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建筑设备运行,提升绿色建筑效能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建筑设备运行,提升绿色建筑效能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是确保建筑设备运行稳定、安全及满足物业管理的需求,实现对建筑设备运行优化管理及提升建筑用能功效,并且达到绿色建筑的建设目标。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筑能效监管系统,以及需纳入管理的其他业务设施系统等。(一)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也称为建筑自动化系统,是一套采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和自动控制技术,对建筑物中的设备进行自动化监控管理的中央监控系统。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建筑设备运行,提升绿色建筑效能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是确保建筑设备运行稳定、安全及满足物业管理的需求,实现对建筑设备运行优化管理及提升建筑用能功效,并且达到绿色建筑的建设目标。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筑能效监管系统,以及需纳入管理的其他业务设施系统等。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监控的设备范围包括冷热源、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给水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等,并包括以自成控制体系方式纳入管理的专项设备监控系统等;采集的信息包括温度、湿度、流量压力、压差、液位、照度、气体浓度、电量、冷热量等建筑设备运行基础状态信息。监控模式应与建筑设备的运行工艺相适应,并应满足对实时状况监控、管理方式及管理策略等进行优化的要求;应适应相关的管理需求与公共安全系统信息关联;具有向建筑内相关集成系统提供建筑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状态等信息的条件。

建筑能效监管系统能耗监测的范围包括冷热源、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给水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等建筑设备,且计量数据应准确,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能耗计量的分项及类别包括电量、水量、燃气量、集中供热耗热量、集中供冷耗冷量等使用状态信息。根据建筑物业管理的要求及基于对建筑设备运行能耗信息化监管的需求,应能对建筑的用能环节进行相应适度调控及供能配置适时调整;通过对纳入能效监管系统的分项计量及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和处理,提升建筑设备协调运行和优化建筑综合性能。

(一)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也称为建筑自动化系统(BAS),是一套采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和自动控制技术,对建筑物中的设备进行自动化监控管理的中央监控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包括暖通空调监控系统、变配电监测系统、公共照明监控系统、给排水监控系统、电梯和自动扶梯监测系统及能耗监测系统等。

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监控范围

监控范围通常包括下列内容:

1)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冷热源设备、输送设备(水泵风机)、空气处理设备和通风设备等;

2)给水排水:水泵、水箱(池)和热交换器等;

3)供配电:变配电设备、应急(备用)电源设备、直流电源设备和大容量不停电电源设备等;

4)照明:照明设备或供电线路;

5)电梯或自动扶梯等设备。

在现代建筑中,外围护结构上的电动窗帘遮阳板和通气窗等设备的使用量越来越多。因为其开启或调节与暖通空调和照明等设备的运行相关,往往也纳入系统的监控范畴

2.监控系统的监控功能

监控系统的监控功能应根据监控范围和运行管理要求确定,通常包括监测功能、安全保护功能、远程控制功能、自动启停功能和自动调节功能等内容。

给水监控系统对水泵的应能监测水泵的启停和故障状态、供水管道的压力、水箱(水塔))的高低液位状态、水过滤器进出口的压差开关状态;应能实现安全保护功能有水泵的故障报警功能、水箱液位超高和超低的报警和连锁相关设备动作、应能实现水泵启停的远程控制;应能实现自动启停功能有根据水泵故障报警并自动启动备用泵、按时间表启停水泵、当采用多路给水泵供水时应能依据相对应的液位设定值控制各供水管的电动阀(或电磁阀)的开关并应能实现各供水管之电动阀(或电磁阀)与给水泵间的连锁控制功能;实现自动调节功能有设定和修改供水压力、根据供水压力自动调节水泵的台数和转速、当设置备用水泵时能根据要求自动轮换水泵工作。

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备组成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人机界面、数据库、通信网络和接口等组成。

通常,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安装于被监控设备现场的附近,人机界面用于与使用人员进行交互,数据库可实现数据存储和提供查询等操作管理,上述设备通过通信网络和接口连接,再配以电源等辅助设施就构成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人机界面和数据库(需要时还有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可以分散布置在通信网络上,也可以组合在计算机上集中安置于监控机房。随着计算机芯片的微型化,不仅控制器内安装有计算机芯片,内置计算机芯片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使用也越来越多。因此,监控系统组成部分在具体产品形态上会有所不同。

(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装

1.现场控制器箱的安装

(1)现场控制器箱的安装位置宜靠近被控设备电控箱。

(2)现场控制器箱安装牢固,不应倾斜;安装在轻质墙上时,采取加固措施。

(3)现场控制器箱的高度不大于1m时,采用壁挂安装,箱体中心距地面的高度不小于1.4m。(www.xing528.com)

(4)现场控制器箱的高度大于1m时,采用落地式安装,并制作底座。

(5)现场控制器箱侧面与墙或其他设备的净距离不小于0.8m,正面操作距离不小于1m。

2.各类传感器的安装

包括温度、湿度、压力、压差、流量、空气质量等各类传感器。

(1)室内外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

室内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距门、窗和出风口大于2m;在同一区域内安装的室内温湿度传感器,距地高度一致,高度差不大于10mm。

(2)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

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风速平稳的直管段的下半部。

(3)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安装

与管道相互垂直安装,轴线应与管道轴线垂直相交。测温段小于管道口径的1/2时,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

(4)风管型压力传感器的安装

风管型压力传感器安装在管道的上半部,并在温湿度传感器测温点的上游管段。

(5)水管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安装

水管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安装在温度传感器的管道位置的上游管段,取压段小于管道口径的2/3时,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

(6)风压压差开关的安装

安装完毕后做密闭处理。安装高度不宜小于0.5m。

(7)水流开关的安装

水流开关垂直安装在水平管段上。水流开关上标识的箭头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水流叶片的长度大于管径的1/2。

(8)水流量传感器的安装

水管流量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距阀门、管道缩径、弯管距离不小于10倍的管道内径。水管流量传感器应安装在测压点上游并距测压点3.5~5.5倍管内径的位置。水管流量传感器安装在温度传感器测温点的上游,距温度传感器6-8倍管径的位置。流量传感器信号传输线采用屏蔽和带有绝缘护套的线缆,线缆的屏蔽层在现场控制器侧一点接地。

(9)室内空气质量传感器的安装

探测气体比重轻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安装在房间的上部,安装高度不小于1.8m。探测气体比重重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安装在房间的下部,安装高度不大于1.2m。

(10)风管式空气质量传感器的安装

风管式空气质量传感器安装在风管管道的水平直管段。探测气体比重轻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安装在风管的上部。探测气体比重重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安装在风管的下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