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学性质及含硫情况|宁夏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及潜力预测

化学性质及含硫情况|宁夏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及潜力预测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土坡组煤的化学性质1.水分原煤水分为0.38%~5.49%,各煤层平均为2.06%~4.04%。垂向上,碱沟山矿区各煤层自上而下水分呈逐渐增高趋势,线驮石矿区上下各煤层水分变化不大。碱沟山矿区自上而下各煤层全硫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上部10煤层全硫最低,平均为0.83%,属低硫煤;下部15、16煤层全硫最高,平均为2.58%、2.64%,属中高硫煤;12、14煤层全硫平均为1.80%、1.13%,属中硫煤。表5-2-1土坡组煤质主要指标统计表注:表中“/”表示未获得具体测试数据。

化学性质及含硫情况|宁夏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及潜力预测

(一)土坡组煤的化学性质

1.水分

原煤水分(Mad)为0.38%~5.49%,各煤层平均为2.06%~4.04%。垂向上,碱沟山矿区各煤层自上而下水分呈逐渐增高趋势,线驮石矿区上下各煤层水分变化不大。碱沟山矿区煤的水分含量较线驮石矿区高,碱沟山矿区各煤层水分为2.06%~4.04%,平均为3.07%;线驮石矿区煤层水分为2.30%~2.69%,平均为2.47%。

2.灰分

原煤灰分(Ad)为2.65%~38.01%,各煤层平均为3.80%~31.28%,属特低灰煤—中高灰煤(据GB/T15224.1-2010)。

碱沟山矿区12、15煤层灰分在碱沟山矿区内最高,分别为17.16%、19.04%,属低灰煤;14煤层灰分最低,为3.80%;10、16煤层灰分为6.03%、5.46%,10、14、16煤层均属特低灰煤。线驮石矿区1煤层灰分在线驮石矿区内最高,为31.28%,属中高灰煤;2煤层灰分最低,为14.10%,属低灰煤;其他各煤层灰分为20.58%~26.71%,属中灰煤。

碱沟山矿区煤的灰分比线驮石矿区煤的灰分低。碱沟山矿区各煤层灰分平均为3.80%~19.04%,矿区平均为10.30%,线驮石矿区各煤层灰分平均为14.10%~31.28%,矿区平均为23.81%。

3.挥发分

浮煤挥发分(Vdaf)为1.72%~15.63%,各煤层平均为2.00%~12.61%,属特低—低挥发分煤。碱沟山矿区各煤层的挥发分较低,为2.00%~3.30%;线驮石矿区较高,为7.02%~12.61%。碱沟山矿区自下而上各煤层挥发分变化不大,线驮石矿区7煤层挥发分较高,平均为12.61%;其他煤层挥发分较低,平均为7.02%~8.67%。

4.硫

原煤全硫(St,d)为0.59%~11.37%,各煤层平均为0.83%~6.71%,属低硫—高硫煤(据GB/T15224.2—2010标准)。

碱沟山矿区自上而下各煤层全硫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上部10煤层全硫最低,平均为0.83%,属低硫煤;下部15、16煤层全硫最高,平均为2.58%、2.64%,属中高硫煤;12、14煤层全硫平均为1.80%、1.13%,属中硫煤。线驮石矿区1、5、9煤层全硫平均分别为6.71%、5.01%、6.63%,属高硫煤;2煤层全硫平均为1.92%,属中硫煤;7煤层全硫平均为2.34%,属中高硫煤。

碱沟山矿区全硫比线驮石矿区全硫低。碱沟山矿区各煤层全硫平均为0.83%~2.64%,矿区平均为1.80%。线驮石矿区各煤层全硫平均为1.92%~6.71%,矿区平均为4.52%。土坡组煤质主要指标见表5-2-1。

表5-2-1 土坡组煤质主要指标统计表

注:表中“/”表示未获得具体测试数据。

煤中各种硫以硫化铁硫(Sp,d)为主,次为有机硫(So,d),少量硫酸盐硫(Ss,d)。碱沟山矿区各煤层中硫化铁硫为0.01%~1.99%,平均为0.96%;有机硫0.53%~0.71%,平均为0.62%;硫酸盐硫为0.00%~0.05%,平均为0.01%。线驮石矿区各煤层中硫化铁硫为0.13%~8.72%,平均为3.05%;有机硫0.07%~2.44%,平均为0.87%;硫酸盐硫为0.02%~1.21%,平均为0.30%。见表5-2-2。

