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新生代上叠盆地构造特征揭示-宁夏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及潜力预测

中新生代上叠盆地构造特征揭示-宁夏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及潜力预测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宁夏的地质构造面貌是经过了长期构造演化于新生代以来形成的,因而中新生代上叠盆地较发育。(四)贺兰山南段东麓中生代坳陷盆地其范围为贺兰山南段东半部,南北长约43km,东西宽10~15km,为中生代形成的内陆坳陷盆地,上叠于贺兰山早古生代弧后盆地建造之上,以不整合为边界。盆地在新生代又进一步被断裂分割成两个断陷盆地和一个隆起。总体表现为新生代非均一性断陷盆地,是盆地充填厚度较大的新生界。

中新生代上叠盆地构造特征揭示-宁夏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及潜力预测

宁夏的地质构造面貌是经过了长期构造演化于新生代以来形成的,因而中新生代上叠盆地较发育。自北而南主要有下列几大盆地。

(一)贺兰山汝箕沟侏罗纪内陆坳陷盆地

其范围为贺兰山北段汝箕沟—二道岭一带,南北长约15km,东西宽约12km,以不整合为盆地边界。上叠于贺兰山晚元古代—三叠纪裂陷带沉积建造之上。盆地内由河湖相碎屑岩及含煤的碎屑—泥质岩等充填。现构造形态为一较宽缓复式向斜。

(二)银川新生代断陷盆地

分布于贺兰山以东及宁东台地北段以西,长约165km,宽15~43km。其西界为贺兰山东麓大断裂,向东倾;东界为黄河大断裂,向西倾;北界为正谊关大断裂,向北陡倾;南界为青铜峡—固原断裂(该深大断裂的一段);总体走向北北西。在新生代以前其特征与贺兰山隆起相似,新生代时期由于强烈的断陷而形成地堑型断陷盆地。磁、电、重力测量的资料均证实它为一断陷区。地堑两侧重力梯度突变明显,系断层所致。盆地中、新生代沉积发育,至今处于强烈下降趋势,沉陷深达4000~5000m。依据各类资料分析,基底地层为下古生界奥陶系,上覆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盆地内部由多个断块组成。除边界断裂外,盆地内靠西部和中偏东部分别还分布有芦花台断裂和平罗—银川断裂,前者是中部深陷区与西部斜坡区的分界断裂,后者是中部深陷区与东部斜坡区的分界线,二者北起大武口东,南延伸至吴忠南相交。盆地北缘和南缘也分别分布有大武口断裂和莲湖—郭家桥断裂,前者为北部斜坡区之南侧边界断裂,后者为南部斜坡区之北侧边界断裂。

(三)鄂尔多斯中生代坳陷盆地

宁夏所处为鄂尔多斯中生代盆地西缘,西以黄河断裂和青(龙山)云(雾山)早古生代古隆起为界,向北延至内蒙古,向东延至陕西和甘肃,向南延至甘肃,是在鄂尔多斯地块基础上形成的特大型陆内盆地。盆地在宁夏的大部分上叠于上古生界—三叠系构造层之上,西南部(青龙山—彭阳一带)则超覆于下古生界构造层之上。盆地内充填有侏罗系碎屑—泥炭质沉积和白垩系碎屑—泥质沉积,上覆不厚的新生界。盆地西缘内部东西之间,又以车道—阿色浪断裂为界,西部下陷较浅(或抬升较高),中生界厚度较小,断裂、褶皱构造较发育;东部(即盆腹地)下陷深,中生界厚度很大,构造简单。

(四)贺兰山南段东麓中生代坳陷盆地

其范围为贺兰山南段东半部,南北长约43km,东西宽10~15km,为中生代形成的内陆坳陷盆地,上叠于贺兰山早古生代弧后盆地建造之上,以不整合为边界。盆地内下部为侏罗系含煤的碎屑—泥质岩沉积建造,上部为白垩系碎屑岩—泥质岩沉积建造,现构造形态为一不完整的宽缓向斜。

(五)红寺堡新生代断坳盆地

构造线方向为北西转南北向,其北东以牛首山—罗山西麓反冲断裂为界。上叠于其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碎屑—泥炭质沉积层之上。盆地是在北祁连活动带前陆盆地基础上形成的,以坳陷为主,断陷次之。盆地内充填物主要为新生界内陆河湖相碎屑—含膏盐泥质积层,厚度超过km,最厚可达2000m。盆地内以较宽缓褶皱为主。(www.xing528.com)

(六)六盘山白垩纪拉分盆地

东以青(龙山)—云(雾山)早古生代隆起为界,北至香山—烟筒山古生代隆起,南至西吉断裂,是在北祁连活动带前陆盆地基础之上由挤压—走滑双重作用形成的较大型拉分盆地。沉降中心靠近南侧的南华山、西华山断裂,使盆地呈箕状向北东方向仰起。盆地中间膨大,向西、向南收敛,总体呈北西—南东走向,形状呈一豆荚状,其基底层由下古生界、上古生界的不同建造层构成,基底起伏大,构造复杂。盆地内充填有下白垩系碎屑—泥炭—膏盐沉积,厚度大,且横向变化也大,最厚达3000m。盆地在新生代又进一步被断裂分割成两个断陷盆地和一个隆起。

1.海原新生代断坳盆地

构造线方向总体呈北西向,其北东与香山早古生代弧后盆地无明显断裂分界,南以南西华山北麓大断裂为界。属(白垩纪拉分盆地)继承性断坳盆地,其形成以坳陷为主,盆地内充填物主要为新生界内陆湖盆泥质—膏盐沉积层,新生界最厚近800m。盆地内以次一级的北西向短轴褶皱和断裂为主,发育次一级隆起和断陷。

2.清水河新生代断陷谷地

主体构造线为近东西转南北向,长约200km,西北段最宽约20km,南段宽约5km,为一狭长的新生代断陷谷地。东以清水河断裂为界,西以香山北麓断裂为界。属(白垩纪拉分盆地)继承性断陷盆地,断陷内主要为巨厚的新生界沉积层,估计最大累计厚度达1000m以上。

3.六盘山新生代隆起

范围包括狭义的六盘山和月亮山白垩系基岩出露区。北以南西华山—六盘山断裂为界,东以小关山断裂与青(龙山)—云(雾山)早古生代隆起为界,西南以六盘山西麓断裂为界,与西吉盆地相邻,是六盘山白垩纪拉分盆地的南缘在挤压—走滑作用下的隆起部分。其两麓断裂除具有逆冲性质外,更兼有右行走滑性质。内部南北向断裂也类似,主要由中生界白垩系陆相碎屑岩—泥岩建造组成,间有新生界覆盖。

(七)西吉新生代断陷盆地

位于月亮山北麓—六盘山西麓大断裂南西侧,向西南延至甘肃静宁一带。总体表现为新生代非均一性断陷盆地,是盆地充填厚度较大的新生界。从邻区甘肃静宁一带河谷冲沟中零星出露的地层来看,盆地上叠于下古生界和上古生界之上。盆地的基底起伏较大,发育次级隆起。该断陷盆地是在早期岛弧(弧间盆地)基础上演化而来的,为一典型的挤压—剪切型断陷盆地,两端收敛并尖灭,中部扭曲膨大。其基底断裂发育,活动性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