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志·概述: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果

甘肃省志·概述: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果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30年间,甘肃省粮食流通方面,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转变。在依法监管粮食流通方面,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由管国有粮食企业向管全社会粮食市场转变。2002年8月,全省第一个管理粮食流通的政府规章《兰州市粮食流通管理办法》公布实施。2005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先后出台《甘肃省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暂行办法》《甘肃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人员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等6个行业规范性文件。

甘肃省志·概述: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果

改革开放30年间,甘肃省粮食流通方面,由计划经济市场经济逐步转变。1979年重开粮食市场,恢复议价经营。1983年实行粮食多渠道经营。1985年取消粮食统购,实行合同定购。1988年执行粮食生产、收购、销售、调拨和财务“五包干”管理体制。1995年实行主附营业务“两条线”运行体制。1998年实行政企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新老账目分开和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四分开一完善”改革,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2001年国务院实施放开销区、保护产业的改革措施,甘肃省比照主产区对保护价收购品种进行调整。2004年以后,实行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价格、直补种粮农民的政策,粮食供给与流通逐步全面走向市场。在粮食储备方面,1990年10月开始着手建立省级粮食储备。1993年先后从国家周转库存中划出15亿斤粮食和部分平价食用油作为省级储备。1998年将过于分散的省级储备粮主要集中到交通沿线的省、地储备库存放,储存单位由654个合并为117个,基本达到除省、地粮食储备库外每县有一个储存点的布局要求。2007年12月制定大中城市成品粮供应预案。截至2007年,省、市、县三级粮食储备体系基本建立,共有粮食储备13.9亿斤、食用油储备1573万斤。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方面,“十五”初期,坚持“抓大放小、有退有进”的方针,按照“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要求,对国有非购销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改制,大部分企业通过股份制、关闭解散、产权转让、破产等方式退出国有序列;对购销企业通过并所撤站、精减人员,提高市场竞争力。2005年,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把粮食企业改革列入国有企业改革重点,全省粮食企业改革全面启动,1028户应改制企业完成983户,占95.6%。截至2007年,全省有粮食经营单位2256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84个,非国有经营单位1872个。与1978年相比,国有粮食企业从1450个减少到384个,非国有粮食企业从无到有,增加到1872个。2005年至2007年,全省共收购粮食114.4亿斤,销售粮食195.6亿斤,其中非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粮食38亿斤、销售72.6亿斤。在依法监管粮食流通方面,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由管国有粮食企业向管全社会粮食市场转变。2002年8月,全省第一个管理粮食流通的政府规章《兰州市粮食流通管理办法》公布实施。2005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先后出台《甘肃省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暂行办法》《甘肃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人员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等6个行业规范性文件。2006年后,《兰州市粮食流通监督管理条例(草案)》进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程序,《甘肃省储备粮管理条例》《甘肃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列入2008年立法规划。全省10个市(州)和65个县(市、区)成立监督稽查机构,实行执证上岗,全省粮食管理工作在改革中不断规范和发展。(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