表5-2-2 土坡组煤中各种硫特征表

5.元素组成

碱沟山矿区煤中元素组成较线驮石矿区,碳元素明显增高,氢、氮元素明显降低,氧元素二者差别不大。

碱沟山矿区煤中碳元素为94.93%~97.40%,各煤层平均为95.82%~96.97%;氢元素为0.60%~1.04%,各煤层平均为0.60%~0.95%;氮元素为0.41%~0.58%,各煤层平均为0.43%~0.56%;氧元素为0.44%~2.78%,各煤层平均为1.02%~2.43%。

线驮石矿区碱沟山矿区煤中碳元素为76.68%~92.44%,各煤层平均为77.74%~90.96%;氢元素为0.79%~6.29%,各煤层平均为0.79%~4.54%;氮元素为1.31%,氧元素为1.93%。见表5-2-3。

表5-2-3 土坡组煤的元素组成特征表

注:表中“/”表示未获得具体测试数据。

6.有害元素

(1)磷

土坡组煤为特低磷—低磷煤。碱沟山矿区煤中磷比线驮石矿区要低。

碱沟山矿区原煤的磷(Pd)为0.001%~0.028%,各煤层平均为0.006%~0.025%,属特低磷—低磷煤(据GB/T20475.1—2006标准)。其中10、14煤层为特低磷,为0.007%、0.006%;8、12、15、16煤层为低磷,为0.013%、0.016%、0.011%、0.025%。

线驮石矿区原煤的磷(Pd)为0.001%~0.071%,各煤层平均为0.026%~0.041%,属低磷煤。

(2)氯

线驮石矿区各煤层氯(Cld)为0.111%~0.236%,属低氯—中氯煤(据GB/T204752—2006标准)。

(3)砷

线驮石矿区各煤层砷(Asd)为6.15~21.53μg/g,属低砷煤(据GB/T20475.3—2012标准)。

7.微量元素

(1)锗

线驮石矿区煤中锗(Ged)为3~16μg/g,低于工业品位的最低要求(20μg/g)。

(2)镓

线驮石矿区煤中镓(Gad)为2~45μg/g,矿区大部分区域煤中锗含量低于工业品位的最低要求(30μg/g),零星小范围锗含量大于30μg/g。

(二)太原组煤的化学性质

1.水分

原煤水分为0.20%~4.24%,各煤层平均为0.44%~2.17%。自上而下各煤层煤的水分有降低的趋势,上部二2煤水分平均为1.44%,下部一1—2煤水分平均为1.03%。贺兰山煤田和香山煤田水分较低,各煤层平均为0.44%~0.94%。宁东煤田水分较高,各煤层平均为0.69%~2.17%。

2.灰分

原煤灰分(Ad)产率为4.23%~59.25%,各煤层平均为15.84%~29.96%,属低灰—中灰煤(据GB/T15224.1—2010标准)。太原组一5煤层灰分较高,平均为29.45%~29.96%;一1—1煤层灰分较低,平均为17.80%,其他各煤层灰分介于之间。贺兰山煤田、香山煤田太原组煤的灰分较高,平均为23.61%和22.51%。宁东煤田灰分较低,平均为21.17%。

3.挥发分

浮煤挥发分(Vdaf)为6.28%~51.24%,各煤层平均为18.55%~41.34%,属低—高挥发分煤(据MT/T849—2000标准)。自上而下各煤层挥发分逐渐降低。韦州矿区煤的挥发分变化较大,其他各矿区挥发分变化不大。

4.硫

原煤全硫(St,d)为0.21%~5.88%,各煤层平均为0.79%~2.92%,属低—中高硫煤(据GB/T15224.2%—2010标准)。

太原组上部煤层硫较低,下部煤层硫较高,如贺兰山、宁东煤田上部二1、二2煤层硫平均为1.13%和1.91%,下部一煤层硫平均为2.24%;香山煤田上部五煤层硫为1.75%,下部十四煤层硫为2.27%。

各煤田内部,由北向南,硫逐渐降低。贺兰山煤田北部石嘴山矿区硫最高,为2.31%;南部的呼鲁斯太矿区硫最低,为1.70%;沙巴台、石炭井矿区硫介于之间。宁东煤田北部的红墩子、横城矿区硫较高,为2.44%和2.52%;南部的韦州矿区硫较低,为2.24%;最南端的萌城矿区硫最低,为1.06%。太原组煤质主要指标见表5-2-4。

