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冲绳海槽的海底扩张之谜

冲绳海槽的海底扩张之谜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我国和日本都对冲绳海槽作了大量地质地球物质调查,发现内地层很年轻,且遭受构造变形,大量正断层反映海槽受到拉伸作用。看来,冲绳海槽正在遭受活跃的孤后拉张作用。总的看来,冲绳海槽乃是沿大陆边缘陆壳破裂,边缘海小洋盆正在诞生的场所,这在全球构造中相当罕见,因而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问题在于,冲绳海槽究竟有无新洋壳生成?是否已发生海底扩张?

冲绳海槽的海底扩张之谜

东海有十分广阔的浅海大陆架,但向东南方向,水深陡增至2000余米,这就是冲绳海槽。这列海槽宽约100千米,东北—西南向延伸,与琉球群岛大致平行。由于冲绳海槽位于我国大陆、台湾岛和日本之间,大陆、台湾岛和日本的学者,都对海槽形成的问题感到极大的兴趣。

在冲绳海槽西北侧的钓鱼岛上,距今1000多万年的地层中夹有煤层;而海槽东南侧琉球群岛的西表岛、那国岛上也有同时代的煤层。据此,日本学者小西健二等推测,在海槽形成之前,钓鱼岛是和西表岛、与那国岛连在一起的,即当时琉球群岛曾贴连于东海大陆架外缘上,以后琉球群岛从东海大陆架分裂出来,并向东南方向漂移,冲绳海槽便随之扩张形成。近年来,我国和日本都对冲绳海槽作了大量地质地球物质调查,发现内地层很年轻,且遭受构造变形,大量正断层反映海槽受到拉伸作用。东部槽底散布着几十座海底火山,有的仍在喷发,且伴有地震活动。学者们对海槽北缘一次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9.6度,东经127.9度)的地震波作了详细分析,得出这次地震活动是拉张作用产物的结论。看来,冲绳海槽正在遭受活跃的孤后拉张作用。

冲绳海槽西面的东海大陆架和东面的琉球群岛,地壳厚度都在30千米左右,属典型的大陆型地壳,海槽以下的地壳则已明显减薄。在拉伸作用下,上部地壳发育一系列正断层和掀斜地块,颇似一叠倾倒的纸牌;略带柔性的下部地壳就像软糖那样被拉长拉薄。这就是陆壳破坏(变薄)的裂谷阶段或裂陷阶段。当大陆地壳终于被拉断,地幔熔融形成的岩浆便会沿裂口大规模上升,冷凝成玄武质的大洋地壳;随着新洋壳不断形成,先成的海底向两侧扩张,这就进入第二阶段,称海底扩张或漂移阶段。根据海槽有很高的地热异常,以及从槽底采获的玄武岩,台湾岛的一些学者和日本学者相信,水深较大的海槽西南段正在形成新洋壳,已处于海底扩张阶段。

然而研究表明,海槽的地壳厚度可达14千米以上,不大像正常的大洋地壳(正常洋壳的厚度一般在10千米以下),却有可能是拉薄了的大陆地壳;槽底除有玄武岩外,也打捞到不少陆壳性质的中、酸性岩石;槽底上覆沉积层的厚度一般在1千米以上(如果是新生洋壳,其上就不可能有较老和较厚的沉积物)。从这些方面分析,我国大陆的一些学者和日本学者认为,海槽槽底还没有典型的新洋壳形成,也就是说,海槽的拉张仍停留在陆壳变薄的裂陷阶段,而尚未发展到海底扩张阶段(即使是其西南段)。(www.xing528.com)

直到目前,以上两派学者仍然各执一词。比如对槽底长条状延伸的磁异常,扩张派认为它们是新生洋壳的反映,并通过与地磁极性倒转年表对比,得出海槽的洋壳形成于190万年以来,平均单侧扩张速率约2厘米/年;裂陷派则认为,这种磁异常是线状排列的海丘和海岭造成的,与海底扩张无关。

总的看来,冲绳海槽乃是沿大陆边缘陆壳破裂,边缘海小洋盆正在诞生的场所,这在全球构造中相当罕见,因而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问题在于,冲绳海槽究竟有无新洋壳生成?是否已发生海底扩张?本文作者曾推测,海槽西南段轴带的发展可能正处于典型洋壳行将诞生,即裂陷阶段(如东非裂谷)至扩张阶段(如红海)的转折时期。这一论点能否成立?要确切地回答这些问题,还有待更多新资料和新证据的发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