。杨景思系宋绍兴元年(1131)进士,累官至朝仪大夫,封临海开国男。其墓原已埋没,现已重修。墓前存半陷入土的石马和已残的文翁仲各2,武翁仲1尊。1982年12月被公布为宁海县级重点保护文物。

2005年7月26日,西溪水库正式下闸蓄水。西溪水库是一座集防洪、供水、灌溉、发电于一体的大型水库,总库容0.85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6000千瓦,概算总投资4.83亿元,是宁海历史上移民人数最多和投资最大的水利单体工程,也是省市重点工程。

野鹤湫位于黄坛镇的黄坛水库上游的一个支流中,全溪长达2.5华里,有三折瀑布、瑶台瀑布、天门瀑布等组成瀑布群。在各个观景点还建造了竹亭、竹台、竹楼、竹榭、竹廊、竹桥等等。

野鹤湫景区

早在唐朝建中年间(780—783)黄坛就有村民定居,两宋显贵门闾,明清儒商名流,代有人出。宋绍兴元年(1131)进士杨景思、,累官至朝仪大夫,封临海开国男。黄坛街是元初起义军首领杨镇龙的故里。也是清末指画家严源(远轩)故里、还有近代辛亥革命志士徐良臣、名中医苍山、报人胡育琦、长期从事维管束植物分类学研究工作的方振富等人。

杨镇龙,元初浙东农民起义军首领,宁海黄坛人。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二月,杨镇龙在家乡率众起义,反抗元朝残酷统治。起义军连克宁海、象山,回师经开台入东阳,至玉山聚众12万。朝廷派兵镇压,在武昌、东阳、义乌等地与元军激战后,被迫折回宁海“元军以重兵围松坛,纵火烧杀,百姓死伤无数,杨氏族人四处逃亡,起义失败。

(应可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