表5-2-4 太原组煤质主要指标统计表

续表

各煤层煤中各种硫以有机硫(So,d)为主,平均为1.07%;其次为硫化铁硫(Sp,d),平均为0.78%;少量硫酸盐硫(Ss,d),平均为0.11%。

5.元素组成

各煤层碳(Cdaf)平均为80.25%~90.35%,氢(Hdaf)平均为3.83%~5.91%,氮(Ndaf)平均为1.28%~1.60%,氧(Odaf)平均为2.00%~10.40%。见表5-2-5。H/C在6%左右。太原组自上而下各煤层有碳逐渐增高、氢和氧逐渐降低的趋势,氮变化不明显。萌城、韦州矿区碳元素较高,平均为86.25%~87.60%;氧元素较低,平均为3.55%~5.47%。其他矿区碳元素较低,平均为80.80%~83.68%;氧元素较高,平均为6.72%~10.40%。各矿区氢、氮元素变化不大。

6.有害元素

(1)磷

原煤磷(Pd)为0.001%~0.200%,各煤层平均为0.010%~0.060%,属低—中磷煤(据GB/T20475.1—2006标准)。太原组上部煤层磷较高,下部煤层磷较低。横城、韦州矿区煤中磷较高,其他矿区煤中磷较低。

表5-2-5 太原组煤的元素组成统计表

(2)氯

原煤氯(Cld)为0.006%~0.719%,各煤层平均为0.029%~0.318%,属特低氯—高氯煤(据GB/T204752—2006标准)。太原组上部煤层氯较下部煤层高。韦州矿区各煤层氯较高,平均为0.110%~0.318%,为中—高氯煤;其他矿区各煤层氯较低,平均为0.041%~0.070%,为低氯煤。

(3)砷

原煤砷(Asd)为0~42μg/g,各煤层平均为1~12μg/g,属特低—低砷煤(据GB/T20475.3—2012标准)。太原组各煤层砷变化较小。红墩子矿区砷较高,平均为3~6μg/g;其他各矿区砷较低,平均为1~3μg/g。

(4)氟

原煤氟(Fd)为50~444μg/g,各煤层平均为112~379μg/g,属低氟—高氟煤(据MT/T966—2005标准)。太原组上部煤层氟较下部煤层高。红墩子矿区氟较高,其他矿区较低。太原组煤中有害元素含量见表5-2-6。

表5-2-6 太原组煤中有害元素含量表

注:表中“/”表示未获得具体测试数据。

(三)山西组煤的化学性质

1.水分

原煤水分(Mad)为0.22%~4.33%,各煤层平均为0.41%~1.76%。山西组自上而下各煤层煤的水分有降低的趋势,上部二1煤水分平均为1.33%,下部一2煤水分平均为1.28%。红墩子、横城矿区各煤层水分较高,平均为1.45%~1.76%。萌城、韦州矿区各煤层水分较低,平均为0.80%~1.02%;其他矿区煤中水分的高低介于红墩子、横城矿区与萌城、韦州矿区之间。

2.灰分

原煤灰分(Ad)为6.34%~53.97%,各煤层平均为10.14%~32.97%,属中灰—中高灰煤(据GB/T15224.1—2010标准)。山西组各煤层灰分变化不大,红墩子矿区灰分最高,平均为30.11%~32.85%;韦州、萌城矿区灰分最低,平均为21.87%~22.97%;其他矿区煤的灰分高低介于红墩子矿区与韦州、萌城矿区之间。

3.挥发分

浮煤挥发分(Vdaf)为4.17%~44.63%,各煤层平均为7.47%~39.81%,属低—高挥发分煤(据MT/T849—2000标准)。山西组自上而下各煤层挥发分逐渐降低。韦州矿区各煤层挥发分变化较大,其他各矿区挥发分变化较小。

4.硫

原煤全硫(St,d)含量为0.16%~4.63%,各煤层平均为0.41%~1.02%,属低—低中硫煤(据GB/T15224.2—2010标准)。垂向和平面上,硫分变化不大。山西组煤质主要指标见表5-2-7。

表5-2-7 山西组煤质主要指标统计表

续表

(3)砷

原煤砷(Asd)为0~29μg/g,各煤层平均为1~4μg/g,属特低砷煤(据GB/T20475.3—2012标准)。

煤中各种形态硫以有机硫(So,d)和硫化铁硫(Sp,d)为主,平均为0.42%和0.40%,少量硫酸盐硫(Ss,d),平均为0.07%。

5.有害元素

(1)磷

原煤磷(Pd)为0.004%~0.238%,各煤层平均为0.023%~0.042%,属低磷煤(据GB/T20475.1—2006标准)。山西组各煤层各矿区煤中磷变化不大。

(2)氯(www.xing528.com)

原煤氯(Cld)为0.007%~0.431%,各煤层平均为0.027%~0.070%,属特低氯—低氯煤(据GB/T20475.2—2006标准)。山西组下部煤层氯较上部煤层高。呼鲁斯太矿区各煤层氯较低,其他矿区各煤层氯较高。

