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道路建设养护质量控制方法

城市道路建设养护质量控制方法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预留树池的边框距路缘石的间距宜大于300 mm,与人行道相接平整,故称为平树池。

城市道路建设养护质量控制方法

人行道作为城市市政设施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的载体,是市民出行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行道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象。因此,提升人行道档次和品位,是市政维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行道养护应包括对基层、面层及无障碍设施、缘石、树池和踏步等的养护。

8.3.3.1 面层养护质量控制

振捣成形、挤压成形和加工后的石材均可用作面层砌块,发现面层砌块松动应及时补充填缝料,充填稳固。若垫层不平,应重新铺砌。铺砌时可采用干砂、石屑、石灰砂浆、水泥砂浆等作为垫层材料。

面层养护按相关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内容:

更换砌块的色彩、强度、块型、尺寸均应与原面层砌块一致;面层砌块发生错台、凸出、沉陷时,应将其取出,整理垫层,重新铺装面层。填缝修理的部位应与周围的面层砌块砖相接平顺。

基层强度不足产生的沉陷、破碎损坏,应先加固基层,再铺砌面层砌块,砌块的修补部位宜大于损坏部位。

检查井周围或与构筑物接壤部位,若缺失砌块,宜切块补齐,不宜切块补齐的应及时填补平整;盲道砌块缺失、损坏应及时修补。提示盲道的块型、位置应安装正确。(www.xing528.com)

8.3.3.2 基础养护质量控制

一般情况下,当人行道变形下沉和拱胀凸起时,应对基础进行维修。对于一些修复挖掘的人行道基础,要求沟槽回填的最小宽度满足夯实机械的最小工作宽度,且不得小于600 mm,并应分层回填夯实,分层的厚度应小于夯实机械最大振实厚度。当不能满足回填最小宽度时,可采用灌筑混凝土等方法回填密实。这类沟槽回填应高于原路床,夯实后再整平,恢复原面层。

8.3.3.3 树池、踏步养护质量控制

通常树池的尺寸应根据步道宽度确定,且不得小于1m×1m。预留树池的边框距路缘石的间距宜大于300 mm,与人行道相接平整,故称为平树池。混凝土树池若出现剥落、露筋、翘角、拱胀变形,铸铁类、再生塑料类的树池若出现断裂、缺失,都应及时维修更换。

踏步破损或失稳,应及时维修。踏步每阶高度应一致。当踏步顶面为贴面时,应具有防滑性能。

8.3.3.4 缘石养护质量控制

缘石应保持清洁,冬季应及时清除含有盐类、除雪剂的融雪。混凝土缘石应经常保持稳固、直顺,若发生挤压变形、拱胀变形,应予以调整,调整后的缘石应及时勾缝。更换的缘石规格、材质应与原路缘石一致。花岗石、大理石类的缘石其缝宽不得小于3 mm,最大缝宽不得超过10 mm。道路翻修、人行道改造时,砌筑缘石应采取C15水泥混凝土做立缘石背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