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蔡邕,王允依然要面对陕县等地凉州军怎么办的问题。王允开始打算以天子的名义下诏赦免他们,这本来是正确的策略,但诏书拟好后王允却突然改变了主意,决定解散凉州军。
这还不算,王允还决定派人到陕县,缉拿牛辅等凉州军主要将领,来长安进行审判。主张对凉州军实施招抚的吕布闻听此事,大吃一惊。
吕布赶紧来见王允,对他说:“凉州军素来不服朝廷调遣,董卓已死,众人正在惊乱,无所适从。如果朝廷肯既往不咎,想必他们不会闹事,因为这些人都很看重眼前利益,董卓死了,再拼也无益,只要保证他们的安全和利益,他们是会听命于朝廷的。现在要解散他们,并且缉拿其主要将领,为了生存他们肯定会集结造反,局面将不可收拾!”
王允不同意吕布的看法,理由是:“凉州军跟着董卓作恶多端,关中百姓的怨气你也看到了,如果赦免他们的罪行,百姓不答应啊!”
王允的政治智商仍然没有跳出书呆子的范畴,吕布认为这么做会激起兵变,局面将不可收拾。
对此,王允丝毫不担心:“凉州军也不过区区几万人,长安城内外现在也有不下几万人,东面又有关东联军的策应配合,凉州军想造反得想想后果。现在董卓已死,群龙无首,天子的诏书下达,他们必作鸟兽散。这个我已经仔细考虑过,你不必担心。”
有人建议派皇甫嵩亲赴陕县,统率凉州军,以让他们安心,对于这个建议,王允仍然不同意。
王允的理由看起来更奇怪:“不能这么做,关东联军那些人都是咱们的同志(关东举义兵者,皆吾徒耳)。派皇甫嵩去陕县,在那里集结重兵,关东联军的诸君会怎么想?还以为我们要凭险据守跟他们对抗呢。”
王允心里,看来藏着好多这样的小九九。
王允对吕布的建议一再给予否定,是因为在他内心其实是看不起吕布的,认为他不过是一名剑客而已(素轻布,以剑客遇之)。
董卓被杀后,应在第一时间明确对凉州军的政策,是杀是留,发出的信号必须清晰,王允不仅拖延了宝贵的时间,而且摇摆不定,使外面的各种谣言四起。
长安城里都在传言,说王允要向凉州军大开杀戒,把凉州军的将士都处死(当悉诛凉州人)。
已经投降的胡轸、徐荣等人当然很紧张,留在关中地区的凉州军转而拥兵自守,观望下一步形势如何发展(其在关中者,皆拥兵自守)。
王允派李肃带人首先来到陕县,向牛辅宣布天子诏书。
结果可想而知,正在犹豫不决的牛辅看到要捉拿他归案的诏书后不再多想,立即反抗,李肃带去的那点儿人不是牛辅的对手,李肃大败。
一个说法是,李肃战败被杀;另一个说法是,李肃战败而回,被随后赶来的吕布所杀。(www.xing528.com)
牛辅跟朝廷闹翻,只得一条道往下走了。
可是,还没等他继续往前迈出第二步,他自己却送了命。
一天夜里,牛辅突然听到外面人声大起,哭喊声响成一片。
其实这是一场夜惊,心神越是高度紧张,这种事越有可能发生。但牛辅不明就里,他的第一个反应是敌人来劫营了。
牛辅赶紧出帐迎敌,外面黑乎乎的,什么都看不清,只看到营里乱成一团。牛辅此时只求活命,他只身骑马向营外逃去,却在混乱中被人杀了。
有个机灵的手下意识到牛辅的脑袋也很值钱,就抢先上去把他的首级割下,之后送到长安,受到了朝廷的重赏。
牛辅被杀,消息传到李傕、郭汜、张济那里,大家都傻了。
他们的智商比牛辅高不到哪里去,动脑筋的事过去都是董卓替他们干,他们只负责执行,现在要他们自己拿主意,个个都显得六神无主。
他们能想出来的唯一出路,就是向朝廷乞降。李傕于是派人来到长安,请求朝廷赦免他们,不少人劝王允接受,王允却再次拒绝了。
王允给出的理由看起来有些可笑:“今年已经大赦过天下,天子一年之内不可两次大赦(一岁不可再赦),要赦免他们得等到明年。”
正月里汉献帝的确下诏大赦过天下,一年不能两次大赦的制度也许是有的,但现在是什么时候了?危机正在一步步袭来,为何还这么教条?
有人认为,这只是王允不想赦免凉州军的托词。但仔细分析一下王允身上的书呆子个性,会发现这个理由也许不是借口,在制度面前,王允就是一个格外教条的人。
要特赦,也好办,等明年吧。
可现在才五月,王允能等,凉州军不能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