(4)氟

原煤氟(Fd)为41~409μg/g,各煤层平均为106~217μg/g,属低氟—高氟煤(据MT/T966—2005标准)。山西组上部煤层氟较下部煤层高。红墩子矿区氟较高,其他矿区较低。山西组煤质中有害元素含量见表5-2-8。

表5-2-8 山西组煤中有害元素含量表

6.元素组成

各煤层碳(Cdaf)平均为80.24%~90.38%,氢(Hdaf)平均为4.36%~5.38%,氮(Ndaf)平均为1.35%~2.20%,氧(Odaf)平均为3.52%~11.03%,见表5-2-9。H/C在6%左右。山西组自上而下各煤层碳元素有逐渐增高,氢和氧元素逐渐降低的趋势,氮元素变化不明显。萌城、韦州矿区煤中碳元素较高,平均为86.25%~90.38%,氧元素较低,平均为3.52%~6.51%%,红墩子、横城矿区煤中碳元素较低,平均为80.24%~81.53%,氧较高,平均为9.04%~11.03%,各矿区氢、氮变化不大。

表5-2-9 山西组煤的元素组成统计表

(四)延安组煤的化学性质

1.贺兰山煤田汝箕沟矿区

(1)水分煤的水分含量变化很低,主要可采煤层水分(Mad)为0.76%~0.79%。

(2)灰分

原煤灰分(Ad)产率为3.19%~30.97%,各煤层平均为7.11%~13.93%,属特低灰—低灰煤(据GB/T15224.1—2010标准)。汝箕沟矿区4煤层灰分含量最低,7煤层灰分含量最高,自上而下各煤层灰分有增高的趋势。汝箕沟矿区南部汝箕沟煤矿灰分最低,由南向北煤的灰分逐渐增高,北部白芨沟煤矿灰分最高。

(3)挥发分

煤的挥发分(Vdaf)为4.33%~9.27%,各煤层平均为4.78%~7.87%,属特低挥发分煤(据MT/T849—2000标准)。自上而下各煤层挥发分有降低的趋势。南部汝箕沟煤矿挥发分最低,由南向北煤的挥发分逐渐增高,北部白芨沟煤矿挥发分最高。

(4)硫

原煤全硫(St,d)为0.11%~0.85%,各煤层平均为0.17%~0.48%,属特低硫煤(据GB/T15224.2—2010标准)。汝箕沟矿区2煤层全硫最低,向下各煤层硫变化不大。汝箕沟矿区南部汝箕沟煤矿全硫最低,由南向北煤的全硫逐渐增高,北部白芨沟煤矿全硫最高。汝箕沟矿区各煤层煤质主要指标见表5-2-10。

煤中各种形态硫以硫化铁硫(Sp,d)为主,其次为有机硫(So,d),硫酸盐硫(Ss,d)很少。煤中硫化铁硫较高,经重液分选后,大多数硫化铁硫可以脱除。

表5-2-10 汝箕沟矿区各煤层煤质主要指标统计表

续表

注:表中“/”表示未获得具体测试数据。

(5)磷

各煤层原煤磷为0.0010%~0.0109%,属特低—低磷煤(据GB/T20475.1-2006标准)。

(6)元素分析

各煤层碳(Cdaf)平均为93.10%~94.55%,氢(Hdaf)平均为3.24%~3.47%,氮(Ndaf)平均为0.60%~0.87%,氧(Odaf)平均为1.36%~2.20%。H/C在3.5%左右。

2.宁东、宁南煤田各矿区

(1)水分

延安组原煤水分(Mad)为0.80%~12.98%,各煤层平均为2.61%~10.90%。延安组自上而下各煤层水分有降低的趋势,上部五2煤水分最高,平均为6.91%;下部二2煤水分最低,平均为6.03%。宁夏延安组煤层水分自北向南、由西向东,煤的水分逐渐降低。灵武矿区水分最高,平均为10.12%;炭山矿区水分最低,平均为2.96%;其他矿区水分平均为5.29%~7.68%。

(2)灰分

原煤灰分(Ad)产率为3.13%~36.94%,各煤层各矿区平均为5.95%~26.42%,属特低灰—中灰煤(据GB/T15224.1—2010标准)。

延安组上部煤层和下部煤层灰分较高,中部煤层灰分较低。五2煤层灰分平均为11.49%,四2煤层平均为11.25%,三2煤层灰分平均为9.99%,二2煤层平均为12.21%,一1煤层平均为11.32%。

马家滩矿区延安组煤层灰分最低,平均为7.19%,由马家滩矿区向北向南向西各矿区煤层灰分增高。北部鸳鸯湖和灵武矿区灰分平均为11.64%和9.41%,西部石沟驿、积家井矿区灰分为11.63%和10.74%,南部炭山和王洼矿区灰分最高,平均为18.83%和14.07%。

(3)挥发分

浮煤挥发分(Vdaf)为25.82%~45.24%,各煤层各矿区平均为29.77%~40.66%,属中高挥发分煤(据MT/T849—2000标准)。延安组自上而下各煤层挥发分略有降低。宁东煤田中西部石沟驿矿区和宁南煤田炭山矿区挥发分较高,平均为40.43%、39.88%,其他矿区挥发分平均为32.43%~37.54%。

(4)硫

原煤全硫(St,d)为0.03%~3.60%,各煤层各矿区平均为0.33%~2.07%,属特低硫—中高硫煤(据GB/T15224.2—2010标准)。延安组五2煤层全硫最高,平均为1.14%,一1煤层全硫最低,平均为0.63%,宁东煤田自上而下各煤层向全硫逐渐降低。宁夏石沟驿矿区煤的全硫最高,平均为2.00%,灵武矿区煤的全硫最低,平均为0.46%,其他矿区煤的全硫平均0.81%~0.96%。

各煤层煤中各种形态硫以硫化铁硫(Sp,d)为主,平均为0.43%,其次为有机硫(So,d),平均为0.40%,少量硫酸盐硫(Ss,d),平均为0.04%。宁东、宁南煤田各矿区延安组主要煤质指标见表5-2-11。

表5-2-11 延安组主要煤质指标统计表

续表

续表

(5)有害元素

①磷 原煤磷(Pd)为0.001%~0.197%,各煤层平均为0.004%~0.069%,属低磷煤(据GB/T20475.1—2006标准)。延安组自上而下各煤层磷变化不大。宁东煤田从北向南煤中磷有增高的趋势,北部鸳鸯湖矿区磷最低,各煤层平均为0.006%~0.016%,南部萌城矿区磷最高,各煤层平均为0.018%~0.069%。

②氯 原煤氯(Cld)为0.003%~0.084%,各煤层平均为0.018%~0.046%,属特低氯煤(据GB/T20475.2—2006标准)。各煤层各矿区氯变化不大。

③砷 原煤砷(Asd)为1~27μg/g,各煤层平均为1~6μg/g,属特低砷煤(据GB/T20475.3—2012标准)。延安组各煤层各矿区砷变化较小。

④氟 原煤氟(Fd)为18~594μg/g,各煤层平均为70~242μg/g,属低氟—高氟煤(据MT/T966—2005标准)。延安组各煤层氟平均含量变化不大。区域分布由北向南氟有增高的趋势。宁东、宁南煤田各矿区延安组煤中有害元素含量,见表5-2-12。

表5-2-12 煤中有害元素含量表

续表

注:表中“/”表示未获得具体测试数据。

(6)元素组成

各煤层碳(Cdaf)平均为77.28%~81.09%,氢(Hdaf)平均为4.14%~6.52%,氮(Ndaf)平均为0.82%~1.22%,氧(Odaf)平均为12.51%~15.51%。见表5-2-13。

H/C在5.8%左右。延安组自上而下各煤层有碳逐渐增高、氢和氧逐渐降低的趋势,氮变化不明显。上部五2煤层碳平均为79.34%,氢为4.61%,氧为14.36%;一1煤层碳平均为80.38%,氢为4.48%,氧为13.94%。宁夏各矿区以石沟驿矿区碳最低,平均为78.46%;氢最高,平均为5.71%。其他矿区碳平均为79.08%~80.54%,氢平均为4.48%~4.88%。各矿区氧平均为13.42%~14.54%,氮平均为0.99%~1.17%。

表5-2-13 煤的元素组成统计表

续表

(7)微量元素

①锗 原煤锗(Ged)含量为0~7μg/g,各煤层锗含量平均为1~3μg/g。垂向上各煤层及平面上各矿区含量变化较小。

②镓 原煤镓(Gad)含量为1~28μg/g,各煤层镓含量平均为3~5μg/g。垂向上各煤层及平面上各矿区含量变化较小。

③铀 原煤铀(Ud)含量为0~15μg/g,各煤层铀含量平均为1~9μg/g。垂向上各煤层及平面上各矿区含量变化较小。煤的微量元素含量见表5-2-14。

表5-2-14 煤的微量元素含量表

续表

注:表中“/”表示未获得具体测试数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